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金融增长方式关键在于提升金融"软实力" "金融实力"包括金融"硬实力"和金融"软实力".金融"硬实力"主要包括金融资产规模、经济金融化程度、经济货币化程度、股票市值、资本实力,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数、外汇储备、金融市场交易量、金融业增加值等等.金融"软实力"主要包括金融创新水平、金融市场体系发育程度、金融企业治理机制、金融社会环境、金融监管能力、金融开放度,金融人才配置、金融文化、金融理论建设、金融国际环境等等.金融"硬实力"的平面扩张是金融大国的标志,金融"软实力"的立体提升是金融强国的标志.中国转变金融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变金融"硬实力"的平面扩张为金融"软实力"的立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优化金融结构:改善金融生态的另一个视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金融生态不能混淆于金融生态环境,社会金融模式是分析研究金融生态问题的隐含前提。文章从社会金融体系视角阐述了就银行论金融、就贷款论金融探讨金融生态问题的局限性,着重分析了我国金融生态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乃是不协调的金融结构, 即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之间、国有金融与非国有金融之间、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之间、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二元性,认为以上原因制约了金融主体的活力、金融生态环境的培育及金融调节机制的完善,提出优化金融结构是推进金融生态建设不可逾越的重要关隘。  相似文献   

3.
发挥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建设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金融审计的第一要务,也是新形势下对金融审计的新要求.为此,金融审计要密切把握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综合化的大趋势,在深入分析金融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切实防范国际游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冲击,防范对外开放、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及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防止宏观经济波动(经济周期)和地方金融隐患对金融安全的冲击,改进项目组织,加强宏观分析,完善技术方法,切实发挥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武成  党鸿钧 《中国外资》2013,(20):100-100
金融消费者教育,能够培养金融消费者正确的金融消费理念,可以有效预防金融消费纠纷的产生。因此,应当建立金融消费者教育机制,设立金融消费者教育机构,拓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方式以帮助金融消费者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提高金融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5.
金融电子化建设与金融科技管理是金融科技工作的两大基本任务,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央行金融科技工作的实践,对金融电子化建设与金融科技管理的内容与目标、金融电子化建设与金融科技管理的关系,以及如何抓好金融电子化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一、金融电子化建设与金融科技管理的内容与目标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内容包括:金融电子化系统集成、金融电子化软件开发和金融电子化软科学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首次在如此高层级的会议中被正式提出,且被列入国家金融重点工作。养老金融是践行金融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老龄化进程下的必然举措。然而,目前我国养老金融的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老年群体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迟缓、金融素养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  相似文献   

7.
金融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有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产业金融扶贫、互联网金融扶贫、"电商平台+金融"扶贫、国际金融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社会扶贫组织金融扶贫等7种主要模式。按照抵押、担保、信用、能力"四元结构"理论假说,不同金融扶贫模式在支持不同类型贫困户群体脱贫致富中各具优势,也各有劣势,在扶贫的覆盖范围、可持续性、可推广性、调动的金融资源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预计未来一个时期,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仍然是主要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与产业金融扶贫将日渐融合,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与互联网金融扶贫、"电商平台+金融"扶贫呈现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融博览》2010,(23):22-24
全民金融普及教育又称金融素质教育、国民金融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金融素质为目的、在全体民众中开展的一般性金融常识普及教育.它是金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金融专业(学历)教育、金融职业(金融从业人员)教育共同构成完整的金融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单强 《中国金融》2024,(5):26-28
<正>行业自律是行政监管的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撑,是数字金融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助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方面责无旁贷,大有可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将发展数字金融作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战略任务。包容、平衡、安全、健康的数字金融生态建设是各方主体的共同责任。行业自律是行政监管的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撑,是数字金融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助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方面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浩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怎样才能使这一系统工程健康、协调、快速和持续运行,依靠什么力量去推动、促进和实现它,使金融业保持协调稳健发展,这是金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棘手而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金融改革、金融创新和金融激励,并进一步论证了金融改革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为此要使金融体制改革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为此要鼓励必要和健康的金融创新;金融激励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为此要推动金融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吸引、留住和开发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建立了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完整的金融犯罪治理机构体系和强大的金融情报网络,对金融欺诈、内幕交易、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金融犯罪行为进行防治。美国以合理的民事、行政和刑事处罚相配合来规范金融行为,并对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的新型金融犯罪予以前瞻性的考量,实现对金融犯罪的有效治理。我国可以借鉴美国金融犯罪治理经验,提升治理协同和执行效率,密切关注金融犯罪新形式,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形成对金融犯罪的高压威慑,做好公众的金融教育,净化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浩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怎样才能使这一系统工程健康、协调、快速和持续运行,依靠什么力量去推动、促进和实现它,使金融业保持协调稳健发展,这是金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棘手而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金融改革、金融创新和金融激励,并进一步论证了金融改革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为此要使金融体制改革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为此要鼓励必要和健康的金融创新;金融激励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为此要推动金融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吸引、留住和开发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北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服务,金融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湖北金融创新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制度困境。湖北金融创新需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深入科技金融创新、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步伐、完善金融创新的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加快金融创新进程,以实现湖北金融的腾飞。  相似文献   

14.
《南方金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主管、主办,广东金融学会提供学术支持,集理论性、实用性、政策性于一体的金融学术期刊,连续九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中文核心学术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南方金融》注重全局视野与南方特色相融、精品研究与基层实践结合,刊发文章的选题涵盖货币银行理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评论、金融市场、公司金融、家庭金融、行为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工程、金融实务、金融法制、保险、互联网金融、区域金融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设计云南藏区金融素养调查问卷,并在迪庆辖区深入开展农户问卷调查1000份,以此分析迪庆农户金融知识、金融能力、金融意识、金融行为的情况及特征。在问卷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素养与金融扶贫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素养通过金融行为的中介效应与金融扶贫具有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提高金融素养的政策建议,以期金融素养促进金融扶贫,形成两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金融的作用不能忽略,区域之间经济的合作更要重视金融的合作。从区域金融合作的内涵来看,金融合作包括建立统一的金融政策、金融制度、金融监管、金融机制为核心的金融环境与金融基础。本文从赣湘鄂三省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赣湘鄂三省金融合作的难点和突破点,并提出了加强赣湘鄂三省金融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服务均衡化是遵循市场化原则、坚持平等性导向和构建制度化体系三者的统一。浙江推进金融服务均衡化的总体战略是以金融"双转型"应对经济"新常态"。通过提升金融服务产业价值链、空间价值链和体制价值链,打造价值链金融;挖掘潜在客户、优化商业模式和管理金融风险,打造大数据金融。优先发展产业化金融和地方性金融,重点支持"彩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优化地方金融结构、树立地方金融品牌、打造地方金融平台;以金融制度化规范金融均衡化,以系统指标评价引导金融服务均衡,以体制配套改革优化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微观层面看,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金融风险规避、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市场发展。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创新有助于货币融通、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发展安全等。而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并给金融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9.
粟勤 《海南金融》2014,(9):33-37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而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和金融包容性,并与主流金融进行对比,对于理解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把握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意义重大。金融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是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尽管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和本质,但却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完善了金融功能,弥补了主流金融体系部分金融功能的缺失。为此,须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保障金融安全、改机构监管为功能监管等措施,才能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陈杨  陈三毛 《浙江金融》2020,(1):9-19,47
本文利用中国1988~2016年宏观经济数据、金融数据,分别构建金融压力指数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来反映我国的金融稳定状况和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利用ARDL-ECM模型来分析金融压力指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深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虽然短期会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长期来看是有利于金融稳定的。并且对于我国来说金融深化短期内有利于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长期不利于金融稳定。同时,长期内金融深化可以加大普惠金融对金融稳定的有利影响,但是短期却会加大普惠金融不利于金融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