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毛红光 《中国外资》2012,(23):183-184
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了《内部控制框架》,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新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COSO的ERM框架是对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完善和补充,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融合,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内部控制理论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最新的全面风险管理总体框架五个阶段。1992年,美国著名的内部控制研究机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提出了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COSO报告,成为内部控制领域最为权威的文献之一。我国监管机构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基本上沿袭了COSO内部控制报告的框架。2004年,COSO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总框架。本文对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说明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亦即所谓的旧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一些内容增补。该框架逐渐得到世界各国内部控制准则制定机构的认同,成为国际通用的内部控制准则。特别是为遵循美国《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Act,2002)中有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要求,在美国上市公司都以COSO框架为准则来设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推动了COSO内部控制框架在世界各  相似文献   

4.
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迄今为止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该报告的特色之处在于强调了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主体中的重要性。而在此之前,COSO并没有认识到股东会和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性,而将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评价完全交给经营者。  相似文献   

5.
美国《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会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管理组织(COSO)一直致力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和2004年发布的《内部控制—风险框架》已经成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所推崇的经典。2006年,COSO又发布了《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较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按照成本效率原则使用《内部控制—综合框架》设计和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供指导。本文对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贾灿 《黑龙江金融》2012,(12):21-23
COSO理论整体框架1992年的COSO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贯穿于所有经营活动的系统过程,目的是确保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合规,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要素组成。2004年,COSO委员会在其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将内部控制要素进一步扩展到八个,即内部控制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增  相似文献   

7.
COSO发布内部控制新框架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控制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进一步拓宽,控制标准更加严格。由此立足于COSO新框架要求,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提出了中国银行业改善内部控制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以后,公众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的了解程度也逐步加深,在这过程中部分企业暴露出来的舞弊、浪费、管理不当等问题也得到了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其处理事务能够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合理的、经济的和有效的运营,我们将目光投向了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内部控制标准,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与企业的运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来合理保证企业相关目标的实现。本文以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内部控制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并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出初步构想。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第三部分将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林斌  舒伟  李万福 《会计研究》2012,(11):64-73,95
COSO于2010年启动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IC-IF)更新项目,2011年12月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征求意见稿(ED)。与旧的框架相比,ED有显著的变化,如以原则为导向、报告目标类别的扩展和应对技术、商业模式等环境变化的调整。本文主要是介绍、分析和评述COSO框架的新发展,希望能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借鉴以美国COSO报告为代表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先进理念,指出应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依据内部控制COSO整体框架,对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COSO模型在会计控制中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玮  刘滔 《上海会计》2002,(7):44-47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成份,它们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图1)。COSO模型是建立在控制环境的基础上的。随着控制环境的改变,COSO模型的其余部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COSO报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许多世界一流公司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论依据。目前,我国理论界…  相似文献   

12.
《财政监督》2014,(2):79-79
COSO内部控制框架于2013年进行了调整,为使广大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和适应新框架的要求,2014年1月22日下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与甫瀚咨询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COSO内部控制新框架专题报告会。报告会邀请了COSO委员会主席何逸夫(Robert B.Hirth,Jr.)先生做专题报告,并安排了访谈及提问环节。报告会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鲍国明主持。参加报告会的人员主要是来自中央各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及高校、科研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标准,参照了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标准,探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策略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文本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加快,要求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范能力,这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和COSO内部控制框架角度详细阐述,指出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借鉴COSO框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娟  余佳 《财会学习》2013,(8):66-67
一、《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13版)》出台的背景意义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首次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践行标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20多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运营环境、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企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也多维地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来,对经营过程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问责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利益相关者也更加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对业务决策的支持和公司治理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COSO委员会于2010年开始了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下称为旧框  相似文献   

16.
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菁  刘勇 《济南金融》2006,(6):56-57
一、内部控制理论回顾及新发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一般以COSO1994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巴塞尔1998年的《银行组织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理论基础。在这两篇献中,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一个受到董事会、高管及各层人员影响的过程。”COSO的件中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义为:“为提高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使与可适用的法律相符合提供一种合理的保证。”该件指出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及交流和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一、内部控制发展的战略导向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战略导向清晰的轨迹。从内部牵制到COSO框架,内部控制从零散的局部控制上升到了完整的理论框架,战略导向性从作业层次上升到企业整体范畴;从COSO框架再到风险管理框架,内部控制已经突破了传统企业内部的界限,将风险上升到企业的整体风险,或者说战略风险的层次。最近学者研究的价值导向内部控制,就是从企业目标出发及满足顾客价值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通过价值将企业目标贯穿到企业的具体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战略导向内部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COSO内部控制框架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少辉 《会计师》2010,(9):81-83
<正>美国发起人组织委员会(COSO),于1992年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经过十多年的应用已成为业界普遍认可的一个标准。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此前(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险行业近几年飞速发展,竞争激烈,中小保险公司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如果将COSO内部控制理论与中国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保险行业风险控制实务,势必会促进中国保险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本文对COSO框架的进行全面剖析,并将其应用到XX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通过定性分析方法探讨该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出改善公司内部控制体建议,有效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20.
CICA(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控制标准委员会编写的《内部控制指南(COCO)》,是与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发表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报告)》齐名的有关内部控制的国际权威文献。本译文作者出于对内部审计的热爱和对专业的兴趣,翻译了这个指南(COCO)的全文。惜于篇幅限制,本刊节选了其中部分内容(包括与COSO的比较和标准的目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