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在当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的研究方兴未艾。对于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条件差异明显,发展又极不平衡的我国来说,它不仅是深化改革、探索我国经济发展之路的重大课题,更是发展商品经济、强国富民的客观需要。确保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是综合效益的提高。本人试就区域经济的综合效益及评价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和污染治理成本的地区差距伴随着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而扩大.2006年9月公布的我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为研究污染治理的地区差距提供的数据支持.本文分析了东、中、西部的污染排放量、虚拟污染治理成本和实际污染治理成本的地区差距,进而分析了环境退化成本的地区差距,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梳理我国排污权交易污染因子和交易区域选取现状,总结污染因子和交易区域选取的特点,分析目前尚存在的问题,探索排污权交易污染因子和交易区域选取的原则,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开展排污权交易的选取的污染因子不科学,交易区域选取过于行政化;(2)试点污染物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污染物特性、监测能力及总量因素;(3)交易区域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污染源数量、扩散特性及污染程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经济现象。各国的国情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差距的程度和产生原因也有所不同,因此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选择和具体措施也有所不同。我国幅员辽阔,欠发达地区的情况迥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巨大的区域差距。总结国外采取的一些有效的经验和措施,对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美玲 《时代经贸》2009,(10):91-92
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远远低于我国的东、中部地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本文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论证了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走集群化道路的可行性,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刘勇 《发展研究》2012,(10):42-48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地区比较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5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东西部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三大区域格局看,区域增长速度再次变为"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排序格局,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逆向扩大;区域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格局。2012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演变的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可能继续趋缓,各地区增长速度大体在15.0%—7.5%之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距扩速放缓"态势;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将呈现各地区经济增速继续有所放缓、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区域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和城镇化重点地区将呈现新变化等基本趋势,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提出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一些急需的空间规划、出台有利于中小城镇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利用结构性减税的机会建立我国地区差异化税收体制、建立全国性生态补偿机制等若干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中小企业中80%以上的工业生产存在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污染治理存在企业规模小,单位治理成本高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的不足。中小企业要解决污染治理问题,首先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树立长远观念;其次利用政策优惠,加强融资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另外在治理方式上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联合治理策略、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变化的新趋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杰  赵浩  郭锐 《经济地理》2022,42(1):1-11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把握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和成因,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沿海与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有所减缓,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呈现有所扩大的趋势;城市群之间、欠发达区域之间等南北方同类型区域间差距全面拉大;城乡差距普遍缓和,经济发展越落后地区的城乡差距依然越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边境省份和邻近国家之间,我方超前发展普遍加快。进而讨论了产生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的原因,针对我国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近期,把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适应南北差距扩大的规律,激发南方发展的动能,使之为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按照打持久战的部署,在我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应将扶持相对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区域政策的重点;面对新挑战、适应新形势,以解决新基建"嫌贫爱富"为抓手,扭转区域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持续扩大的格局,激发创新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到了相对均衡的时期,东、西部地区经济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格局还是存在着东快西慢的现象,"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一带一路"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塑,并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区住和历史因素、国家政策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从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t a regional level. An important economic intuition in this context is tha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ill be limited by human behaviour if costs and benefits of such degradation are local since economic agents will then be incentivized to choose appropriate corrective action. Therefore, we note the likelihood tha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help regions ‘grow ou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Using a new data set from Yangtze River Delta of China, we find a strong confirmation of the intuition that human can and will re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by altering the damaging behaviour of economic agents. A very interesting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conomic progress measured by per capita income can display a wave-like function in the case of water pollution, as opposed to the much dramatized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with significant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与棋局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峰华  刘宝琛 《经济地理》2005,25(6):761-766
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化,指出其演化过程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研究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发展演变,并对目前中国空间经济区划进行了定位,在三大经济地带内划分出九大经济区,提出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三九”模式。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及其引起的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性,为解决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和棋局战略。这不仅为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许月卿  贾秀丽 《经济地理》2005,25(5):600-603,628
选取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经济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采用经济区位酶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在减小,1990年以后经济区域差异程度扩大,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在空间格局上,经济发达区由过去的东北地区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1970-1980年代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而到1990年代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两极化趋势明显,区域差异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勤业  吴绍洪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03,23(4):441-444,456
从区域发展的各个主要相关要素,初步探讨区域发展的地理势能。把地理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当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在地理位置、区际差异、区域结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所显示出发展的综合优势即是该区域在这一系统中的地理势能。这种地理势能的大小受自然环境基础的深刻影响,并可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化。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比优势的态势为地理位置势能。地理位置和区位在自然条件上的势能促使其获得政策上的势能,并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形成。地域间环境条件、生态功能、产业优势的潜在影响力为地理区际势能,如各种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合理匹配的所谓地理地带性规律,决定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际的差异还体现在区域发展的历史过程上,历史悠久的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地理区际势能。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影响力为区域结构势能。环境质量势能是环境质量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态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大大减弱了区域环境质量势能。地理势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势能转化的动力来源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96~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数据,对宏观税负、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区域宏观税负的不同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因素;三大地区人均GDP水平对税收政策的结构性冲击存在显著不同的响应模式;流转税、所得税和资源税三大税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空间二元市场结构约束下的中部崛起障碍及突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一国市场发育存在发达与落后的空间二元市场结构下,市场经济体制因其天然存在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累积的区域两极分化机制,并最终表现出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差距拉大而非共同富裕.这种空间二元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对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构成内在约束,并衍生出相应的崛起障碍.实现中部崛起关键在于国家要通过利益机制、政策制约和信息导向来弱化市场机制对区域差距扩大的负面作用,而中部本身更要重视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以建立可持续的自我快速发展机制,实现自身崛起.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伟华  张焕明 《技术经济》2008,27(10):37-41
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对1979--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基本上存在收敛趋势,形成了所谓的“收敛俱乐部”现象;在条件收敛回归中,如果控制了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非国有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经济变量,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则呈现显著的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利用IPCC的方法,估算1995-2009年中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并按照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进行了结构分解;同时借鉴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检验方法,对我国碳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中国碳强度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且差异主要是来自于四大区域内部,其中中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2)运用面板数据和横截面数据的估计结果均显示1995-2009年中国碳强度的地区分布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也无明显的σ收敛特征。以上结论表明中国碳强度水平不会自动降低到"稳态",政府对碳减排的政策干预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区域物流引力和地位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借鉴引力模型思想和引力势原理,结合区域物流涉及的经济、信息、能耗等因素,重构引力模型参数,构建了区域物流引力模型和区域物流地位模型。以中国31个省级区域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区域物流质量、区域间的物流引力、区域物流地位等指数值,划分区域物流引力类型、比较区域物流本底地位和相对地位,定量分析了区域间物流联系强度和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并提出了促进物流引力加强、区域物流低碳化发展的建议,对实现区域物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