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王喆 《湖北经济管理》2008,(14):138-139
本文拟研究汇改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实际利率的不同影响。本节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实际利率、美国实际利率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实际汇率、美国实际利率对中国实际利率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影响如何?利用方差分解。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美国实际利率对中国实际利率贡献度的大小。本文的研究对我国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如何维持利率政策独立性.避免利率政策对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做出过度反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利率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两国利率间具有显著的联动性,但影响程度具有不对称性。美国利率政策变化是中国利率变动的格兰杰(Granger)原因,对中国利率政策影响较大,会引起中国利率同向变动。同时,中国利率政策变动呈现一定独立性,但对美国利率政策影响较小,不能显著引起美国利率政策改变。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顺差日益扩大,加之美国国内制造业的疲软和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简介了人民币升值的背景.采集各方对此事件的看法,假设人民币汇率窄幅上升2.5%,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至8.07.并据此测算分析人民币升值对A航空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暂且不考虑由于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的利率波动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文中提出了几点建议。这些建议的出发点是以各币种的收入与负债金额相配比为目标,强调各币种自身对汇率波动的免疫能力。同时通过减少人民币负债,增加美元负债,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时机降低实际负债,并利用美元贷款利率低于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优势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欧盟13国和G7国财长会议,中欧经济对话,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以及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均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步伐,增强汇率灵活性,并表示将对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加压力。源于自200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超过10.46%,而人民币兑欧元贬值幅度达6、85%,对英镑、加元、澳币也有所贬值,兑日元升值0.51%。加之因受美国次级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促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在2007年12月11日,再次下调至4.25%,显示尽管美国财长保尔森强调“强势美元”,但实际状况却是“弱势美元”。美元处于全面贬值效应下,造成资金流向经济增长看好非美元货币,目前相对美元而言,欧元、英镑、加元、澳币、日元等货币都处于升值状态。  相似文献   

5.
伍劲熹 《中国经贸》2012,(18):92-93
基于1994—2011年间人民币名义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美国联邦基金率及中美两国消费品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结合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利率平价及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在中国政府的调控下逐步升值,虽然其中利率平价与购买力平价对汇率可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不足以导致人民币升值这一趋势的逆转,从而在总体上表现为中国的利率和物价水平高于美国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关于利率与汇率联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影 《特区经济》2005,(8):308-309
一、研究利率与汇率联系的重要性 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寻求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平衡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在实行这一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是实现内部均衡的关键,汇率政策是外部平衡的关键,而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内外经济平衡的前提。虽然,我国尚未实现资本帐户开放,资本流入(出)仍受限制,汇率变动对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并未充分显现,我国还未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互动性不强,  相似文献   

7.
张欣 《特区经济》2011,(12):69-71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和人民币汇率水平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比较分析了利率、汇率变动对我国几个主要的商品价格指数的影响后发现,当前利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要强于汇率,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对价格有抑制作用,但是在中期反而有促进作用。利率和汇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时间有限,在长期,价格还是会回到初始水平。  相似文献   

8.
拉高利率逼迫人民币升值,高利率和升值吸引过多热钱流入,进一步推高人民币汇率。这个一直困扰中国经济的恶性循环是不是已经"寿终正寝"了?好像是。 今年2月份之后,央行开始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而这一动作的直接结果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受到压制。此时,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创下6.04峰值,而此后一路贬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按照当天市场汇率水平将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升至1美元兑8.11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2%.这一举措意味着人民币向自由浮动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人民银行发布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消息,立即震动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日元、欧元、港币对美元纷纷走高,国内股票、期货市场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这是迈出了良好的第一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还将进行更多汇率的调整;日本央行指出,高度欣赏中国就人民币汇率作出的决定;韩国央行表示,将关注人民币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必要时将采取行动;泰国央行行长认为,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世界和泰铢都有利;马来西亚央行则随即提高马来西亚林吉特对美元比率.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包含联邦基金利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PPI、CPI和Shibor这6个变量在内的VAR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美元加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降反升,是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渠道;人民币短期内贬值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不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外贸易是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影响我国物价水平与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方式,其中,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反应并不显著。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加息对我国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对强弱才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cointegrating VAR)、误差修正模型(VEC)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实际汇率、人民币多边汇率变化与中美双边进、出口及贸易差额的关系,并在模型中引入供给弹性和政策变量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改善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其效应在短期内即可显现,但对双边进、出口的影响则取决于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实际汇率变化与多边汇率变化的综合比较,两国经济增长均将扩大我国对美出口和美、中贸易逆差,而贸易政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评美国贸易代表对人民币汇率调查申请的拒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美贸易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美国国内,尤其是美国国会内的一些人,经常拿这一问题来说事。近几年来,他们多次以中国操纵货币、中国汇率制度违反1974年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为由,向美国贸易代表提出调查申请,但均遭到拒绝。本文以WTO规则为依据,分析301条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结合中美贸易的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来有关301条款的人民币汇率特定争端案件的具体内容,分析了美国贸易代表驳回调查申请的表面理由和内在原因,并提出了应对301条款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美反补贴争端的起源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美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也日渐频繁,不断增加。中美两国有关反补贴争端就是近年来新产生的一种贸易争端。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奉行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政策,然而,在美国贸易保护政策进一步抬头、国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国内一些产业的产品竞争力不断减弱的背景下,美国政府首次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进口产品适用反补贴法。这一做法,必将使中美反补贴争端愈演愈烈。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决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4.
王胜 《世界经济研究》2012,(1):81-86,89
本文对美国经济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了1993~2007年中美经济发展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的影响。通过要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而且这种相关程度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的深化变得更加明显。中美经济交流和互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产生了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因素强化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汇率效应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而利率效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shocks on exchange rates in Asian countries. To do so, we use VAR models which impose sign restrictions on impulse responses to identify monetary policy shocks. We find that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policy shocks lead to significant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in Malaysia,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 However, in India, Indonesia, the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 we find either a significant depreciation or no significant effec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 interest rate increase (or decrease) may not necessarily shield Asian countries from exchange rate depreciation (or appreciation) pressure following a U.S. interest rate increase (or decrease).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中贸易逆差额不断攀升导致双边贸易争端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两国正常的经贸关系和政治互信。美方将贸易失衡归咎为人民币汇率,而中方则指出两国贸易失衡的症结并非人民币汇率,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双方冲突和利益博弈行为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作者以1990-2011年的美中贸易、汇率等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和政治因素出发,将人民币汇率、国际投资、全球分工、统计误差和消费储蓄等因素纳入分析,从多维视角对美中贸易逆差成因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美中贸易逆差的成因缘自美国、东盟对中国直接投资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对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双方的统计误差以及人民币汇率三组因素,人民币汇率并非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在基于资产所有权的贸易净额统计方法下,作者对美中贸易的历年贸易净额进行了重新估算。美方数据结果显示,在美国报道的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其数据统计被夸大;而中方数据结果显示,中国直到2006年才从对美贸易逆差转为顺差。作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并非美中贸易失衡的主要因素,该问题之所以争论不断,主要是源于美方经济问题政治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将贸易品美元定价约束、外汇噪声交易和关税反制等特征融入两国DSGE模型,文章对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进口关税冲击的传导渠道以及中国的关税反制策略与货币应对政策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发现,关税反制措施能够有效地对冲美国加征进口关税对中国实际产出、消费和净出口的消极影响,并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若进一步搭配将出口品关税纳入利率调控框架的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扩张与保持汇率稳定都更加有效。但从长期社会福利角度看,积极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也具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关税反制则会产生显著的福利转移效应,不采取任何关税与货币应对政策将使中国遭受最大的福利损失。因此,基于"打击最大化、自损最小化"原则,中国应对美国采取坚决有力的关税反击,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相对中性、克制,以期实现"以战促和"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建立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美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影响问题。实证结论表明,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对美国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也不是美国失业的Granger原因;美国制成品出口对增加美国就业虽有显著影响,但作用不大;影响美国国内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实际工资、企业发展状况等实际因素。这些结论充分说明,美国的失业问题不是由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引起的,美国减少中国制成品进口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中美战略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既是国家间主要的互动方式之一,也是国家间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战略竞争则是国家间竞争关系的高级形式。竞争是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21世纪,竞争是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动力机制。中美战略竞争关系滥觞于小布什执政时期、发展于奥巴马总统任期、凸显于特朗普执政后,正在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中美战略竞争是在中国快速发展与美国试图维持其霸权地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竞争在利益目标上具有重大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范围上具有全面性、在影响上具有全局性。在21世纪的时代条件下,中美战略竞争具有不同于以往大国竞争的特征,竞争的本质是经济实力和社会治理能力之争。竞争的性质和形态将对中美两国关系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并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界定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大国互动方式,进而塑造21世纪的国际体系。随着战略竞争成为中美互动的重要形式,如何正确认识竞争、开展良性竞争和有效管控竞争是两国共同面对的严峻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mporal effect of domestic monetary policy surprises on both returns and volatility of returns of the South African rand/U.S. dollar exchange rate. The analysis in this “event study” proceeds using intra‐day minute‐by‐minute exchange rate data, repo rate data from the South African Reserve Bank's scheduled monetary policy announcements, and market consensus repo rate forecasts. A carefully selected sample over the period August 2003 to November 2017 ensures that the change in monetary policy is exogenous to the exchange rate. We find statis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responses in intra‐day high‐frequency South African rand/U.S. dollar exchange rate returns and volatility of exchange rate returns to domestic interest rate surprises, but anticipated changes have no bearing on exchange rate returns and their volatil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n instantaneous response of the rand/dollar exchange rate to monetary policy surprises and that monetary policy news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exchange rate until at least 42 minutes after the pronouncement – suggesting a high degree of market “efficiency” in its mechanical sense (although not necessarily in the deeper economic‐informational sense) in processing this information. Essentially, the asymmetric GARCH results exhibit no leverage effects –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shocks have symmetric effects on conditional vari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