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业是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体,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受环境规制影响,进而对工业的可持续增长有一定制约。本文采用2001-2012年中国各省份(西藏除外)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t 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情况下测算了我国各地区工业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避免了全要素生产率高估的问题;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虑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的影响,在控制了资本劳动投入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外资结构等变量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环境规制的强度和工业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不断增强,全要素生产率先降后升,而且东部地区要早于中部、西部地区达到拐点。在达到拐点以后,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规制变动的反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边际全要素生产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在将城市面板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匹配的基础上,本文就地方政府竞争下环境治理策略互动形式进行了检验,然后构建空间自滞后模型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雾霾治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本地影响及其空间溢出影响,进一步从资源配置效应、创新补偿效应和污染避难所效应三方面考察了雾霾治理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环保政绩考核的加入,地理邻近城市环境治理策略逐渐从“逐底竞争”转变为“模仿”形式,即邻近城市加强或放松治理,该城市也加强或放松治理强度,相对竞优模仿形式下雾霾治理更有助于促进本地、邻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不同区域、行业和所有制企业存在差异。进一步探究原因,发现加强雾霾治理产生的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有利于促进城市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雾霾治理产生的污染避难所效应不利于城市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此,本文提出完善雾霾联防联控机制、创新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0~2017年A股工业上市公司数据,同时匹配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规制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提高了我国工业上市公司的工资水平,改善了社会福利,且劳动生产率发挥重要中介作用。在使用湿度作为工具变量后,回归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基于城市和行业特征异质性的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非资源型、高金融发展水平和高对外开放度城市以及技术密集型和低自然资源依赖度行业中工业企业工资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低资源、高资金、高开放和高技术偏向。本文为中国实现“双赢”的目标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uses spatial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s to analyze the two-way mechanism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he results, based on data from 285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4, show the following. (1) Not only do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ocation choice of FDI, but FDI tends to flow to a city with more relax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an also trigger the near transfer effect of FDI. (2) FDI has a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and this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FDI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a particular city. (3) Although multinationals choose a city with more relax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when they invest in China, FDI inflows have increased both the number and severity of loc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does not hold in China. (4)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has a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and this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bot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FDI in cities. In China, there is also a local competitiv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lbeit with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5.
采用DEA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重化工业技术创新及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后位居效率前沿面的行业较规制前大幅增加,较强地支持了“波特假说”;然而对于极少数行业,环境规制并未提升综合技术效率。进一步计算其非期望产出不足率发现,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污染物排放严重过剩。最后将重化工业分为四大类并提出相应的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环境规制体系的不断完善,环境规制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2011年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这一体系中重要的一种环境规制制度。因此,在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来测度中国2009—2017年30个省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将2013年在试点省市正式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匹配得分的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环境规制的影响逐步改善,对MGTFP分解项的影响和对MGTFP的影响相一致。在对MGTFP分解项的影响中,技术进步所受的影响最大,纯技术效率所受的影响最小,综合技术效率所受到的影响要大于规模效率所受到的影响,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及城镇化对M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存在差异,技术创新对M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为正,对外开放对MGTFP分解项的影响为负,这与对MGTFP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7.
徐航天 《技术经济》2011,30(9):58-63
运用空间经济模型,并利用2007年我国纺织业城市层面的截面数据,分析了城市纺织业的企业密度与行业生产率的相互关系,并对该相互关系的实现机制进行了辨别。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纺织业企业密度与其行业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在纺织企业密集的城市,选择效应表现为通过淘汰生产率低的企业来促进平均生产率的提高;集聚效应在纺织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城市发挥了正的推动作用,但在纺织业发展水平较高且纺织企业密集的城市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许建伟  刘琨 《海洋经济》2019,9(6):20-29
随着我国进入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时代,优化海洋经济的结构分布,成为我国不断拓展海洋发展空间的首要前提。本文基于福建省海洋经济情况,利用SSM分析法,从地域和产业结构两个维度,探析海洋经济如何在7类主要海洋产业和全省6个沿海城市间进行优化分布。分析发现,福建省应优先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船舶工业及海洋电力业4类海洋产业,同时,结合沿海6个城市在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确定该 4类优先发展产业在沿海6个城市中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2011年我国环境规制和3个典型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VAR模型和VEC模型等方法和工具,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与3个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和3个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均存在长期协整均衡关系;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均能构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变化的Granger成因,反之则不成立;当短期波动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与3个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关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偏离部分将在当年被不同程度地调整和修正。最后,提出环境规制应为实现我国两型社会保驾护航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厘清区域产业集聚与空气污染的关系与机制,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矛盾的前提与基础。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讨产业集聚与SO2平均浓度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再通过构建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对这种空间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2011—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SO2平均浓度存在正的空间关联关系,制造业集聚、两种产业协同集聚度同SO2平均浓度存在负的空间关联性,但是关联性不显著。单一产业、两种产业协同集聚与SO2平均浓度的关联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能加剧空气污染,制造业集聚、产业协同集聚度则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空气污染,但这种关系不显著;单一产业及协同产业集聚对空气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已有文献在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都没有考虑环境因素,而这种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由于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反映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真实绩效,甚至会误导政策建议。文章将环境因素引入服务业生产率体系,运用基于DDF的M almquist-L 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中国2004-2013年服务业分行业 T FP进行再估算,并结合M 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服务业环境友好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情形下服务业 T FP增长的主导因素都在于技术进步,忽视环境因素不仅高估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而且高估了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环境约束下服务业 T FP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服务业 FDI并不支持“污染天堂假说”,适当的环境规制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服务业生产率的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研发资本、禀赋结构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对服务业环境 T FP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厘清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生的环节和类型的视角切入,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分为用能技术创新和管理技术创新两大类及其下设的七小类,并将之在生产链环节(源头、过程和末端)上加以归类,通过匹配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获取了关于环境规制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指标,研究了环境规制约束下企业技术绿色创新的抉择,结果发现:第一,环境规制整体上未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创新补偿”效应难以成立;第二,其内驱因素是,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企业生产率和收益率;第三,其外部原因是,与低污染行业企业相比,环境规制对高污染行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有一定促进作用,体现在用能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两方面,并分布在生产链的源头、过程及末端三个环节;第四,其外部原因还包括环境规制作用的阶段性,环境规制对个别绿色技术创新指标造成了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也影响了“创新补偿”效应的成立。据此,本文对环境规制约束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和选择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4—2020年中国11大军工集团财务报表数据,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LP方法计算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长率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但低于高技术产业增速,说明国防工业技术进步比较明显,但进步速率还不够高;各细分军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电子工业和船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比其它军工行业高。收敛性分析表明,国防工业中,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企业对较高企业具有追赶效应。建议军工行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的行业,促进军工行业协调发展;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先进民用技术转军用。  相似文献   

14.
Do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mpa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relocate to countries with less stringent regulation, turning those countries into “pollution havens”? We test this hypothesis using panel data on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lows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German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account for several econometric issues that have been ignored in previous studies. Most importantly, we demonstrate that externalities associated with FDI agglomeration can bias estimates away from finding a pollution haven effect if omitted from the analysis. We include the stock of inward FDI as a proxy for agglomeration and employ a GMM estimator to control for endogenous time-varying determinants of FDI flows. Furthermore, we propose a difference estimator based on the least polluting industry to break the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stringency and unobservable attributes of FDI recipients in the cross-section. When accounting for these issues we find robust evidence of a pollution haven effect for the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vate transnational regulation of labour standards/rights in the clothing industry. It adopts three objectives. First, the study focuses on national sta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laining their lack of enforcement of labour law and the suppression of labour rights. Second,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national regulatory networks (TRNs) in raising labour standards/rights in producer countries. We conclude that, in a fragmented and highly competitive global industry, existing TRNs cannot ensure labour decent standards/rights. Third, we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for their limited effectiveness. W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s and rights of labour in the clothing industries of China and Turkey. In the case of Turkey, we are able to explain the lack of effectiveness of TRNs by drawing on interviews with a variety of actors in firms and networks.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测算中国28个省份1997—2018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要素市场扭曲下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符合中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际水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多数源于农业技术进步,较少出现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助推的情形;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慢,且不同地域存在显著差异;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加剧的“比较优势陷阱”,中国亟需通过国内价值链省域比较优势的互补协同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在价值链产品内,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框架,兼顾增值能力与劳动生产率两个维度,使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设计一个评测国家内部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真实比较优势的新指标。结果表明,东部沿海省域比较优势强度与广度最为显著,内陆省域比较优势集中于上游能源型部门;制造业部门比较优势凸显,服务业部门比较优势相对薄弱;比较优势高省域集中度与低省域集中度的产业部门中,均存在整体比较优势强弱差异,其中,高省域集中度产业部门比较优势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相应的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类型,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类型;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本地效应;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拐点发生在城镇化水平达到86.16%处;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随着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值的增加,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正向影响先增强后减弱。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鹏  高妍伶俐 《产经评论》2012,3(5):111-118
本文以2001-2010年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区域经济增长细化为三次产业经济的增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水平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环境规制水平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对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东、中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和西部地区的第一、三产业的增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各区域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兴产业作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但是,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其它省会核心城市,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非常大。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关关系,才能更有效地以核心城市带动相邻落后城市的新兴产业发展。基于创新要素和集聚效应双重视角,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11—2015年新兴产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研发效率和科研机构占比两大创新要素对相邻区域新兴产业发展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和R&D投入则产生虹吸效应。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