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推行绿色PPP看作一项政策冲击,利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绿色PPP对高质量发展的因果效应、中介机制与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绿色PPP对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从项目推行后第2年显著为正;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的研究发现,绿色PPP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主要来自对经济层面的推动,社会层面效应的发挥有滞后性,环境层面效应在样本期内不显著;绿色PPP能通过推进绿色技术创新、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渠道促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初始条件、融资约束水平、社会资本参与数量、项目投资总额及回报机制对效应的发挥具有差异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规范推进PPP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绿色PPP更好地发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效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借助1993—2014年的中国市场数据对股票价格的显著变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理论到实证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解决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股票价格波动影响实体经济的主要渠道与传导机制,中国股票价格波动对投资、消费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程度以及政策制定者应对股票价格波动做出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3.
借助1993—2014年的中国市场数据对股票价格的显著变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理论到实证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解决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股票价格波动影响实体经济的主要渠道与传导机制,中国股票价格波动对投资、消费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程度以及政策制定者应对股票价格波动做出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影响机制理论分析和宏观经济数据,本文运用非线性ST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社会保障中介作用的存在。研究结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存在显著为正的非线性特征,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就业效应具有正向中介调节作用。当居民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劳动力供给替代效应显著大于收入效应,社会保障就业效应属于被动调节。而当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时期,社会保障发挥了主动调节平抑就业波动的积极作用。考察社会保障的经济增长就业效应需要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变化,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构建经济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相互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5.
龙海明  吴迪 《金融研究》2022,506(8):38-54
本文以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2001-2020年的动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不同实体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构造金融稳定指数,进一步论证金融稳定对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不同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有所不同。机制检验发现,居民杠杆、企业杠杆和政府杠杆分别通过“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渠道影响经济增长;金融稳定性的提升能够正向调节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上述结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杠杆调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部门杠杆异质性,细化实体杠杆的调控方向,进一步优化杠杆结构,以期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和决策,尤其是投资东道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已成为影响企业“走出去”投资战略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投资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以及投资东道国贸易开放水平的中介效应。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投资东道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OFDI有直接抑制作用;贸易开放水平表现出显著中介效应,即投资东道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下降会通过提高贸易开放水平,进一步拉动OFDI增长;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出口贸易开放度对OFDI的间接影响略低于通过进口贸易开放度对OFDI的间接影响。基于以上结论,从宏观层面对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综合管廊建设属于有效的公共产品投资。从技术、经济和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已迎来综合管廊大规模建设的时代,急需PPP模式助力。综合管廊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正外部效应属性、规模经济属性、长寿命周期属性、自然垄断属性和可分割物权属性,是运用PPP模式建设的理论基础。政府对综合管廊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是运用PPP模式建设的政策基础。本文在理论与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PPP模式建设综合管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回报率差距逐渐扩大,套利动机驱使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从事具有高额回报的影子银行业务,然而非金融企业的"脱实向虚"可能会影响其主营业务发展.鉴于此,本文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主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主营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实物资本投资在其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即存在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实物资本投资减少→主营绩效下降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规范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提供一定参考,引导企业资金合理配置,并对政府制定振兴实体经济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2013年起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并从预防性和治理性两个层面考察了对异质性环保投资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总体上碳排放权交易并未促进企业进行环保投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资源支持不足,但显著提高了企业进行预防性环保投资的积极性,并且其政策效应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0—2016年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等方法实证研究实体经济杠杆率水平(整体杠杆率)及其结构(包括居民、政府及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联性。研究发现,当前经济增长对未来实体经济整体杠杆率、居民杠杆率、政府杠杆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不显著,政府和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和反转效应,居民杠杆率和实体经济整体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通过政府负债刺激经济增长,短期内有效,中长期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虽然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短期会阻碍经济增长,但中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为了经济可持续增长,现阶段应该实施稳健的"去杠杆"策略,保持合理的杠杆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减速换挡的新常态下,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出现了背离:实体企业金融投资率持续增加而实物投资率却在不断减少。本文以我国企业金融投资为对象,以经济增长理论和企业投资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广义矩(GMM)模型,实证分析了现阶段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所形成的资金配置"脱实向虚"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我国企业金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相较于经济上升期,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金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显著;第二,相较于技术资本投资,企业金融投资对物质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强,且金融投资收益增加会加剧该挤出效应;第三,企业资金配置脱实向虚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扩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我国金融深化的背景下,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同渠道资本融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文章利用29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债券市场与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弱。总量促进经济增长的背后,不同的融资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尽相同:银行信贷与债券对股票市场筹资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FDI对股票市场筹资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说明股票市场融资可以替代FDI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随后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转型关系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但FDI与结构转型负相关,银行信贷与经济转型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有效的金融市场中,信息对称会促进资金的高效运动,并推动市场向更有效的方向运行。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及资本账户改革的加快,汇率对货币的传导机制影响日益显著,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如何通过合理的政策布局实现汇率改革及资本市场对其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实际上,金融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阈值效应"或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从汇率水平波动影响股票价格的作用机制、股票价格波动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动作用,以及在美国经济增长率及股票价格等外生变量的作用下,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技术,对人民币汇率通过股票价格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检验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在短期内会对股票价格波动产生小幅影响,且其传递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阻滞;股票价格的波动无论是在长期内还是在短期内都会对实体经济增长率,即产出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对价格水平的影响较弱。因此我们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逐步完善我国的汇率机制与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以实现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双刃"影响,保持金融适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增长视角,梳理了金融适度发展的宏微观理论机制,并对相关实证经验证据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微观机制来看,金融过度发展有损于企业实体部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积累、研发创新活动和企业风险管理.从宏观机制来看,金融过度发展有损于产业结构、产业集聚、金融创新的正面意义与宏观系统风险管理.国内外实证经验证据普遍支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作用,在跨过一定门槛前后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门槛效应随着不同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而表现出差异.此外,经验研究证据显示金融适度具有规模适度、效率适度和结构适度三个层次,并且与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具有循序渐进的路径.最后针对保持金融适度发展提出了三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把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放入到理论模型中进行分析,得出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假定,来判断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是否存在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挤出效应",以及这个"挤出效应"是否阻碍经济持续有效增长;利用1980~2010年的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显示出比基础设施投资更强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河北省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喏对经济稳定增长造成较大影响喏本文基于金融结构优化的视角喏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喏通过分析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演变喏探讨投资发展、金融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喏河北省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喏受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效率较低的影响喏存在金融资本的产出抑制效应.建议通过扩大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与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相结合喏助力经济稳增长.  相似文献   

17.
《青海金融》2013,(10):27-29
理论和实证表明经济增长模式对一国货币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投资、高消耗、高出口、低消费”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受中国“人口红利”缩减、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束缚、全球经济再平衡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转型.本文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经济增长模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兴  张豪 《金卡工程》2010,14(6):278-279
为了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和效果,本文对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未有效的推动了山东省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协整检验说明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动态均衡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发展的紧密关系,本文将房地产投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综合研究。首先梳理房地产、金融效率的环沪都市圈1发展现状,深入探讨房地产、金融与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然后以2003~2016年环沪都市圈为样本,采用交互效应模型分析房地产投资通过金融体系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环沪都市圈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发展整体呈现一定的负向作用,主要是抑制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两者负相关系数为0.75;经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弱、金融化程度越高的城市群,房地产投资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是全部样本的2.4倍,这也恰好解释了浙北经济长期落后于苏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陈建忠 《时代金融》2010,(8X):104-108
本文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经济影响的现状,并从经济增长效应、外贸促进效应、投资拉动效应以及技术溢出效应四个层面进行相关文献综述及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分析表明,江苏应进一步改善现有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政策,改变利用外资的方式,提升外资质量,提高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