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储藏温度下花生仁过氧化值和酸值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不同温度下储藏的花生仁油脂,研究其过氧化值和酸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5℃+RH75%、28℃+RH75%和自然条件下储藏16个月的花生仁,其油脂过氧化值和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其中在15℃+RH75%下,油脂过氧化值和酸值的升幅最小;在28℃+RH75%下,油脂酸值的升幅最大。15℃+RH75%的储藏条件适宜花生仁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2.
为阻止菜籽原油储藏过程中大量的油脚沉淀于油罐底与罐壁上,采用定期充氮气的方式使菜籽原油中的油脚均匀地分布于其中,研究原油油罐不同高度部位的油脚沉降规律,探讨温度和储藏时间对油脚沉降速度的影响,优化充氮气搅动油脚的条件,对比分析不充氮气静置储藏和充氮气搅动储藏对菜籽原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菜籽原油油罐里,原油上部的磷脂含量降低最快,原油底部的磷脂含量降低最慢。菜籽原油在储藏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油脚的沉降影响显著(P0.05),高温40℃,油脚沉降速度较快,较短时间后(10 d),原油中油脚沉降达到平衡,变化不显著(P0.05),磷脂含量为1.417 mg/g;常温25℃,约16 d油脚沉降达到平衡,原油中磷脂含量为1.408 mg/g;低温10℃,油脚沉降速度缓慢,达到沉降平衡约需20 d,但油脚沉降较彻底,原油中磷脂含量为1.382 mg/g。充氮气试验研究表明:在10~40℃范围内,充气量为12 L/min、充气时间为21 min、10~20 d充气1次即可以保证菜籽原油油脚不会沉淀黏附在罐底和罐壁,充气还可以减缓菜籽原油氧化酸败速度。40℃时,充气储藏180 d后,原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仍在GB 1536—2004规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分析东北4种优势品种粳稻在5个温度(35℃、30℃、25℃、20℃、15℃)条件下储藏120d的品质变化规律,指出储藏温度、时间与指标间的关系,确保储藏期安全。结果表明,高温使粳稻的脂肪酸值上升速率加快,增加量为11.33~18.66mgKOH/100g,低温下脂肪酸值增加量仅为2.45~5.68mgKOH/100g;高温下脂肪酶活性变化量为4.8~9.2mg/g,低温下脂肪酶活性变化量为1.0~3.9mg/g。30℃下4个品种粳稻电导率值均达到最大,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电导率值逐渐增大。温度对a*值和b*影响显著,初始水分含量对L*值影响显著。对粳稻的脂肪酸值(F)、脂肪酶活动度(X)、电导率值(P)与储藏温度(T)和储藏时间(D)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是影响这些指标的极显著因素,且都符合W/F/X/P=aT+bD+c(P 0.01)的二元线性关系,可用于粳稻储藏过程中相关指标的模型预测。  相似文献   

4.
热加工不但可延长甜玉米的货架期,还可解决其采后品质下降的问题,增加口感和风味。为探讨热处理对甜玉米抗氧化物质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甜玉米进行热处理,并分析其维生素C、总酚和阿魏酸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甜玉米经热处理后,维生素C、结合酚出现了含量显著下降,而游离酚出现了显著增加,阿魏酸出现了极显著增加。其中在115℃下处理25 min后,甜玉米的游离酚、游离阿魏酸和共轭阿魏酸含量分别增加了27.1%、644.8%、492.9%。  相似文献   

5.
茶油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达到80%以上,营养价值高。目前提取油茶籽油常用的技术中,压榨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并且残油率高;浸提法操作安全要求高,提取成本高,还有溶剂残留,对人体健康不利;水酶法出油率高,操作条件温和,安全无污染,能有效去除油料本身含有的有害物质或抗营养因子,但是成本较高,酶解时间过长,工艺实际操作难度大。本研究在对比了各种提取油茶籽油技术的基础上,对水酶法工艺进行实验分析,得出四种实验酶制剂中,果胶酶的作用效果最显著,实验条件在酶的添加量为2%、时间为4h、温度为50℃,pH值为4.5时,出油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黑豆油。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对黑豆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黑豆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rain,提取温度58℃,料液比1:9,超声功率110W,在此条件下,黑豆油得率达到83.83%。对黑豆油进行GC—MS分析可知,黑豆油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19.24%、亚油酸46.28%、油酸18.62%和硬脂酸7.3%等,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8.98%。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褐变及高水分含量导致市售散装生湿面保质期过短问题,研究了低热干燥与热处理结合法对生湿面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仅采用低热干燥降低生湿面的水分含量,对提高生湿面保鲜效果并不明显;将低热干燥与热处理结合,则可达到较好的保鲜效果。本试验对未经处理的生湿面进行简易密封包装,包装成25g/包,作为空白对照组,当试验方案为:温度35℃、相对湿度75%条件下低热干燥时间3h,热处理温度90℃、热处理时间20min,此时生湿面糊化度33.21%,较空白对照组稍有增加;白度评分8.5分,与空白对照组相当;保质期达65h,是空白对照组的10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响应全球气候变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21世纪以来是否与全球及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发生了变暖趋势减缓或停滞?[方法]为了问答该问题,基于黑吉辽3省71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东北地区近30年来年际、年代际的年均温和生长季温度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冬季温度的数值变化。[结果](1)东北地区30年来年均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3省的变化具有同步性;(2)年均温在1991~2000年的增温区域面积扩大显著,尤其是年均温范围为2~4℃的区域向4~6℃变化,但在2001~2010年,年均温的增加趋势减缓、增温区域较少;(3)生长季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91~2000年与1981~1990年相比升温幅度达到1.4~1.5℃,2001~2010年与1991~2000年相比达到2.3~2.4℃;(4)生长季温度增温区域有明显北移趋势,变化最大的是生长季温度范围为14~16℃的区域向16~18℃变化;(5)2000年后暖冬年份减少,3省冬季温度的增温幅度减小。[结论]2000年以来东北生长季(夏、秋季)温度仍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但"暖冬"现象减弱,导致年均温增幅的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