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区是长江水资源的根基和命脉所在,对中下游的发展和全国的生态安全都至关重要。本课题以长江上游雅砻江四川流域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民族村落西昌市水塘村为例,通过分析水塘村生态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人文地理等,提出发展立体山地林业生态经济的新思路,把水塘村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并形成长效机制,从中找到一条适合于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区大面积推广的新的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经济带与生态屏障共建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上游地区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这一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同时承担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流域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当前,在地方权益的支配下,上游地区采取的仍是以单纯追求区内经济发展为主的开发方式,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仅是中央政府,导致上游地区生态功能恢复缓慢、新的破坏仍在继续,这样的现状使我们有必要将经济带与生态屏障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列系统,将其放在一个更大的区域系统中研究,真正实现“在发展中共建,在共建中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生态与经济的协调程度,核心在于长江上游的生态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长江上游的生态质量越高、经济与长江下游的差距越小,越能促进全流域的持续发展,反之,全流域的生态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差距会不断扩大。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与长江下游密切相关,长江上游不仅是下游的生命线,而且是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更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神经中枢。长江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在长江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生态与经济的协调程度,核心在于长江上游的生态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长江上游的生态质量越高、经济与长江下游的差距越小,越能促进全流域的持续发展,反之,全流域的生态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差距会不断扩大.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与长江下游密切相关,长江上游不仅是下游的生命线,而且是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更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神经中枢.长江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在长江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四川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规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旅游是在全球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众多高品位、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有效途径。本文围绕四川生态旅游建设重点,结合全省旅游品牌线路,推出了6条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又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建设好四川的农业生态文明,直接关系着我国西部乃至全国农业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进程。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四川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退耕还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不仅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生命线,该区拥有丰富的水、生物、旅游等可再生资源,但在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中表现出退耕面积扩大化、国家补贴政策一刀切、经济林比重过大等问题。文章指出,应在克服上述问题基础上,通过调整农村产业内部结构、加大坡耕地改造、发展旅游业、水电业以及加强变通、通讯设施建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其生态保护困难重重.基于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长效机制重在构建存量项目的救助机制、增量项目的筛选机制、区域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项目受害人的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方杰 《经济师》2012,7(3):221-222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又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建设好四川的农业生态文明,直接影响着我国西部乃至全国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文章从循环经济的视野,就四川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栗书茵 《现代财经》2005,25(6):20-24
生态屏障工程兼具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这两种项目建设的特点,在资金运用上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显著特征。因此,建设生态屏障工程仅靠自身积累远远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采取各种融资手段、通过多种融资渠道来获取建设资金。研究生态工程的融资形式、融资的主渠道以及融资渠道的优选原则,探讨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婷 《经济纵横》2007,(3):12-14
长江上游地区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这一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同时承担着建设上游经济带和流域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如何处理好在同一区域共建这两个系统工程的基本关系,解决目前导致共建进展缓慢的各类矛盾,协调机制的研究就成为关键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林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它具有较广的外延和空间,它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类的生存、生活中都离不开林业,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只要踩在地球上,就不得不面对生态,要生存、要进步,就要发展经济,而经济与生态永远是相辅相承的,双方缺一不可,要发展经济,必须树立“生态优先”豹原则。因为要破坏生态相当轻而易举,但要恢复生态难上加难。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最终要靠生态提供支撑。因为生态具有屏障作用,亦即“生态是永恒的经济”。林业产业是经济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产业,又是公益事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可持续发展中,林业负有重要的地位。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深化林业产业体制改革,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的前沿阵地,对于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快四川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只有通过制度的保障、约束和监督作用,才能建立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文章提出从加强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建设和加快生态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入手,以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环境资源管理制度、法律保障制度、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制度为抓手,逐步健全四川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甘孜州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立勤  晏鄂川  何勇 《经济地理》2001,21(2):155-158
大力发展甘孜州生态经济,必须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来考虑,当务之急是搞好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这此再创秀美山川,既是甘孜州生态发展的抉择,更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安危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发展生态产业,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必须大力实施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能源、生态旅游、生态药业等生态经济工程。经过长期的奋斗,结合西部大开发中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地处长江上游的甘孜州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最终为州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可持续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生态补偿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长江上游生态补偿存在着补偿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生态补偿主体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等问题。我们要根据长江流域实际,构建中国特色的长江上游生态补偿机制:一是针对长江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生态补偿政策;二是建立多元化生态建设融资机制;三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补偿实施、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实现生态保护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韶关山区生态屏障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山区生态的脆弱性,韶关山区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山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建议,通过生态补偿发挥生态屏障服务广东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发展山区经济,保障山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高广东在全国生态社会建设领域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是我国生态最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做好这一地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对黄河、长江上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在青海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经济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法律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尤晓娜  刘广明 《经济论坛》2004,(21):124-125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状况如何无论对经济发展的速度,还是对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具有重大影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质量和生活质量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区域性经济利益与整体的生态利益往往是冲突和对立的。比如,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的云、  相似文献   

19.
正姜晓亭四川省环保厅厅长曾任四川省乐山市委书记"201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对姜晓亭的推荐理由辞是:他是一位政府官员,也是一位对环境保护事业有着很深情感的大力推行者。他坚定实施国家节能减排计划,强力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他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必须"服务优化发展,改善百姓民生",为建设四川的环境保护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每年的两会建议都把基层环保当做重点调研上报,把基层环保的声音真情传递。  相似文献   

20.
张宏海 《新经济》2015,(Z1):12-13
贵州作为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作为我国最重要矿产能源基地和交通运输枢纽,对建设我国长江经济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贵州入围长江经济带,让长江经济带资源更加整合,发展更加全面。贵州不仅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矿产能源资源,也是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只有大力发展贵州经济,长江经济带才能得到全面与协同的发展。贵州也借助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打破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困局。贵州经济的发展,为长江经济带和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中国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