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对我们党80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是一个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增强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金融全球化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严峻挑战,认真学习"七一"讲话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贯彻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当前金融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最具感召效应的教育资源。高校要用好战"疫"一线教材,充分挖掘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浅出开展好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通过梳理中国精神新时代内涵及价值,以重视理论对现实的价值指导、重视情感力量对思政教育的重大作用、重视创新思政教学模式为三个着力点,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淬炼大学生思想提供机遇。  相似文献   

4.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她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光大、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而逐步形成,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90多年来,“红船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弘扬并不断创新发展“红船精神”,凝聚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发展和成果的重要保障,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输送人才.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所形成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量,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坚持“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  相似文献   

6.
四个自信指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于针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的需要,是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的要求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针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利用新旧媒体,增强高校的环境育人作用;应该充分调动社团的力量;应该完善常态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从救中国到发展中国,一直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继而也致力于为全人类进步的宏伟蓝图而奋斗.党领导的财政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事业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历经供给型财政、生产建设型财政、改革开放后的分权型财政的演变,又进而明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和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代财政制度的创新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财政工作的基本经验有在理论层面可总结的"四论":基于"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人民中心论";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济—财政系统论";基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宇宙观的"财政发展阶段论";以及基于共产党人"吸收人类文明一切积极成果"宽广胸怀的"财政工作专业论".百年华诞的中国共产党,将在继往开来中更为成熟、坚强、卓越地作为"核心力量"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事业,在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继续深化改革,在新时代坚持与贯彻大局意识和系统思维,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并以中国特色"大国财政"结合创新型"数字财政"支持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贯彻落实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内嵌于党的事业的国家财政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不断增进中国人民与人类社会的福祉.  相似文献   

8.
林志宏 《西部金融》2003,(11):53-5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她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其理论内核和实践归宿,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老干部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臣,他们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代表和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心老干部,做好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其背后具有深刻的逻辑必然性: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理论必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崇尚精神这一优良传统继承的历史必然;是助推"四个伟大"建设、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现实必然。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以及新时代青年形成强大合力。在深化理论研究、坚定传承自信,创新宣传载体、拓展弘扬方式,把握目标导向、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要求中贯彻落实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展现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两条转轨路径成为转轨经济学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但是,“激进”与“渐进”对于速度的强调转移了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这种区分在逻辑上并不能为制度变迁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也不能反映出任何一个国家转轨的复杂进程。因此,转型经济学应当完成自身的“转型”:遵循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超越“激进”与“渐进”的两分法。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主题思想.以这主题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十六大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强化“问题”意识 提倡“问题”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始于问题。提倡问题教学,强化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举。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创设探究问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法律必须坚持的最高价值和基本精神。本文针对实践中的某一案例,提出了“自然债权”的“维权”问题。从“自然债权”是否真正消失“权利”、我国《破产法》的具体规定、以及法的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提出了“过了诉讼时效”的自然债权人在债务人破产时,也能实现自己实体意义上的债权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作为“两课”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断 深化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改革,真正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试论贾平凹小说的"秦汉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贾平凹小说的"秦汉风"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一是秦汉地域风貌、人文环境为贾平凹的"秦汉风"小说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根据地与取之不尽的源泉;二是贾平凹小说"秦汉风"的生发、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出口贸易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能性正在增强,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企业不仅面临订单减少的问题,更要面对蓝色壁垒的阻碍。反思长期以来中国劳工权益与"中国制造"权益的失衡,当前应抓住机遇转变出口增长模式,转"危"为"机",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真实地反映了明中叶后的社会生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三分之一的篇章描写的是商业活动,反映的是商贾行业的日常生活,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而且,一反传统“重农轻商”思想,重视商业、崇尚理财,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本文从崭新的价值判断和新型的商人形象等两个方面论述《三言》、《二拍》中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指出其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