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金融危机将全球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和控制风险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在G20集团的推动下,金融机构风险税成为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热议的话题之一。虽然强化监管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流,但由于各国金融环境不同,在对大银行是否征收金融机构风险税(代称“银行税”)问题上观点不一。  相似文献   

2.
监管博弈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影响其有效性,对不同经营效率的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也有差异。监管机构宜引入审核和惩罚等机制,提高监管强度,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对高效率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宜采取原则导向的监管,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其竞争力和活力;对低效率金融机构,应采取规则导向的监管。同时,监管行为可更具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采取不同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十一五”期间我国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监管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斌  陈道富 《新金融》2005,(11):3-5
我国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已大量存在,在股权、组织、业务上已有大量交叉,且其风险已有表现,如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风险,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递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的现实威胁等。为此,我国应在坚持分业监管原则的同时,实现部分业务逐步向功能性综合监管的过渡,建立多层次的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由于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效应等市场无法克服的缺陷及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发达国家监和当局均对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设立资本充足性要求来防范风险,以求达到保护投资者,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保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及市场公平的目标,对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监管的核心在于对证券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设立愉当的资本要求,各国及国际组织对证券公司市场风险的监管方法各具特点,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并且存在逐步统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保险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目前我国的保险监管制度虽已逐渐将保险系统性风险纳入监管范围,但现有的监管措施过于简陋,难以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为此,在厘清保险系统性风险内生性根源与制度性根源基础上,反思我国保险系统性风险既有监管规则之不足,认为我国保险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应然诉求是建立金融机构协调合作机制的法制化路径、提高保险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立法、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与保险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新金融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对于银行类金融机构来说是一次重大的会计制度变迁,商业银行的经营将随之产生一系列影响,而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来说,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本文基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分析了新金融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披露、新资产负债分类方式、新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等方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及监管的影响,并提出了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商业银行窗口指导和审慎监管,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7.
非现场监管是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有效发挥其监管作用,及时发现和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适时有效指导现场检查,需要不断研究。我们必须要做到监管指标设定的科学性,监管系统指标的一致性,监管信息来源的真实性,监管指标计算的准确性,监管内容分析的全面性,监管信息反映的及时性,监管结果运用的有效性,监管人员使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以经营货币为主 ,具有资金杠杆率高 ,创造信用的特点 ,是金融风险积聚和易发的领域 ,同时 ,银行的业务涉及面广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因此 ,如何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 ,实施卓有成效的监管 ,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国外的实践证明 ,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 ,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一般以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行业自律、中央银行监管的“三位一体”的安全体系为保证。前两者是金融机构自身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控制和约束 ,后者是外部对金融机构的制约和管理。这三个方面相互支撑 ,缺一不可。从我国金融机构运行环境的现状看 ,我国…  相似文献   

9.
高管人员行为监管就是对高管人员任职期间的经营策略、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行为和经营成果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是监管当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监管的一项主要工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几年来,银  相似文献   

10.
张志 《金融研究》2008,(5):I0124-I0126
审慎性监管是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促使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防止从事过度冒险活动。金融监管机构承担审慎性监管职能,要求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资本准备金、良好的专业管理、分散其风险、采用恰当的会计制度、汇报它们真实的金融状况并服从有效的金融监管,并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及时加以预警和控制,减少体制失效的风险,避免因金融危机引起混乱。  相似文献   

11.
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在我国的立法制度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德锋 《金融论坛》2004,9(8):34-38
目前,我国在金融机构或普通工商企业基础上形成的两类“准金融控股公司”,存在无法可依、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控制、组建随意、监管缺失、经营无序等混乱现象。为此,迫切需要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以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提高金融效益,保障存款人、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的金融改革和提高金融国际竞争力。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制度要从安全、效益和提高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准入制度,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构建防火墙制度,有利于防范风险的传递;构建监管制度,有利于监管机构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2.
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洗钱金融监管模式和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反洗钱金融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反映在银监会成立后,央行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之时,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新框架下,反洗钱监管模式模糊,定位不准,我国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缺乏通盘考虑,没有确立一整套反洗钱金融监管原贝口指导监督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因此,急需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和结合我国实际,与时俱进,积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反洗钱监管模式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任何国家都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起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介绍,重点从宏观调控、资产泡沫、金融监管、国际收支以及政府债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值得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反思,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机关要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就应从宏观和系统的角度重新定位审计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在审计理念、监督视野、审计内容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或变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反洗钱激励与风险为本的关系,提出监管机构在建立完善约束机制后,应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情况进行有效分类,根据分类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监管资源的投入,这些结论与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要求相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金融机构反洗钱风险等级评价体系,并设计了模糊评价模型,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主体为视角,在总结英美等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经验以及国内监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金融体制正在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成了这一进程中实现混业经营的重要组织形态。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控股公司相比,有其自身的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我国应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制度。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维护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年金风险监管的主要环节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曙松 《海南金融》2005,(7):4-7,34
我国企业年金运营模式复杂,年金市场涉及金融机构类型众多,风险监管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信用风险监管,保证相关利益主体的相对独立性,注重投资风险和运行的公平。监管机构应当加强主动监管,推动协同监管框架的创新尝试,加强监管主体之间以及其自身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重点监管关联交易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到了选择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借鉴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加强我国政策性金融审计监督的途径,以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构建财政监督创新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现行财政监督中存在的法律依据欠缺、组织体系不完善、监督方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等弊端,应进行财政监督机制创新--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体系,强化财政监督的法制保障;搭建财政"大监督"框架,加大执法配合力度;采取多重监督方式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财政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均赋予了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理论上分析,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构建我国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明确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开发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