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土地储备与城市土地市场运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市场力量薄弱是最基本的问题。作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政府失灵甚于市场失灵。土地储备制度是促进土地市场正常发育,并能克服市场失灵的有效制度供给。通过土地储备制度,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强化土地管理职能,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促进旧城改造与显化城市土地资产价值。文章就功能定位、储备量、资金来源等土地储备运作的难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魏敏  李国平 《经济地理》2005,25(1):33-37,48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高梯度地区产业总是在不停地向低梯度地区推移,但是我国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差距。近年来,尽管出台了许多区域优惠政策,但区域经济差距依然很大,扩散效应不明显。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其原因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在梯度推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粘性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双门槛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3—2012年城市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在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低,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东、中、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且呈现负相关,但是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在急剧增加;而产业结构、土地市场开放程度、土地价格以及单位土地资本投入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和金融非均衡发展,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果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本文对东、中、西部差异所导致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是城市中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我国的城市土地管理已逐渐改变了昔日以计划为导向、指令性分配的方式,日益倾向于以价格作杠杆、通过市场来调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我国目前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工业用地需求非常强劲,如何解决过度占用耕地资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成为当前土地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正红  江敏 《当代经济》2003,(11):63-64
我国运用市场机制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配置已有近20年的时间,市场在配置土资源方面的效率已得到充分的证明.但是直至今日,我国土地市场仍发育不甚完善,城市土地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仍还不高,土地利用绩效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市场是城市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总和。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研究起步比较晚,始于1980年代中后期。在经过早期的探索和尝试研究之后,国内外土地市场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研究内容更加细致,研究方向更加多样化。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一、有关城市土地市场的研究角度与方法1.供求均衡分析。袁绪亚先以市场供需理论为基础,对土地市场、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构想。在其论文《土地供给变动中的市场形态与政策选择》中又从土地市场供给…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文章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538个失地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征地补偿三个层面反思了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的国企改制困境问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造成我国西部国企改制困境的原因中既有"外生"的因素,也有"内生"的因素.西部地区不利的自然禀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中央逆市场调控的政策等,造成西部市场机制发育迟缓,仅靠市场的力量无法消化国企改制的成本;而我国转轨时期特定的体制结构使得政府在国企改制成本支付过程中充满了机会主义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城市弱势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并结合面板数据进行logisdc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弱势家庭就业子女在三次产业就业过程中,其工作时间时家庭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通过对这种影响程度的分析,来给三大地区主导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潜导产业或者基础产业的微调意见,并就各个地区政府在扶持城市弱势家庭实施的就业培训政策、就业指导方向等相关政策等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住房消费性和投资性需求基础上,通过泡沫和无泡沫租售比测度住房泡沫。本文对中国1996-2013年35个大中城市数据分析发现:第一,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存在住房泡沫;第二,房价预期易催生东部和一线城市而非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住房泡沫;第三,利率政策对抑制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住房泡沫比东部和一线城市更有效;第四,住房存量过大引发住房泡沫;第五,房贷和开发成本助长住房泡沫;第六,土地财政助长住房泡沫,但股票市场回报率抑制住房泡沫。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修华 《经济地理》2007,27(2):183-186
通过运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信贷比率、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出绝对差异,而且相对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在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上中部劣势尤为突出。回归分析也证明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有利于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政策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西部与东部及东北地区间均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关联性。同时,中部、东部及西部等三大地区之间也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除此之外,其他区域组合之间不存在经济增长关联性。②西部经济增长是东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东部、东北及西部同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③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受到干扰后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发现,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然而,这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较强的推进作用,而且,欠发达区域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都市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构建了都市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代表性城市的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估,并比较分析其差异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位于东部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的都市农业发展水平高;中、西部地区的代表性城市的发展水平偏低。提出各地区应充分借鉴发达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优势进一步提高都市农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污染形态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1998—2008年我国各地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四大区域的区域污染整体形态、区域污染治理效益差距、区域污染结构性特征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水平差距在扩大,污染治理效益也存在差距;我国存在严重的结构性污染,单位面积经济产出越高,能源消耗越多的区域,单位面积环境负荷越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股权金融市场对增长方式选择和平衡增长的影响,本文基于传统与新兴部门的差异,构建动态理论模型并利用“Simulink”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理论分析发现股权金融市场效率对平衡增长具有增长效应且存在门槛条件,效率高于门槛值时股权金融市场发展将提高平衡增长率和创新贡献率。总体上,发展股权金融市场将促进我国平衡增长和增长方式转变,但东、西部地区存在差异,发展股权市场可以加快东部地区创新型增长而对西部地区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pplies the bootstrap panel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ing prices (HPs) and GDP across provinces in China.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HPs Granger cause GDP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in most provinces of the central region.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the low-cost advantages of the central region promote housing investment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 GDP. However, GDP has no influence on HPs in the eastern region due to insufficient land supply, housing speculation and HPs deviating from the economic fundamentals. HPs do not Granger cause GDP in the western region because it is less attractive for housing investment. Also, GDP Granger causes HP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at the economy can influence HPs. These findings could help the government formulate reasonable regional polic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using market and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际资本流动规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凯 《经济地理》2011,31(1):90-96
基于市场交易中资金与货物流向相反的逻辑,以地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减去其净出口的相反数来测算中国省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并分析其制度成因。结果表明:1980—2008年东部为资本净流入地区,中部为资本净流出地区,而西部则为持续的资本净流出地区;在东部地区内,京津冀为资本净流入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为资本净流出地区。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制度成因在于地方政府行为生成的内生交易费用差异,因而地区产业投资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于持续降低当地的内生交易费用。在推进区域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可置信的保护产权的承诺等良好的公共治理对于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市场潜力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曌  石敏俊 《经济地理》2008,28(6):1053-1058,1063
文章模拟了运输成本和市场规模变化情景下市场潜力指数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西部省区在现阶段的运费水平之下,能够通过运输成本的降低有所受益。但是运输成本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难以通过运输成本的降低根本的改善西部的市场通达性。因此现阶段,市场规模是造成东西部地区之间市场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国家首先致力于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运输成本降低在改善西部地区市场通达性的同时,也减小了西部资源东运的成本。西部地区市场规模狭小,东部地区强大的市场引力作用吸引了资源的东运和制造业的集聚,成为了阻碍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逆向作用力。要对抗东部沿海地区的强大集聚引力、实现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就必须改善西部地区的市场通达性。因此,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西部开发应该更加重视扩大内需,增强市场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转轨时期"市场成长"背景,将我国的经济周期分为体制性波动和市场性波动两个方面。进一步,根据改进的Koren和Tenreyro分解方法将我国的地区经济周期分为体制性波动、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三个方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周期呈现出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不断增强,体制性波动不断减弱的长期趋势;东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要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中西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要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化的重要原因,而稳步的区域市场化推进策略,培育完善、健全的全国统一市场机制是实现我国经济周期"高位收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