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发展至全球性金融动荡后,美联储和世界各国央行根据不同的理念和情况实施了有所不同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主要采取降低利率、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间接或直接介入濒临危机的金融机构救援、将金融监管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等措施;欧洲中央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强调出台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行无限额注资计划、央行出面实施商业银行的国有化;日本及其他亚洲央行的措施则集中于降息、注资和救助企业与金融机构。经过比较分析发现,目前各国央行采取的各项措施还仅仅停留在救助层面上,缺乏系统的救治政策的出台,其长期效果尚需与其他政策相配合来发挥。  相似文献   

2.
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了以利率调控、量化宽松(QE)和扭转操作(OT)为内容的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宽松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调低短期名义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降低长期利率和金融产品风险溢价,以增加经济金融体系流动性和信贷可获得性,进而推动美国经济走出危机。本文分析了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调控逻辑与操作实践,反思了货币政策在应对危机中的效应、调控框架构建、超额流动性传导等问题,以期为我国央行政策操作提供一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美联储、日本央行、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纷纷启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证券来刺激经济复苏。在本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灵活主动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对美联储、日本央行和英格兰银行所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回顾,简单总结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产生的影响,并对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以期为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表的主动管理,前瞻性地做好应对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遭遇了严重冲击,为了有效缓解负面冲击,各国央行纷纷推出各种宽松性货币政策,但在实际应用中,传统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克制危机,美联储等央行纷纷求助于量化宽松等新型非常规货币政策。目前来看,非常规货币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等经济体实现了就业的改善、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复苏。为全面了解货币政策,本文系统归纳了美联储等央行采取的各类非常规货币政策,探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途径及效能得失,并总结了美联储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5.
《新疆金融》2013,(6):148-158
<正>近年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本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冲击,提振市场信心,恢复市场功能,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等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与以往的常规利率政策迥异,通过加强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直接购买金融债券和国债等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总量或结构的方式,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从实践来看,2007年-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以来的欧债危机期间,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取得了成效,通过缓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恢复金融市场融资功能,为消除危机和支持经济复苏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将对今年全球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对我国央行提供流动性的精确度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挑战。本文对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采取的流动性救助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梳理分析了近期我国及三大央行应对疫情采取的流动性救助措施,对我国央行完善流动性救助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两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推动经济复苏,其规模巨大和持续时间都属少见。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背景以及传导机制,随后,本文根据政策传导效果和市场表现分析指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比较明显,但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刺激作用有限,且给美联储及其他各国央行的政策操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经济体纷纷启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为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市场波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受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延缓了经济衰退和刺激了经济复苏。本文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考查了各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机制和政策效果。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缘起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及美、欧、英、日四个经济体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的实践及其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央行降低抵押品资格标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抵押品资格标准降低也增加了欧央行自身的信贷风险。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欧央行抵押品资格标准的调整情况和主要影响,比较了欧央行、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抵押品框架,并针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各国在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其央行也采取了激进的政策措施,实施了降息甚至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等还采取了购买长期国债的非常规手段.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选择人的困局,指出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流动性和稳定金融体系,并可以通过量化宽松、征收持有货币税等操作改变投资者预期、降低长期利率甚至突破零利率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制约货币政策手段生效的因素,得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框架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本准则,体现了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根本性看法.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美联储和欧央行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这将对全球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梳理了美联储和欧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最新变化,并分析了两者异同.建议我国借鉴其有益经验,从兼具相对规则性和相机抉择性方面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支持力度,重视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加大对潜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陆晓明 《中国外汇》2023,(19):40-44
<正>实践证明,在金融市场动荡及经济衰退发生时,美联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恢复金融市场稳定性和促进复苏增长效果明显,但应对流动性陷阱仍然存在障碍,与总量性货币政策仍存在冲突。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期间,美联储在实施其宽松货币政策中为了应对零利率下限推出了量化宽松(QE)等非常规的总量性货币政策工具;同时为了应对流动性陷阱和银行惜贷又推出了更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政策利率降到接近于零,但经济复苏依然艰难,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面临失灵的局面。为此,发达经济体央行采取了非常规的资产负债表政策,大量购买资产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引导公众预期,确保金融体系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4.
在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中,美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一段时期内,流动性短缺和信贷可得性急剧下降且循环往复,诸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面临破产或申请救助,房地产市场降至冰点,失业率迅速攀高至两位数,宏观经济陷入负增长,美国甚至面临再次陷入"大萧条"的风险。针对危机中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复杂"病灶",关联储在强化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应用的同时,实施了大量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详细地梳理和评价了自危机以来美联储所实施的"复合型"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综合"疗效",包括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直接和间接救助、常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非常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等等。本文还探讨了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现实和理论基础,指出今年稍后时间美联储或将首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并在未来的三年内逐步提高至使中期通胀达到2%左右的名义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肇始于次贷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危机中全球主要经济体都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救助。处于风暴眼的美国危机救助具有代表性,本文从央行视角反思美国的危机救助,探讨中央银行金融危机救助的新发展。一、救助原因——系统性危机的爆发此次金融危机救助的原因在于其系统性危机的性质。何谓"系统性",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危机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功能,是威胁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而非一两个金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出台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2022年3月以来,受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美联储先后进行加息、缩表的政策操作,正式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一方面引发全球其他经济发达体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加快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导致新兴经济体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和进出口受损等情况,并对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重大冲击。目前,在多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需要警惕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通过利率、汇率以及流动性等渠道产生的“外溢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影响。建议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一项原则”,防范资金跨境流动和汇率“两类风险”,统筹实施统筹经济与金融、内部与外部、发展与安全的“三对关系”,积极应对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溢出效应,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定物价、经济增长、风险防控等目标。  相似文献   

17.
毛菁  王玉 《投资研究》2011,(10):20-29
从1970年的商业票据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因金融创新的复杂性诱发投资者逃离进而演化为金融危机的事件,而危机的最终化解多借助于央行的危机救助。本文基于投资者逃离模型,从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投资者不确定性出发讨论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逃离行为,并通过对投资者逃离行为的分析探讨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与方式。本文认为,就金融危机的事前预防而言,央行应在创新工具运用的过程中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及对创新工具的总规模进行适当限制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破坏性;就金融危机的事后救助而言,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应放在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并开始调整原有策略的时刻,救助的主要措施是承诺在一定条件下购买资产或注入流动性,从而降低投资者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改变逃离市场的策略或者至少避免投资者逃离成为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长期利率而发挥作用,较为有效地缓解了流动性危机,其传导机制与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基本相同。宏观模型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仅仅限于金融危机期间。  相似文献   

19.
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的货币政策工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次贷危机的应对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激进、灵活,与正常时期的渐进主义策略大相径庭。文章在对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机理,发现在危机时期,美联储始终坚持其担负的目标,货币政策体现为及时的、决定性的和灵活的。最后,文章探讨了美联储的危机时期政策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林欣 《武汉金融》2012,(6):14-17
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导致了金融危机救助方式发生重要的转变。传统的救助四原则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已经不再完全适用。而在2007-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美联储所实施的救助较好地充当了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但在工具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是对古典四原则现实约束的突破和改进。这些对中国的危机救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