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湘江流域的治理已是势在必行。湘江流域治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区域、部门和学科,其中制度创新是湘江流域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制度创新方面,湖南省已经进行了不少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流域产业退出、转型或创新,流域同防同治,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强化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执法权力等。但在制度创新仍需加大力度,湘江流域治理的制度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大有作为,如完善流域治理中的市场机制和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主体、加强流域内政府间的协商合作、建立流域内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创新流域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韩芸  韩雪娇 《生产力研究》2022,(9):46-49+64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制度不完善、实施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滞后等问题,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化推进市场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评估机制、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健全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赵自芳 《技术经济》2006,25(3):82-84
以经济学有关理论为分析框架,本文认为我国跨区域河流水污染长期无法根治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公共资源性质和外部治理缺乏市场机制。因此,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与完善流域管理机构等措施是实现跨区域水污染有效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能为治理赋能、为社会赋权、为市场增效已成为共识。随着数字治理深度和广度的逐渐增强、温度和效度的稳步提升,基层数字治理成为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字治理旨在打破严密的科层制所采用的常规运作模式,通过信息开放、数据共享、组织互动,以扁平化结构处理集权与分权的话语重塑,以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治理流程再造、治理范围扩展、治理效能提升。尽管基层数字治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对此,应加强基层数字治理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技术标准化规范数字治理各环节;合理界定权责关系,建立开放、共享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元治理”角色,促进社会自主协商沟通机制的形成;以政府为核心、以公众为基础提升基层政府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5.
我国节能减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应对国内日趋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的战略举措——节能减排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践行。"公众参与"是与民主政治相伴生的一项理念和制度,它充分彰显了公民的主权者地位,有利于提升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与可执行性,因此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对于节能减排的有效推行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节能减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虽已初具框架,但仍存在着相关规范过于原则、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等弊端,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亟须从理念、发展模式、具体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公共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流行的趋势,我国公共治理中的社会参与呈蓬勃发展态势。然而,参与实践中普遍存在参与有效性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参与主体的参与热情与参与能力不足;参与代表性差;参与途径的可及性、畅通性、适用性差;参与程序不完善;参与环境不健全等制约了有效参与和治理水平提高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需要在教育与培训公众,完善参与途径、参与程序、参与环境以及强化政府作为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政务短视频的出现极大释放了公众表达诉求的权利,并从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校准、个性化诉求的引导以及政民双向互动机制等方面来推动公众通过政务短视频参与社会治理。与此同时,政务短视频在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时,也面临着应用场景失准、个性表达失控、政民互动失信等问题。因此,探寻政务短视频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实现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现代行政决策的两个基本趋势,两者密不可分.但是无论是科学化还是民主化都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公众在行政决策议题选择、行政决策制定和实施等环节的有效参与是行政决策合理化和充分落实的前提.对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制定存在的许多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化渠道以吸纳民众的利益诉求,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9.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构建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是未来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构建完整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确定补偿的依据、主体、标准和政策路径等核心问题着手。滇池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形式可分为水生态保护(恢复)补偿机制和水污染补偿机制两种,具体类型包括城市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湖滨水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入湖河道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三类。在生态补偿政策实践中,建议构建滇池流域水生态管理委员会;整合现有生态补偿法规,健全流域管理机制;建立流域水生态补偿基金模式的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的筹资渠道,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开展绿色GDP体系认证,完善行政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重点建设内容,但目前正面临着建设主体单一、租金门槛较高、退出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对公租房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英国是世界上住房保障制度的先行国家,在公租房的建设发展上已经积累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们治理和应对相关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选择与创新体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国家加强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的大背景下,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弊端,提出适合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模式,并建议从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保障体系、理顺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明晰流域水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构建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创新体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国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对自身权力与责任的认识更加深刻.老百姓更积极的去关注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决策,而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也促进了公民参与政府议事相关制度的改进,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更是把公众参与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之一.关于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符合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这一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公众、政府与参与途径这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主导”是我国环境治理的主要特征,同时“政府失灵”也是我国环境治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治理与善治理论为公众参与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我国,环境行政公众参与机制既有理想中的功能,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和外部运行环境方面的障碍。因此,在探讨机制的建构和运行时,一方面要深究引入公众参与制度之缘由,另一方面也须充分考虑如何克服其局限性,并排除其外部运行障碍,这样才能避免“参与失灵”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计小青  曹啸 《经济经纬》2008,(1):142-145
对市场机制的各个环节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考察发现,市场机制所发挥的投资者保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应该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尤其是促进媒体作用的发挥来提高我国市场机制的投资者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该文系统阐释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式;剖析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存在的责任界定不清、盈利模式不成熟、第三方进入及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培育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环境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绩效评价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措施,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社会共治与社会善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公平性、经济性等原则,应该从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完善法律、建立参与组织、理顺程序、监督落实等方面着手,建立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框架。同时应该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7.
朱玫 《环境经济》2011,(8):43-48
墨累-达令流域综合管理之所以成为世界流域管理的典范,原因有四:机构调整因势而变,适应水环境生态系统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形势需要;管理理念不断超越,从单一的水资源保护到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再到全流域系统管理;市场手段充分应用,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动了节水减排的内生动力;公众参与有章可循,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和设计各种活动,使流域管理真正成为一场全民行动。因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其管理体制演变和管理实践经验,给我国太湖流域治理工作带来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市场机制最完善的美国,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的中国,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公司信用危机,原因错综复杂,笔认为其根源是公司治理出现了问题。本从公司治理的含义入手,阐述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制度及存在的先天缺陷和目前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目标;重点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得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对策在于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加强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9.
行政负担作为公众与政府互动体验的重要变量,是衡量政府治理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行政负担概念一方面源自公共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技术理性的过度张扬,另一方面作为政策过程的补充发挥工具效用。识别流程设计、部门协调以及繁文缛节等要素对行政负担的影响机制,以建构行政负担的转化路径。降低行政负担的关键在于将公众和企业的行政负担转移至政府,结构设计、多元合作以及数字技术的结合提供了政策进路。近年来政务服务改革实践验证了行政负担转移机制的效用。聚焦政民互动关系中的行政负担议题,探索化解转移行政负担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绿色技术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之计,公众参与作为一种“软约束”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公众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独特优势,系统探讨了公众参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并立足于创新对象的不同,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公众参与能够显著地提升绿色工艺创新,而对绿色产品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2)公众参与依赖于政府环境规制迫使企业污染成本内部化,进而间接影响绿色工艺创新;(3)区域异质性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公众参与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政府环境规制在公众参与度较高的地区对绿色工艺创新或产品创新的正向促进效果更为明显;(4)空间效应方面,本地公众参与不仅会提升本地绿色工艺创新,同时这种正向效应也会辐射到经济差距较小的周边地区。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厘清公众参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明确其作用路径,为“三方共治”治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