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俊 《中国保险》2008,(1):40-43
职场是寿险公司营销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寿保险公司的营销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个人代理人业务活动的基地,职场对于寿险公司管理层和个人代理人之间的沟通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寿险个人代理业务,职场的形态与状况对于相关业务有着重要影响。如何将职场效率和作用发挥到极致,一直是广大基层公司积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各家寿险公司都越来越重视营销业务的发展,因为各家公司基本上80%以上的业务收入,来自个人代理人销售的保费收入,可以说谁掌握了个人寿险市场的主导权,谁就将左右中国寿险市场的未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多,寿险营销代理人队伍迅速壮大。据统计,保险公司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保险营销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涛 《甘肃金融》2002,(9):45-46,58
1992年友邦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将个人代理寿险营销机制引入中国,在中国寿险市场上得到迅速的认同,众多的个人代理人上门为广大客户服务,使得寿险产品的解释得以面对面的进行,寿险业务得到空前的发展,国内主要的寿险公司都实行了个人代理寿险业务的营销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各家寿险公司都越来越重视营销业务的发展,因为各家公司基本上80%以上的业务收入,来自个人代理人销售的保费收入,可以说谁掌握了个人寿险市场的主导权,谁就将左右中国寿险市场的未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多,寿险营销代理人队伍迅速壮大。据统计,保险公司主体从1996年9家,增加到2003年底的60多家,寿险营销代理人队伍从1996年近2万人,增加到2003年底的1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5.
保险代理人流失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保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全国保险代理人达到146万多人,比2004年末减少3.62万人。全球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调研报告也显示,中国的保险行业代理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其中,保险公司第一年的业务员流失率最高,甚至高达70%至80%。我国第一批保险代理人坚持做到现在的还不足10%,而一线代理人的流失率一般在80%。保险营销人员的高频率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家寿险公司陷入“招聘——流失——再招聘——再流失”的恶性循环,形成了很不稳定的用人局面,增加了保险公司对代理人培训费用的重复投入,从而导致保险公司业务的大幅波动、营业成本的持续攀升、寿险市场规模占有率下滑等各种负面效应。此外,保险代理人的流失使得代理销售的保单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即业界所称的“孤儿保单”。  相似文献   

6.
杨帆  段湘林 《中国保险》2004,(10):51-53
营销员跳槽、易岗,造成“孤儿”保单多多。如何减少因营销员流失的“孤儿保单”?怎样为“孤儿保单”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是当前困扰诸家寿险公司和客户的重要问题。“赶潮头”的南粤广东寿险界最近推出——  相似文献   

7.
寿险公司可以根据业务类别(个人业务、团体业务)进行销售渠道的改革.在个人业务方面,逐步将现有庞大的个人代理人队伍进行分流,帮助他们建立专业的代理公司、寿险公司和代理公司而非代理人个人建立代理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寿险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建光 《上海金融》2004,(12):60-62,49
我国寿险业在近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寿险营销的模式和管理还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营销渠道的拓展.营销队伍的管理,公司内部的制度与考核,“诚信制度”的建立等。按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改革营销模式和营销管理体系,推行专业代理人公司,重塑保险产业链,建立和发挥区域化市场机制;以偿付能力为基础,扩张经营规模;以内涵价值来确定公司的业务结构;以边际效益来测定保单的利润;以获利的标准保费来确定公司和营销员的费用。将利润建立在每张保单上,走稳健经营之路,是当前我国寿险营销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资料透露,目前境外寿险公司或港澳寿险公司在内地推行№下保单十分活跃,其规模已达到全国个人寿险保费收入的一成以上。2002年,香港寿险总保费中,来自内地的保费竟然占到了近三分之一,折合100多亿人民币。为此,保监会有关官员指出,地下保单严重影响了内地寿险业务的快速发展,造成寿险资金大量外流,损害了内地营销人员和寿险公司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正思考着如何严加防范,采取强硬的行政措施予以取缔。  相似文献   

10.
黄椿 《福建金融》2009,(2):16-19
个人代理人制度是中国寿险业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销售制度之一。本文在对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现行激励制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激励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期对寿险公司完善个人代理人激励制度、加强个人代理人管理、促进寿险业务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自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后,即以人寿险业务为主,将国际通行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引进我国带进上海,随后,各家保险公司相继效仿,先后建立了一支专职营销寿险保单的保险代理人队伍.这种以自然人作为代理人的营销体制,在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后还是一个新的创举.为此,保险代理人的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随着我国关于保险代理人管理办法的实施,笔者欲就如何对现行寿险代理人管理的三步曲谈些粗浅的想法,以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自从我国恢复人身保险业务以来,特别是1992年引入个人代理人这一行销方式并成为国内寿险营销的主要渠道以来,寿险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目前的寿险营销已经  相似文献   

13.
黄鑫 《海南金融》2012,(8):85-88
近年来,寿险业务快速发展,但由于部分保险公司经营不规范和保险市场不完善等原因,传统寿险营销体制暴露出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寿险个人代理人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建立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营销渠道,创造良好的营销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个人营销渠道客户与队伍经营现状分析 (一)客户与队伍分析 个人营销渠道作为寿险公司的主要获客渠道,近些年来客户增长相对平稳,但新增客户总量趋缓。与此同时,个人代理人队伍也出现新增困难。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寿险市场中法人业务之外的个人营销业务分割所得份额,往往取决于各寿险公司所属的营销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为了提高个人营销寿险的市场占有率,各寿险公司纷纷加速发展自己的营销队伍。为适应寿险营销员队伍扩容的管理需要,堵截诈骗案件的发生。1996年5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颁发的第一部与《保险法》相配套的规范文  相似文献   

16.
当下,传统个人代理营销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消除层级关系、摆脱展业限制的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模式是寿险公司打破传统架构、重新进行利益分配并推动代理人向专业化转型的新尝试。文章通过归纳总结国内独立代理人模式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寿险公司在探索独立代理人模式时,应分类施策,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寿险营销主要采取的是寿险公司与营销员签订个人代理合同的方式,寿险营销人员没有得到"职工"这种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身份确认;寿险营销人员的计酬方式--根据劳动结果(成功销售保单)来确定,使营销人员没有归属感.由此因身份及归属导致了寿险营销人员高速流动、销售误导已显现为一定的社会问题.因此,业界多年来一直在探讨寿险营销员的转制道路,而新华人寿公司作为第一个探索者对此进行了尝试,可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而对寿险营销员转成员工进行经济学分析,找到上述问题的根源性原因既有理论价值更具满足实践所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的现状及意义商业银行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是指借款人以保险公司签发的具有现金价值且未到期的长期寿险业务保险单(以下简称保单)作为质押物,从商业银行取得一定金额人民币贷款的个人授信业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寿险公司与个人代理人之间已经形成代理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融合,这种融合有利于加强寿险业务拓展方式优势互补.对于代理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建立代理劳动关系的转轨机制等三种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20.
刘子操 《上海保险》2009,(10):17-20
自1982年国内寿险业务恢复开办以来,伴随着寿险业的飞速发展,寿险营销模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相继出现业务员营销、代理人营销、个人理财顾问营销、营销员底薪制营销、职员制营销、职员制顾问营销、专业双轨制顾问营销等模式,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变化,折射着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变化,也体现着近30年来保险业发展的成果。因此。认真地梳理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客观地评价寿险营销模式的优劣,科学地设定寿险营销模式的改革取向,是对过去寿险实践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寿险业发展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