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吐鲁番葡萄沟景区旅游形象定位及塑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形象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以及吐鲁番葡萄沟景区建立旅游形象的紧迫性.然后结合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实际,分析其旅游资源的现状及特色,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受众调查.并对其旅游形象替代性进行分析,然后定位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旅游主题形象,最后从理念形象(MI)、视觉形象(VI)、行为形象(BI)、旅游形象传播四个方面对其旅游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形象的结构维度分析正成为旅游景区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采用文献回顾和专题组座谈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旅游景区形象五维度测量模型,它包括景现形象、价格形象、服务形象、设施形象、品牌个性。笔者针对回收的2007份有效调研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笔者开发的旅游景区形象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量旅游景区形象;游客对不同抽样景区形象建设现状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卿尚东  陈倩 《时代经贸》2007,5(8X):76-76
旅游地商品是游客自觉进行旅游地形象推广的载体,作好旅游商品设计既可以提高景区的形象,增加景区的识别度,还可以促进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吸引更多游客。文章以4A景区重庆磁器口为例,从分析旅游商品的现状入手,对旅游商品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地商品是游客自觉进行旅游地形象推广的栽体,作好旅游商品设计既可以提高景区的形象,增加景区的识别度,还可以促进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吸引更多游客.文章以4A景区重庆磁器口为例,从分析旅游商品的现状入手,对旅游商品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形象研究正成为旅游景区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本研究提出了旅游景区形象五维度测量模型,并建立了旅游景区形象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的影响机制模型。数据研究表明:⑴笔者开发的旅游景区形象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组合信度、收敛效度、整体拟合度;⑵旅游景区形象各维度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存在不同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对于开展旅游景区形象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将会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以游客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对沈阳市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对沈阳城市旅游形象各个构成要素的感知评判以及对沈阳城市旅游形象综合感知等,希望为沈阳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为沈阳的健康发展旅游业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素系统的整合、建立旅游景区形象系统,注重景区文化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自然景区的文化系统的契入,应从规划时开始,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文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城市旅游形象的网络化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互联网旅游大数据,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以互联网上目的地旅游知名度和旅游美誉度为基础指标的网络旅游形象矩阵,分析江西省各市网络旅游形象的感知与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者网络评价的话语分析,采用语义网络分析和主题分析方法探讨网络虚拟社区中旅游者对江西省各市代表性景区的负面评价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各市网络旅游形象感知总体表现为知名度偏低但美誉度较突出的特征,各市间的网络旅游形象有较大差异;江西各市代表性景区负面评价语义网络呈现核心圈层、次核心圈层和外围圈层的核心—边缘意象结构;景点与景色、管理与服务、收费与消费是影响江西城市网络旅游形象的主要因素,并可进一步凝练成"性价比"这一综合问题。文章最后从宣传、整饰、提升三个层面提出加强江西城市网络旅游形象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Python、Gephi平台,利用HanLP、SnowNLP等自然语言处理(NLP)工具对比分析中国京津冀、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旅游形象感知,对其进行词汇分析、双词共现短语、语义网络分析,实现从点、线、面层层递进式探索。研究表明:(1)京津冀、长三角认知形象在旅游目的地、旅游配套设施、旅游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同时两大城市群旅游形象各具特色。(2)京津冀、长三角情感形象感知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为辅,中性占比最低。相对于长三角情感形象,京津冀积极情感占比较多,消极情感占比较少。(3)旅游资源距离和类型等影响旅游形象关联。(4)两大城市群整体旅游形象感知具有小世界网络属性,其语义网络呈现“中心—外围”结构,且以正面形象为主。(5)文章构建城市群旅游形象的“T(旅游者)—S(旅游空间)—R(旅游资源)”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2021,41(3):231-239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收集在线游记文本建立文本数据库,可获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感知形象,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携程网、去哪儿网攻略收集的游客游记文本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认知—情感"模型,运用文本分析法提取大连市的形象感知高频特征词,探索游客对大连市的旅游形象感知并运用百度指数分析校验。结果表明:(1)海洋、广场、公园是游客对于大连旅游形象的基本认知形象,体现其滨海旅游资源特色突出。(2)游客对于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活动的满意度较高,评价中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感知的主要来源具体反映在景区(点)门票、旅游服务态度、交通基础设施破旧等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方面。(3)整体形象感知上,大连市的整体形象感知是滨海旅游胜地、"广场之城",正面积极感知占比较高。(4)游记语义网络图呈"核心—次核心—外围"圈层结构,以大连为核心,大连—广场,大连—海洋,大连—老虎滩是网络图中联系较为密切的关系链。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旅游形象策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分析了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状况之后,指出兰州市旅游业要腾飞,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是关键。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若干理论做了系统的总结,并以此为依据,从理念、行为、视觉三个方面对兰州市的旅游形象做了系统策划。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夏学英 《经济地理》2002,22(5):620-623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城市形象建设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新思路、新方法,而且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形象策划、定位、行销的旅游导向性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认识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使城市形象更好地发挥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当前城市城市形象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旅游开发对我国近年来的旅游发展推动作用十分明显。海丰县拥有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彭湃和红宫红场等红色历史事件、红色名人和遗迹等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对其发掘和整理,丰富展示方式和内容,并与本县生态旅游资源、相邻县区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树立“激情彭湃,南海物丰”的旅游形象,可以强化海丰红色旅游的品牌效应,提高知名度,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葡萄酒旅游开发研究--以烟台张裕葡萄酒旅游为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国外葡萄酒旅游已蓬勃发展,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实地考查和结合国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葡萄酒旅游的内涵及特点。并从区位、资源、市场和经济四个方面介绍了发展葡萄酒旅游应具备的条件。最后结合烟台张裕葡萄酒旅游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烟台葡萄酒旅游的形象设计、旅游线路和景区规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   总被引:86,自引:2,他引:84  
吴必虎  宋治清  北京大学 《经济地理》2001,21(4):496-499,52
本文主要探讨区域旅游形象分析与建立的技术程序。文章首先说明了建立区域旅游形象的必要性,继而提出建立区域旅游形象需要从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地方性研究,受众调查,替代性分析)和在此基础上的显示性工作(包括理念核心,界面意象,传播口号,传播视觉符号)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贺小梅  郑林  王艳珍  刘婕 《经济地理》2011,31(3):523-528
首先界定了"旅游目的地映象","旅游目的地幻象","旅游目的地印象"等概念的内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游客对庐山旅游幻象和印象构成因子的感知差值和旅游映象分值,进而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从旅游者的视角,结合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分析结果探寻庐山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并根据旅游者的反馈意见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规模经济的驱动力下,大众旅游以其固定的价格、标准化的服务以及大批量的销售形式成为逐渐兴起的旅游热点。大众旅游在兴起的同时,却给接待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成为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代名词,受到诸多批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旅游形式来替代大众旅游,选择性旅游随即产生。文章通过分析大众旅游与选择性旅游的各自涵义、影响及在现实条件下的可行性,辨证地探讨两者的利弊及在开发中对其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杭州国际旅游形象再定位和对杭州国际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为国内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对杭州国际旅游形象的再定位,将有利于杭州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和发展。杭州的地方性和特色决定了杭州的国际旅游形象为“生活的城市”(A City of Life)。杭州国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城市环境的国际化、城市公共服务的国际化,完善旅游信息化系统,重视城市文化的特色化、语言环境的国际化,并面向国际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中华  刘继斌 《经济地理》2008,28(1):163-166
分析了影响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组织、旅游城镇及其载体功能、旅游通道及其线路支撑;构建了"五地、两带、四轴"旅游空间结构,其中,"五地"指长(春)吉(林)城市人文旅游地系统、长白山旅游地系统、通(化)白(山)人文与森林生态旅游地系统、延边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地系统、西部草原湿地旅游地系统五个旅游地系统,"两带"指哈大旅游发展带、东部旅游发展带两条旅游经济发展带,"四轴"指长通轴、长长轴、长白轴、长延轴四条旅游发展轴;提出做大做强长春—吉林旅游区、全力塑造长白山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城镇培育、建立快捷的旅游交通通道体系促进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全球体育赛事,必然会对举办国的旅游业乃至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奥运会对旅游市场的兴起、提升旅游形象、吸引旅游客源和创造旅游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中国旅游业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应树立“大奥运”、“大旅游”的经济观念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