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CAFTA的正式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凭借其在中国—东盟产业分工中独特的地缘和资源条件,产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推进。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配套不足等原因,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升级仍面临诸多瓶颈。为此,基于CAFTA价值网,分析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升级的优势和劣势,从产业升级路径选择、核心企业培育、产业组织形态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定位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对于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在CAFTA产业对接中的战略经济功能并促进其新型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东盟战略伙伴的建立与快速发展,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在广西乃至对于整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介绍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学术界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北部湾经济区中小企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然后从中小企业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了北部湾经济区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生态主体、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政府服务企业生态的能力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是沟通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本文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投资环境和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问题并研究相应对策,旨在推动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经济发展,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对外开放,进一步探讨深化中国与东盟共谋经济发展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国家实力的强制性趋于无形化,焦点转向国家权力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如何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等问题。关注实体空间扩张和权力争夺的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现实及国际问题的解释力逐步削弱。文章采用新的地缘政治视角——地缘位势及其评价方法——来定量分析国家间的地缘关系,借鉴物理学"位势"概念和国际关系学"地缘重心论"等理论构建地缘位势模型,以中国—中亚为例探讨地缘关系的变化并尝试解释其规律性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以事件数据分析法表达的中国—中亚五国地缘关系来检验地缘位势模型分析的结果,结果一致性良好,地缘位势模型对地缘关系的衡量具有较高拟合度;(2)中国在中亚各国的地缘位势总量都呈逐年上升态势,五国位次几乎没有变动,由大到小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从地缘位势变化率来看分为起步(1999—2005年)和快速发展(2005年以后)两个时期;(3)影响中国在中亚地缘位势的因素中,地缘区位是其他地缘要素的基础,地缘利益是发展国家间关系的目的和出发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在发展中互相促进、相互制约,这五方面也是我国在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亟待处理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互联互通作为中国—东盟长期、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规划,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新领域。2010年召开的第17届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确定了以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为基础的"硬件"建设与以制度和情感互联互通为基础的"软件"建设蓝图。为推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中国成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并设立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和延伸,在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下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同时,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发展新型农业发展形态,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也是经济区发展的基本要务,也是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未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资本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于2008年1月16日批准正式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从20世纪90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到今天,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力量持续增强的背景下,地缘经济的发展状态是国家开放水平的重要表征。边境地区是国家构建地缘经济联系的重点区域,基于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评价内涵,使用ICEM模型对中国边境地区45个地级行政区的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中国边境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在2001—2016年期间有所上升,但幅度较小;在2003—2004年和2008—2011年期间发展波动较大。②优势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整体上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格局;评价值排序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云广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③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云广地区与新疆地区发展势头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与西藏地区则较差。④外部投资联系与外贸活动是地缘经济系统的搭建与运作核心,此外还应重点考虑政策影响、沿边口岸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等要素。  相似文献   

1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内蒙经济发展区域协作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林  曹阳  赵英才 《经济地理》2006,26(2):199-202,206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组成的东北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形成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有着区域经济协作的天然条件和深厚基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规划和实施中,要以区域经济一体化思想为指导,站在地区分工与协作的高度,分析和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区域协作的阻滞性因素、协作的主体领域以及推进三省一区区域经济协作的总体措施,以实现要素区域间优化配置,从而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使东北大经济区成为我国第四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许月卿  贾秀丽 《经济地理》2005,25(5):600-603,628
选取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经济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采用经济区位酶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在减小,1990年以后经济区域差异程度扩大,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在空间格局上,经济发达区由过去的东北地区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1970-1980年代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而到1990年代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两极化趋势明显,区域差异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3.
张佑林 《经济地理》2002,22(3):331-334
“发展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带动作用,本文以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说明了将温州市发展为本区经济“发展极”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指出以温州市为中心的闽浙赣广大地区目前是东南经济区为最薄弱的一环,而提升温州市的战略地位,则不仅将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而且对整个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全面实现现代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将温州市建设成发展极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与棋局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峰华  刘宝琛 《经济地理》2005,25(6):761-766
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化,指出其演化过程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研究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发展演变,并对目前中国空间经济区划进行了定位,在三大经济地带内划分出九大经济区,提出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三九”模式。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及其引起的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性,为解决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和棋局战略。这不仅为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京津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津协调发展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制胜法宝。本文阐明了其意义,并从资源禀赋、市场、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其可行性及协调发展格局。同时,指出协调发展的障碍所在,提出几点建议,以助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湘西北县际边界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恒 《经济地理》2005,25(3):307-309,314
县际边界地区是个特殊的地理单元,湘西北有多种类型的县际边界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由于种种原因,边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县级行政(经济)中心。文章认为边界地区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应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大农业、资源型工业和旅游等主导产业的深度综合开发;加快治愚脱贫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区际合作和边区贸易;实现边界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慧霞  刘斯文 《经济地理》2006,26(4):714-716,720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论长江干流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干流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与发达地区并存。区位和政策、经济基础、资金和市场、教育科技水平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今后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发展。具体说来,即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抓住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两个契机,推动干流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上游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在上游地区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的生长点和发展轴;在微观上实行反梯度推进战略;发挥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实施"一帮一"工程;加上上游防护林带建设和上中游的水土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排放.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和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张军民 《经济地理》2008,28(2):247-249
遵循联合国宪章、国际水法,履行合作开发权利和义务,协调并满足各国的用水利益,是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分配、利用及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哈两国利益冲突的焦点:水资源短缺与用水不断增长的矛盾;水资源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水、用水不均及相关利益协调与补偿等。中方大规模水土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向南北疆跨流域调水将改变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格局和利益分配模式。在国际合作层面,中哈石油合作对实现两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及区域安全等根本利益具有重大影响,伊河开发应服务于中哈能源合作,与中哈两国区域一体化战略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三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地缘上紧密相连,在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类似的历程,形成了相似的区域产业结构,构成了东北亚经济区的一个特殊区域。本文以三个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发展政策为基础,从产业结构出发,分析了三个区域间资源的互补性、经济发展状况的近似性、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特征,并指出了三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