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家庭收入由低到高将城镇居民划分成四个收入群体,并应用带有家庭属性的AIDS模型分析每个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城镇居民对于大多数商品消费的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家庭用品和交通通讯消费富有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因此,政府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使家庭用品和交通通讯商品的价格降低,可以有效地刺激城镇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对2001--2009年间中国普通住房的供给数量和需求分析后,得出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相对于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发现普通住房的需求随着价格增长而增加,其需求弹性也为正值,进而推断出当政策放松后,中国普通商品房的价格基本走势为,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快速上涨且涨势越来越慢,而后价格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只有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后,住房限购政策才可以放松,中国普通商品住房价格才不会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3.
论住房的刚性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刚性需求是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而价格弹性较小的具有一定购买力的消费性需求。在刚性需求内部具有不同级别的"刚性",刚性渐减的顺序是货币化的拆迁性需求、婚房需求、改善型需求。对于不同性质的城市,其住房刚性需求是不同的,政治性城市住房刚性需求比较大,开放性城市刚性需求变化较大;在现阶段,由于房价财富幻觉导致了刚性需求加速效应和叠加效应。制度变迁、房价和收入都是影响住房刚性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估计了不同收入水平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电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分析了现行的阶梯电价政策对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用电量和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电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239~-0.660之间,收入弹性在0.343~0.577之间;2007—2011年,收入水平为0~1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月均生活用电量在50千瓦时以下,收入水平为10%~10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月均生活用电量在189~240千瓦时之间。指出中国现行的阶梯电价方案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根据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用电特性和价格弹性,提出新的阶梯电价方案。该方案既可提高低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的福利,又可减少高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的超额用电需求,并降低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用电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在各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内都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进行了经验研究,并重点分析了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在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上差异均显著,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则在收入弹性上差异显著,价格弹性差异甚微。对于城镇居民家庭而言,集中供暖地区的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差异主要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非集中供暖地区电力需求的差异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则主要受到纯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在人力资本视角下住房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上涨能促进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人力资本在住房价格和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人力资本和住房价格总体上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将我国35个大中城市按照房价水平进行聚类,发现住房价格、人力资本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区域差异。房价较低的三类城市与房价较高的一二类城市相比较,人力资本在住房价格和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中介效应更显著。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成熟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以及需求弹性理论。对云南省2001年不同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以及主要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住房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支出、消费水平、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开发商住房投资的影响途径为基础,通过对2000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除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住房投资对住房价格变动在东、中、西部都表现出一致的持续正向响应以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住房价格变动在东、中、西部都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过程。因此,地方政府要结合地区实际分析房价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效发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薇  杨超 《现代财经》2002,22(12):22-25
消费是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作为需求力量,不仅直接对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而且还会通过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间接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如何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成了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以及消费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等级对消费的影响,并对如何促进消费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初兵  王康 《经济师》2008,(10):268-269
文章利用天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结构相关数据,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ELES)模型,对2002-2006年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计算基本消费支出、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等,分析近年来天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津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够旺盛,消费结构不够合理,消费支出中享受型消费比重较低,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讯对收入和自身价格的敏感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搜集了1998年一季度到2008年一季度全国时序数据,对住房消费与收入、利率、失业率、房价等经济基本面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用EG两步法证实了房地产市场中特有的量价齐升现象,这主要归因于房价的强烈上涨预期改变了居民住房消费行为。随后进一步证实了住房消费与包括收入、利率、房价在内的整个经济基本面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认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还没有出现房地产泡沫。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在影响住房消费的经济基本面因素中,收入对住房消费的贡献率是越来越大的,而利率和房价的贡献是越来越小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我国商品房价格增长率、利率、工业增加值增速、通货膨胀率以及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五个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利用多变量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我国商品房价格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得到的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给量增长率能够显著影响商品房价格增长率,而利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我国商品房价格增长率的影响作用较弱,因此,控制房地产行业的货币供给对限制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3.
刘旺  张文忠 《经济地理》2006,26(5):802-805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变革,居民由被动的接受住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在住房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章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采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和GIS分析方法,对购房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工作地、原居住地等微观因素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上,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的群体趋向于选择相同的居住区位,社会经济属性的作用和居住分异现象在居住区位选择中开始凸显;受房价和经济实力的约束,年轻型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方向已向郊区外移;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则是居住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原居住地、消费观念和信息搜寻等对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代则光 《经济与管理》2008,22(11):23-26
依据1991-200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利率水平与居民储蓄正相关,物价水平与居民储蓄负相关,股票筹资额和制度因素与居民储蓄无关。因此,应从均衡发展、调整利率水平、健全社保制度等几方面调控城镇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房价不断攀升,房价上涨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决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解决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的必要性,提出增加中低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和提高收入增长幅度、降低高房价的具体对策,并提出将住房保障纳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上看,从住房支出和财富效应的综合角度加强对居民消费的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构造一个包括住房支出、资产及其财富效应、可支配收入和利率的消费函数。实证分析表明,住房支出等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较大,住房支出的比例与居民消费的增长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资产呈现较弱的负财富效应。一个重要的涵义是,要通过居民消费的增长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必须有效遏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并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为此,应该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影响因子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经验数据对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偏低,居民消费增长率普遍低于GDP增长率;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率明显要滞后于收入的增长率。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因子有两个:基本性消费因子和居住性消费因子;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因子有三个:基本性消费因子、居住因子和衣着消费因子。从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比较分析来看,传统的衣、食、住、行的消费格局已被打破,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更转为以交通通讯、休闲娱乐、改善居住条件为主的享受型消费;而广东的农村居民则开始追求更高素质的消费,呈现出生存资料消费比重逐渐下降,享受资料比重稳步上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婚姻匹配模式对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结论发现,所谓门当户对的家庭选择租房居住的概率更高,而具有高攀特点的家庭更加偏好直接购买住房。孩子数越多、年收入越低,以及拥有车辆时选择买房居住的概率更高;孩子数可以削弱门当户对对住房租购选择的负向影响,收入越高的门当户对的家庭选择买房的概率更高。分组分析证实,在住房价格高的情况下,这些因素对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价格低的地区房价便是影响住房租购选择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水平合理化程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住房消费支出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住房消费支出比过高反映住房消费超出了居民的支付能力,而住房消费支出比过低则反映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没有被正确地释放出来。只有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住房消费水平,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housing wealth effects on consumption. Housing has the dual functions as both a commodity yielding a flow of housing services and an investment asset yielding a flow of capital incom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mpiric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vector autoregression approach,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 rise in housing price has both a positive wealth effect and a negative price effect on consumption. While the positive wealth effect is caused by an increase in capital income, the negative price effect is caus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housing services. In addition, the housing market wealth effect increases, at the expense of the price effect, with the level of housing-market leverage.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government policy of land supply aiming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should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possible wealth and price effects of the housing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