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张纯 《金卡工程》2009,13(9):30-31
刑法解释根据其解释的效力不同,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自97刑法颁布以来,我国已出台了9部立法解释,这些解释对刑事司法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术界对刑法立法解释的诸多问题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试在总结相关争议的基础上,分析刑法立法解释的概念,以期对刑法立法解释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喻木军 《金卡工程》2010,14(8):56-57
市民社会孕育了法治精神,培养了民主土壤,铺垫了法治之路,市民社会是法治的客观需要,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本文将从市民社会的概念入手,进而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对中国的市民社会进行考察,得出中国没有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的原因,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探讨中国市民社会发育的条件。然后从市民社会的内涵及精神方面来阐述市民社会的发育对中国法治的积极意义。市民社会的形成关键在于市民文化、市民思想、市民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周铭川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1):155-167
刑法拟制的本质是对法律效果的拟制,是对A类型的事实适用A罪的构成要件进行评价,但适用B罪的罪名和法定刑定罪量刑——既不是对事实要素的假定而将A类型的事实认定为B类型的事实,也不是为B罪创设一种新的犯罪构成。除了窝藏赃物型抢劫罪等少数条款具有拟制的正当性之外,其他拟制条款均不具有正当性,应当尽快废除。根据条文规定的明确程度以及可解释为注意规定的余地大小,可以将刑法学界通常所认为的刑法拟制划分为明文规定的拟制、比较明显的拟制、形似的拟制、解释的拟制四种类型,由于大多数“拟制”条款都存在违背罪刑法定、实质正义和责任主义等问题,因而应当将形似的拟制和解释的拟制解释为注意规定,以尽量缩小刑法拟制的条款范围。  相似文献   

4.
徐妍娜 《金卡工程》2010,14(2):174-174
本文在对刑法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受刑法约束者利益、犯罪与守法成本收益比较以及影响犯罪率的因素等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分析刑法的立法成本、实施成本的概念、类型以及刑法效益的概念,发现刑法成本与效益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降低刑法的成本投入,提高刑法的运行效益和社会效果,从而提出一些刑法经济性的对策,尽量达到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取最佳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巴晓宁 《金卡工程》2009,13(11):99-99
刑罚解释应以实现刑法正义为目标,保障刑法解释的确定性,在法律规范文字可能的字面含义之内,以整个法律体系内作系统理解为标准作出最合理,最客观的解释。本文旨在从刑法解释客观性涵义及影响刑法解释客观性的因素出发,来探讨如何实现刑法解释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损害引发法律强制,特别是刑法的回应。社会变迁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新的损害形态,但损害的概念内涵难以确定,导致损害的犯罪化边界难以划定。传统刑法哲学通过证成损害原则来理解损害,以范伯格为代表的刑法哲学家以损害为依据为刑法强制划定界限。但这种理论路径面临两难困境: 既无法借助损害的概念来为损害原则的正当性辩护,也未能充分展示损害的概念结构。其他理论家通过比较意义上的损害观、反事实的损害观和道德意义上的损害观揭示损害的概念,为损害原则的辩护寻找新的出路。从对这些立场的批评和辩护可以看出,损害与法律家长主义和法律道德主义也可以兼容。损害的概念内涵虽然充满分歧,但有助于更好地回应实践中的疑难情形,为理解刑法中的法益和智能时代的数字损害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市民社会的本质在于拥有个人自由,不论是事实上的自由还是文化上的自由;不仅包括财产自由,还包括活动自由,思想自由.关于民法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重要的本文拟就此进行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文琼  张小玲 《金卡工程》2009,13(11):143-144
刑法解释直接关乎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相对其他法律解释而言,对刑法适用解释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要求也更高,只有最合理且合法的解释结果才能带来最合理、最公正的判决,因此刑法适用解释随时要面对“挑出”最合理的解释的任务,如何寻找正当的法律解释就成了制约公正司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公司法的修改使得刑法和公司法之间的衔接产生空隙,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解释的形式对刑法进行了修改,废除了抽逃资本罪对于实行认缴制的公司的适用。本文分析了抽逃出资罪对新公司法所确立的资本制度的法益保护及刑法规制的必要性,认为抽逃出资罪仍有保留的价值并且应当对该罪名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0.
袁魁 《时代金融》2014,(7X):42-42
新公司法的修改使得刑法和公司法之间的衔接产生空隙,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解释的形式对刑法进行了修改,废除了抽逃资本罪对于实行认缴制的公司的适用。本文分析了抽逃出资罪对新公司法所确立的资本制度的法益保护及刑法规制的必要性,认为抽逃出资罪仍有保留的价值并且应当对该罪名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1.
常识主义刑法观获得了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广泛认同,具有刑法立法论、解释论、方法论和语言论的重要指引价值。常识、常理、常情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是非观、善恶观、价值观,既可以直接指导刑法立法与司法实践,也可以成为刑法教义学和刑法解释学的共同指导观念和方法论;语言论的常识主义刑法观有利于中外刑法的比较法学研究,有利于建构完备的刑法学汉语表达体系。必须正确认识常识主义刑法观的有限功能,即“常识、常理、常情”无法替代刑法学的“规范技术”和“专门技术方法论”,刑法学必须基于常识主义刑法观的立场建构真正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刑法教义学和刑法解释学,以此真正提升中国刑法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七)》对内幕交易罪的犯罪构成进行了重大修改。基于内幕交易罪构成要件及其刑法解释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内幕交易罪的修改过程中与最后条文颁布后,证券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对内幕交易罪构成要件刑法解释存在不同的见解。有必要对内幕交易罪相关疑难的刑法适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细致解释,为适用全新的刑法规范合法打击证券金融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共谋共同正犯是德日刑法中修正的正犯概念,为了说明其处罚的正当性,德国学者从多个 理论角度做出了尝试,然而,这些理论多少都存在一定缺陷。笔者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美国刑法中的 共谋犯概念与德日刑法中的共谋共同正犯概念具有本质上的相通之处,而美国刑法中所确立的平克 尔顿法则使得共谋犯基于有限的刑事代理责任而承担实质犯的罪责。其发展出的事实弱化标准和超 出轻度参与标准不仅为我国在引进及适用共谋共同正犯正当性理论方面打开了新思路,而且为我国 借鉴刑事代理责任制度完善刑法立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郝丽娜  王建锋 《金卡工程》2010,14(8):182-182
刑法立法解释的对象,决定了刑法立法解释的方向和内容,对刑法立法解释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以下简称刑法解释)的公告,明确了骗取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属于诈骗公私财物行为。这一法律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海洋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3):139-155
证立法益的正当性方向应是将法益与宪法基本权利相关联。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应是个人信息自决权,以刑法规范保护个人信息具有正当性。但是直接以最严厉的刑罚手段保护个人信息自决权并不符合比例原则的必要性与均衡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应是超个人法益,即个人信息安全的社会信赖。对侵犯个人信息罪的超个人法益的合理性,可以从刑法理论、刑法条文与司法解释、修法背景与司法实践等几个方面证立。在缺失有关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基础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刑法解释应保持谦抑与理性。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复兴以来,不但融入了西方主流派知识话语体系之中,而且形成了一股遍及东西方、为社会科学各学科广泛争论的"市民社会热"。在国家和市场之外,人们重新发现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所不可或缺的力量--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近期,十二届全国人大常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明确了社会保险欺诈处理的刑罚适用问题。刑法解释的出台实现了社会保险欺诈入刑的突破,对于打击和震慑社保领域欺诈违法犯罪行为、构建诚信社会提供了有力法律武器。配合刑法解释的贯彻落实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研究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执法机制,推进社会保险欺诈处理及案件移送,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食品卫生”的概念被“食品安全”所替代,这充分彰显了国家对食品安全保护的力度和决心。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仅用《食品安全法》来对食品安全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其他法律保障法的刑法也应适时的起到对食品安全的保护作用,完善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以便更好地保护食品安全,维护公众的生命健康权利。  相似文献   

20.
李帅  罗立新 《金卡工程》2009,13(11):82-82
中外军事刑法中的缓刑制度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笔者对这种差异进行归纳和比较,诠释中国刑法中的战时缓刑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