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连接及能力重组的组织模式,彰显了其持续价值创新的优越性。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是作用于持续创新系统中创新动力、创新过程、界面管理及组织学习的能力集合函数。首先,识别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本质,剖析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创新能力维度划分相关文献,并结合虚拟组织的本质属性,对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作用点进行解构;最后,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与持续创新系统之间以及各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旨在深化对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研究和认识,丰富并拓展虚拟组织持续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江西省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调研,从技术研发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环境支撑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盈利能力等方面构建了江西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江西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集团化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影响集团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战略规划能力,专业人才控制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核心竞争优势的构建能力等因素对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影响较大,从服务创新及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等方面切入,为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将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分解为发明能力、吸收能力、转换能力、连接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吸能力,指出通过吸收能力、转换能力和连接能力来带动发明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吸能力的提升是中小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从企业内部合作、外部网络化、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合作三个方面揭示了连接能力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及提升方法;从管理、组织内部、组织间和先前拥有的知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吸收能力的前因及其提升方法;对转换能力提升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的保留、选择和激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创新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标志,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本文通过构建辽宁省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基础条件与支撑能力、技术产业化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并且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全国14个省份、4个直辖市的综合创新能力作了排名,分析总结辽宁省综合创新能力的现状,指出其中的优势与不足,并为辽宁省的创新战略选择提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创新型企业基本特征的分析以及对现有创新型企业评价方法的梳理,提出了创新型企业建设的两类改进型评价方法。其一是基于创新绩效的改进型评价方法,通过将创新项目转化为向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进而转化为其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由此进行企业创新成效评估;其二是基于创新过程的改进型评价方法, 通过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从创新活动的过程管理与创新成果两方面来综合评价企业创新成效。这两种评价方法可互为补充,综合应用。考虑到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在分析企业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系统化管理以及创新成果产出与应用等方面,对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运营和保护4个层面构建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14家杂交水稻种子出口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运营和保护的单项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进行测评排序。结果表明: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但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参差不齐,运营能力普遍不足。  相似文献   

8.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运营和保护4个层面构建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14家杂交水稻种子出口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运营和保护的单项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进行测评排序.结果表明: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但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参差不齐,运营能力普遍不足.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由于各高校的扩招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而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是就业困难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与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在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以及传统教育思想的严重束缚,还存在实训平台构建相对滞后、实践创新活动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力度不够、应用型师资力量匮乏等缺陷,为了使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要从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实训平台和实习基地建设、借力第二课堂,提升从业技能、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成立创新创业实验班等方面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由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盟创新记分牌是评价全球主要经济体科技创新的重要国际报告之一。基于最新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本文对有关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框架进行了分析,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创新趋势进行了总结提炼,深入探讨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中国创新评价指标及结构性差异。通过与创新领先国家对比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若干思考,提出强化创新主体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开放创新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help China to become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between China (representing a typical developing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also provid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ir innovative activities. Using invention patents as an indicator gathered from the websites of the CSIPO and the USPTO,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novative activity in China and the U.S. by methods such as rank-frequency, concentr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ention patents have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and significant fluctu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relatively stable. The spatial diversity of patent distribution in China is more obvious tha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a concentrated trend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inland areas to the coastal regions.  相似文献   

12.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日本战后经济成功的创新体制为什么要对近年来日本国际竞争力的不断下降负有重要责任?本文认为,日本创新体制在以工艺创新为主的渐进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日本目前在灵活生产方式、产业信息化和创造新产业方面所遭遇的严重困难,这种优势难以发挥。特别是,由于基础研究和大学体制等方面的落后,日本创新体制无法适应激进创新的要求,从而未能抓住跨越式科技发展的机遇。本文还通过日美比较和德美赶超英国经验的总结,扼要讨论了日本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所提供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Considerable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in the past to the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volved in the measurement and explan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Following the method pioneered by Denison and applied by him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Europe, comparative studies have been made of various other countries; that for Japan is of special interest. The present paper extends the analysis to the Soviet Union. In order to preserve comparability, the analysis follows the Denison methodology exactly, and compares the results with those for the United States, Northwest Europe, and Japan.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与美、日经济波动有很强的相关性和长期的均衡关系,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间有正向关系;日本与中国经济间却是负向关系。美、日两国经济的共同波动会通过资本流动的渠道影响中国。因此,为了降低美日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贸易必须走多元化的路子,而且应减少对国外资金流入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have been involved in trade frictions over a number of products including textiles, steel, automobiles, semi‐conductor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over the last 50 years. US–Japan trade frictions have taken basically two forms: (i) the United States attempting to restrict Japan's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ii) the United States attempting to increase its exports to Japan by “opening” the Japanese market. By putting pressure on Japan to adopt necessary measures, the United States sought to achieve two main objectives: (i) to reduce its trade deficit vis‐à‐vis Japan; and (ii) to protect and/or promote US industries. The United States failed to achieve the first objective, while some success was achieved for the second objective. The United States triggered a trade war against China with the objectives of: (i) reducing the bilateral trade deficit; and (ii) stopping unfair trade practices by Chinese firms such as violatio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forced technology transfer.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from the US–Japan trade frictions, the United States may achieve some success for the second objective, but not for the first. The chances of achieving the second objective would increase if the United States cooperates with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and the European Union, which are faced with similar problems.  相似文献   

16.
中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叶祥松 《经济学家》2003,(1):98-104
本文将我国同美、德、日等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应从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等方面来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特别强调解决监督机制问题,提出了在强化现有监事会职能基础,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来弥补这一制度性缺陷。  相似文献   

17.
美,日两国技术创新战略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美、日两国的技术创新战略进行了比较,对两国技术创新战略的最新发展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我国国情和世界各国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技术创新战略应确立为:自主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辅,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中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跨国跨期比较分析,并探寻了中国技术创新水平现状以及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其次,构建了理论模型,从长期和短期视角剖析了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机制,进而对中美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①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短期内,后发国家应积极发挥后发优势,根据自身技术水平权衡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而在长期,随着技术差距逐渐收敛于稳定值,后发国家应加强自主创新;②相对于美国,尽管中国技术水平仍较滞后,但中美技术差距呈缩小态势;③当前,自主创新、FDI的溢出吸收以及劳动力资本和生产性投资有助于缩小中美技术差距,但高科技产品进口却导致了技术差距的扩大;④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对缩小中美技术差距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逐渐迈入跨域联动、共享资源、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阶段,我国也开始了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进行了理论探讨,阐释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内涵;其次,对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研究了其逻辑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行动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行动实践进行剖析,对我国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行动实践进行分析,科学研判了我国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实践的不足与差距,绘制了我国典型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要素矩阵。结果表明,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优化创新创造生态环境促进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通、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产业协同生态圈,是我国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重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研究样本,采取文献计量和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对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整体发展现状及主要国家的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该研究领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美国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重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个外延性较广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大学和科研机构是该研究领域的主力,很多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医学和生物学领域重要SCI期刊(JCR1区或2区)上。此外,我国在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活跃度呈不断上升态势,与4个标杆国家(美国、日本、西班牙和英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我国很多研究成果影响力较低,论文发表量、被引量匹配性(效率指数)与美国、日本、英国和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要追赶它们尚待时日。研究成果对把握各国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领域的竞争态势并明晰我国与海洋科技强国在该领域的差距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