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方德斌  董博 《技术经济》2015,(6):106-113
系统分析了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CO2排放预测模型,运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并与传统的GM(1,1)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结果比较。结合情景设计,预测了中国"十三五"时期的CO2排放量和CO2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的精度优势,中国能达到2020年CO2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指出:对于CO2减排,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为重点,不可片面牺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45%。在参考IPCC能源碳排放系数和中国碳氧化率等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了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核算方法。以四川省为例,分析其2000~2010年间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建立情景方案分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结果表明:四川省能源消耗以煤为主,2010年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6900.1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23%,且增速较快。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间年均下降率为2.4%,但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建立的3个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方案中,与趋势发展情景和规划发展情景相比,适宜发展情景更加合理,在该情景方案下,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0年下降17.08%,2020年较2005年下降45.55%,可完成规划目标且更符合四川省发展实际。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四川省二氧化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莉莎  朱俊鹏  贾智杰 《经济研究》2019,54(11):118-132
在引入指数分解与生产理论分解相结合的综合分解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中国各区域各大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计算了各驱动因素的碳排放变动效应,从数量上明确了技术进步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致性宏观二氧化碳反弹效应研究框架,定量分析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产业二氧化碳排放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1)2005—2015年期间,二氧化碳减排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进步带来的理论减排率为5.66%,能源结构调整、效率提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碳减排的影响并不显著;资本和劳动力对能源的替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2)中国宏观经济层面基于技术进步的反弹效应平均为62%,实际减排率为2.1%。(3)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反弹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但差异有逐渐收敛的趋势;现阶段解决中国碳排放问题需要全面推进,分步解决。  相似文献   

4.
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2020年中国各省份和三大地带的碳排放状况,并分析能否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结果表明:相对于2005年,2020年全国、各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碳排放总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是可能的。另外,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未来碳排放情景的差异性明显,从而提出区域低碳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新的方向,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将继续坚定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在2030年使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研究产业结构对我国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对寻找减排途径,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和碳排放的关联度最大。进一步对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和工业碳排放总量进行关联性分析,测算得工业内部中有一部分行业和碳排放之间的显著的关联性。最后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同时注意减排和发展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能源结构变化与中国碳减排目标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2020年我国能否实现单位GDP CO2排放比2005年单位GDP CO2排放降低40%~45%的碳减排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文章从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角度,对不同能源结构调整下的CO2排放情况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能源消费结构下能否实现我们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了检验,得出在无约束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实现减排目标,在能源规划约束下基本可以实现40%的减排目标,而要实现45%的减排目标则存在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CO2排放是大势所趋.通过对江苏省1996~2010年GDP、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率、人均收入、能源效率等因素和CO2排放量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江苏CO2排放的因素主要有GDP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其中GDP呈正向驱动效应,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呈负向驱动效应,且GDP对CO2排放的影响超过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同时,预测结果表明:江苏CO2的总体排放量仍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7.34%.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项计量检验,比较了不同计量模型之后,笔者选取了能够修正面板异相关和自相关的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研究表明,(1)碳强度同人均GDP之间存在"N"形关系。(2)第二产业比重同碳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第二产业比重越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就越高。(3)对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的情景分析表明,如果产业结构不改变,没有实施另外的政策,经济增长速度本身难以引致碳排放强度的大幅下降,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CO2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经济和能源消耗大省——江苏省为例,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了江苏省2003-2013年经济增长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效应是CO2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且具有促进作用,累积贡献率为64.29%;能源强度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累积贡献率为-22.90%;产业结构效应抑制CO2排放,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效应促进CO2排放,但均贡献微弱,贡献率依次为-6.24%、3.38%、3.19%.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排放增加的约束问题.笔者估算出中国1978年~2008年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得到能源消费、C02排放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及大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是高能耗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正向作用不大;CO2排放作为环境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了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量,并应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分析了城镇化、城乡消费比例、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城镇化的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增加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讯是导致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主要部门;(2)城乡消费比例和排放强度对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人均消费的提高对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增长贡献最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减少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fundamental approach to coordin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s mitigation. As rapid developing economic, aviation and navigation, and financial center of North China. Tianjin's energy demand and CO2 emissions are mushrooming, with per capita CO2 emission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exceeding 20 t in 2020, which much exceeds current level of USA.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China will likely be requested to commit peaking its GHG emissions during 2020-2030, which will inevitable reduce the room of development in Tianjin enormously. Tianjin should make deployment ahead, realizing win-win of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important strategic mission. First of all, Tianjin should devote more efforts to reducing energy intensity and realizing relative emission reduction. Scenario analysis shows that Tianjin's future CO2 emission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rapidly, but they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taking measures. Second, Tianjin should get ready for achieving absolute reduction of CO2 emissions as soon as possible, preparing system, technology and talent in advance,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establish institutional meehanisms conducive to low-carbon development from now on. starting from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ctively carrying out low-carb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tertiary industry with low emissions, developing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actively promote low-carbon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3.
郑玲  周志方 《财经科学》2010,(3):111-117
由于CO2大量排放,不仅使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更加严峻,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影响及会计处理难题。近年来,国际会计学界、相关机构及协会纷纷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会计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研究机构及相关研究者就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处理、规范所作的努力和最新研究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我国发展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规范所需注意的原则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鹏  程施  刘海洋 《经济评论》2012,(1):122-132
本文采用结构分解法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相结合的新分解方法,将我国CO2排放的增长分解为能源效率效应、能源替代效应、技术效应、国内最终需求效应、出口效应、进口效应6项,并重点考察了出口效应、进口效应以及两者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1992-2005年期间,我国CO2排放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是由国内需求所推动,而非国际贸易效应。出口起到了较大的增排效应,而进口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两者相抵后的综合效应较小,但2002年以后国际贸易对CO2排放增长的影响开始显著增强。其他因素对CO2排放增长的影响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而能源替代从减排效应转为增排效应,技术效应具有持续增强的增排效应。  相似文献   

15.
2017年,我国环保部门完成了火力发电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对我国建设排污权交易制度和实现“一证式”环境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排污许可证中污染物的排放许可限值展开研究,应用脱钩原理对我国2003—2017年火力发电行业SO2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并基于脱钩理论,结合灰色预测方法GM(1,1)并运用情景假设法分析评价了排污许可证对我国2018—2020年火力发电行业SO2排放的约束作用强弱及其合理性,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3-2011年的CO2排放量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方法和脉冲响应方法分析碳排放量与环境规制和造林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0个省份CO2的平均排放量以10.7%的速度逐年上升;不同省份CO2排放量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环境规制对各省CO2排放量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造林活动前期减排作用不明显,但减排效果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出口贸易向低碳经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后,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巨大。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限制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内容。通过使用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的方法,测算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有节能减排效用,规模效应促使中国出口碳排放显著降低,结构效应对出口碳也有改善作用。敏感性分析也表明金融危机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向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王铮等人提出的中国碳排放预估模型,测算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中部六省未来的能源碳排放趋势,考虑了6省未来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并采用CO2FIX模型计算各省森林碳汇量,从而得出各省的净碳排放量,为各省制定碳排放战略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各省的能源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能源碳排放高峰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河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6个省份水泥工业的碳排放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最小的是山西;累计森林碳汇量最大的是江西省,其次是湖南省,河南省最小;各省应在减少能源碳排放的同时,控制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积极增加森林碳汇,从多方入手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20.
运用非参数SML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1994—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并采用面板模型对按能耗与碳排放分组的行业分别进行能耗强度和CO_2排放强度回归。结果表明:生产前沿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动力,前沿科技创新的节能降耗绩效最高,纯技术效率的CO_2减排绩效最高;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效应与CO_2减排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技术进步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