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底线约束与上限约束日益显现,未来存量规划背景下低效产业用地的处置已成为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苏省仪征经济开发区为例,通过分析低效产业用地处置的情况及管理困境,提出了推进低效产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防灾减灾应当纳入土地利用安全的重要考虑,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目标之一.在公共管理学基础上,研究尝试将公共危机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在应急管理、应急规划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在土地学科领域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研究对象的遴选,命题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研究,旨在构建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体系,探讨灾害发生后如何集中有限资源,最大程度减少震害损失,快速优化配置恢复重建用地、评估建设用地抗震适宜性及安排防灾需求用地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上海市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地面沉降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现状。研究方法:以上海市为例,通过选取地基、地面沉降等条件,构建建设用地布局的危险度指标进行建设用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用地规模和扩展区、交通站网、水电站网等规划进行评价,探讨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布局的地面沉降环境影响。研究结果:上海2006—2020年初步规划的建设用地、交通和水电等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避开了地面沉降灾害的高危险度区,整体上较为合理。研究结论:以地面沉降灾害风险为例的建设用地布局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城镇用地规划管理部门分析决策的现实和发展趋势,基于当前GIS在该领域开发研究的成果,构建了城镇用地的多目标优化规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需求目标分析、系统结构设计以及模块的功能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基于GIS的城镇用地规划分析决策系统的构想.利用该系统,即能实现城镇用地规划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自动化,也可提高城市与市镇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核心,但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此规划实施者在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时对不确定因素难以准确把握,不确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已成为提高规划科学性的重点。论文以不确定指标的置信水平还原不确定环境,决策者可以根据自身对不确定性的判别与偏好设置约束条件的约束强度,进而分析不同约束强度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通过构建机会约束模型来处理不确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可得到某一约束强度下的优化结果,并把不确定变量的置信水平划分为五个区间,从情景一到情景五逐渐增加不确定变量约束强度,进而考察不同约束强度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水平。结果发现不同约束强度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差异明显,导致相应用地类型发生数量变化。其中不同用地类型中对不确定性因素变化敏感性最大的是城镇工矿用地、其他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敏感性最小的是耕地。该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不确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问题的方法,可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大住房面积、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农民消费性投资的重要方面.以地处江汉平原的孝南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对农户的问卷调查资料,对该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缺少规划、侵占耕地、一户多宅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加强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空间逐渐成为新的战略资源,其用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从地下空间用地价值认知、规划管理、法律规定及部门监管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地下空间用地无序管理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地下空间用地监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重庆市綦江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预测2010—2020年规划调控影响下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以期为目标情景下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文章通过构建Dyna-CLUE模型分别模拟研究区在自然增长和规划约束引导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对照自然情景进而分析规划约束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表现特征。[结果]比较AutoLogistic模型与传统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发现,除建设用地外,其他地类的ROC值都有显著提升;对比两种情景模拟结果发现,到2020年,研究区内耕地、农村居民点、未利用地较自然情景显著减少,林地、园地显著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规模较自然增长情景减少171.86hm~2;规划情景约束下,2010—2015年研究区地类转移以耕地转建设用地为主,2015—2020年以耕地转林地为主,耕地转建设用地次之,再次为农村居民点转耕地。[结论]Dyna-CLUE模型模拟中,运用添加自相关因子的AutoLogistic模型代替传统Logistic模型进行空间驱动力分析,能够显著提升模型模拟精度;规划约束下,退耕还林、农村居民点复垦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的开展是耕地减少、林园地显著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得以控制的重要原因;退耕还林成果在规划约束情景中得到较好体现,表明规划目标对于引导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定向变化有重要作用,但是丘陵山地的耕地减少态势也需得到足够重视,建议推进耕地产能建设从而协调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间的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并非对传统型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必要的修订、完善和创新,其核心是以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来合理安排好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配置.文章分析了节约集约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特征,提出了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方法,探讨了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对促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强化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新制度框架下,如何配套做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规划管控工作,是土地管理运行体系面临的新考验。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制度变化历程,分析了新制度框架下规划管理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相应的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在土地规划领域的体系架构进行探讨,丰富了土地规划理论,为国土部门参与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及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和规划技术支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在阐述开展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该规划的特点,归纳提炼出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的概念,构建了综合防震减灾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框架,并明确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在该体系中的定位及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Disaster prevention, response and recovery require information about land tenure. Though, in many high-risk contexts, such records are non-existent or not up to date. As a result, vulnerable groups are often passed over by the government during risk management activities. At present there exists no dedicated tool for supporting land tenure recordation of all people-to-land relationships for the purposes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More specifically, the required supportive data models and standards that could enable integration of concepts from the respective domains of land administration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are also lacking. Standardized data models could support software and service desig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odel linking the domains of land administration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 with the goal of supporting resilience against natural disasters and providing an approach for collecting data once, and using it multiple times. A design approach was used to develop the model – with ada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and Administration Domain Model (LADM) standard acting as a basis. Key features of the model include the support of interoperability through standardisation, the inclusion of all people-to-land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those specific to disaster contexts, and the potential of the model to contribute to each of the disaster phases. The model is suggested to be highly applicable in natural disaster contexts where no land tenure information exists or the national mapping authority already uses a l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compatible with LADM. Overall, the model is considered as a step toward an implementable strategy for applying responsible land administ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以及三峡库区蓄水175米以上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面临的困境,提出以市场为依托,以风险利益为纽带,以保险作为手段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保险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环境责任保险,通过保险机制的作用和制度安排,达到减轻国家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所面临的财政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日本和韩国十分重视国土规划工作 ,并建立了完善国土规划和管理体系。文章介绍了日本和韩国的国土规划机构设置、日本的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同日本北海道开发经验 ,以及日韩两国国土规划在经济建设和灾害防治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规划的权威性不强、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差、规划实施随意性大。这些问题,使规划既缺乏弹性,又缺乏强制性,难以发挥效力。从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的法律规定,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技术和经济手段等方面看青海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应采取强有力的法规措施、行政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生态移民土地经营权转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对陕南地区汉中市6个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258户搬迁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生态移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及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生态移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普遍较低,这对进行生态移民后原居住地的土地整理、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十分不利的,而职业非农化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比、安置点经济情况、拥有社保情况和土地经营权转让价金等5个因素是影响生态移民是否转让土地经营权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严把移民安置选点关、努力提升安置质量,加强后续产业发展、提高就业容量,建立健全移民社会保障政策、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样化的土地转让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搬迁农户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玉林市土地利用率很高,存量土地较少,用地形势严峻,作为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地区,玉林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玉林在城乡一体化土地综合整治和农业合作试验区农业产业化项目用地采取“只征不转”的做法。玉株在土地管理中存在项目区经济基础弱、资金筹集难度加大、拆旧复垦后耕地的质量、农民的思想工作与生活保障等的主要问题。对策建议:应充分做好试点前期准备工作、规划与监管并行、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探索多途径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一种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理念和模式。国外对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采用现代高技术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国内学者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分布状况和区域发展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需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评估灾情程度需要科学的理论与切实可行的方法;(2)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数学模型,以进一步拓展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体系;(3)需要结合具体的区域,对风险管理措施、手段及传导机制进行系统仿真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省级成果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管理软件,实现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内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项目成果数据的规范管理,为决策应用提供分析支持。研究方法:从开发区、时点、专题、格式等角度分析项目成果数据特征并设计系统的数据模型,根据项目成果数据汇总、管理与应用的业务需求设计系统的运行环境、功能结构和关键的技术方法,运用ArcGIS EngineV 9.3组件和高级编程工具Visual Studio 2008实现系统软件的开发。研究结果:基于ArcGIS的Personal Geodatabase设计关系数据模型,实现了“多开发区、多时点”的集约利用评价项目的“多专题、多格式”成果数据集成存储,设计并开发了结合C/S与B/S架构的成果管理系统软件。研究结论:本文研究设计的系统软件有效实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数据的提交入库、审查、统计分析等业务,对省级国土管理部门实施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监管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