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与供应商数据,从供应商配置与存货角度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降低供应商集中度,增加企业存货,多元的供应源与充足的存货储备有助于抵御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塑造供应链韧性。机制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对外部资源的管控能力和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进而增强了供应链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对提升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最为明显;外部交易成本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打造供应链韧性的效果更显著;同时,数字化的稳链作用更多体现在面临外部信息约束较高的企业。进一步研究得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使进口供应链多元化,分散进口供应链风险。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数字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姜长云 《技术经济》2023,42(1):34-43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现有研究,可以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界定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或外部冲击时,产业链供应链免于断裂并能较快恢复原状的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往往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息息相关。要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政策思维,科学把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方法论,找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着力点,注意发挥深化产业融合的赋能作用,培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4—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受产业数字化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对此,提出打造农村数字产业集群,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强化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力度,赋能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发挥产业数字化资源配置靶向功能,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数字化深刻影响并优化价值链配置。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嵌入理论,从数字化视角研究企业嵌入全球及区域双重价值链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探讨本土企业通过数字化连接和配置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而提升产业链和重构价值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嵌入双重价值链实现短期创新溢出效应,但过度依赖双重价值链则会削弱创新动力和协作效能;通过企业数字化行为整合数据价值链成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有效方式,并在价值链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组织韧性正向调节双重价值链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拓展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提供数字化转型视角,并为企业根据实践需求适度嵌入价值链、打造组织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数字赋能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新契机。本文利用2011—2020年中国1075家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数字赋能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创新性地提出产业链整合的逻辑框架和测量方法。研究发现:数字赋能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赋能提升1单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26%;数字赋能通过提升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和供应链效率等进行产业链整合,进而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数字赋能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因企业性质、行业特征、营商环境等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非国有、非高技术类、地区营商环境较好的企业数字赋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更高。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数字赋能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解,解释了“索洛悖论”来自于产业链整合的差异性,这为数字赋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缺乏,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系统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并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数字经济不仅通过基础设施的要素供给和工具支撑驱动大中小企业信息联通,还通过数字场景营造的机会创造以及促进合作的生态构建来驱动大中小企业有效融通,形成数字赋能大中小企业的平台融通、链主牵引下的产业链融通,以及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生态融通等典型融通模式。针对大中小企业融通意愿不强、动力不足、模式不清晰等现实问题,需要畅通数据联通渠道、发挥大企业的牵引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主动融通的意愿,并构建保障大中小企业有效融通的长效机制。建议进一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融通平台建设,优先关注重点产业的融通发展,支持数字融通载体建设,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强化对数字平台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高度动态变化的复杂环境迫使企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潮流,借助数据资源形成并不断提升组织韧性,然而现有研究中对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机理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引入数据赋能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韩都衣舍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挖掘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整体上遵循“内外部情境刺激-数据资源行动-数据能力激活-韧性构建/提升”的过程,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可利用的数据从企业数据依次拓展至行业数据、生态数据。研究结果打开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实现韧性的过程“黑箱”,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组织韧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价值链重构已成为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数字化赋能的理论视角,结合对传统制药企业仁和集团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价值创造主体,进而对企业价值链进行不断重构的研究表明: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价值链重构经历“内部价值链优化—产业价值链整合—生态价值链构建”的演化路径;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对员工、客户、合作、流程和产品的赋能对企业价值链重构产生影响;数字化驱使生态价值链构建成为新的竞争模式,生态价值链构建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链重构的主要方向。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价值链重构演化路径模型的提出,为传统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构建生态价值链以获取系统性竞争优势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党红艳 《经济问题》2023,(3):45-50+121
在旅游业发展面临质量和效率双重困境的情况下,数字经济成为赋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能。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转型具体体现在:优化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改变游客的消费习惯、促使服务人员来源多元化、助推产业链优化、促进行业生态系统融合5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究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发现:旅游业生产力由传统生产要素驱动转变为数据要素和数字化平台驱动;生产方式由客户化大生产转变为多主体价值共创。旅游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重塑了主客体价值、创新了商业模式,解决了产业面临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未来应着力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旅游业产业链数字化进程,聚焦核心业务场景化解决方案,推动数字经济和旅游业多维融合,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财莉  刘雪蕾  唐叶云 《经济师》2024,(3):174-175+182
数字化赋能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赋能为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只有主动进行转型升级,充分运用绿色供应链带来的机遇才能实现新的发展。文章通过从管理成本、信息沟通系统、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分析湖南省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从数字化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建立数字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沟通系统、健全绿色供应链管理法律法规三个方面给出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路径,探索湖南省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廓清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否助推业绩衰退企业重获市场活力的问题,本文选取中国上市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基于机器学习和文本识别方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衡量指标,并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衰退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衰退企业实现业绩反转有积极作用,在采用替换解释变量、重新选取样本区间、考虑时间趋势项、控制更多影响因素等稳健检验方法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地,经营管理者能力提升及客户过度集中风险降低的内外部因素“协同”对数字化转型驱动衰退企业反转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不同的应用情景之下,数字化转型的“业绩反转”效应存在技术维度及企业的异质性。其中,相较于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维度,人工智能及数字化应用的业绩扭转作用更为突出。此外,数字化转型对市场势力较弱、高管具备海外背景的衰退企业的反转效应更为明显。本文为厘清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脱困和发挥企业韧性的独特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阐释,也为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了新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组织韧性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重要能力.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风险理论,构建创业企业组织韧性、风险承担与绩效的理论模型,对2020年我国325家创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组织韧性和风险承担均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风险承担在组织韧性与创业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深度挖掘微观主体的数字化升级质效是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优势的决胜关键。基于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影响企业升级绩效的经济效果、中介路径和调节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对企业升级绩效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数字化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赋能和企业外部价值链赋能双重路径影响企业升级绩效,前者体现为技术创新效应和营销管理效应,后者体现为产业链重组效应和产业链协同效应;政策支持对企业数字化升级绩效具有显著强化作用,即金融支持、政府补助、市场治理均表现为正向调节效应;考虑企业异质性差异,数字化升级效应及其政策调节效应整体在非国有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发达地区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中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相较于大规模、资本充足和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赋能对中小型、有融资约束和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弱.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赋能可以通过促进企业间研发协作、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赋能人力资本三种中介渠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应制定支持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可得性;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能够深刻重塑并赋能经济,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载体,在数智时代下发挥何种微观效应?以企业风险承担作为切入点,剖析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内在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剖析与大样本实证检验,揭示微观主体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影响。具体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维持自身财务稳定性。基于产权属性相异的横截面检验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数智赋能对于财务稳定性同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未表现出属性上的差异。数字化转型对高科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显著性,而对非高科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不具备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两类企业财务稳定性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前述影响效应通过提升微观主体内部控制水平、降低环境不确定性提升企业经营获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7.
吴真如  徐乾宇 《技术经济》2023,42(8):112-1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加强供应链韧性治理是构建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途径。供应链韧性具备系统集成性特征,企业为统筹经济效率与安全的双重目标,需要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与合作伙伴加强协同合作,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治理过程中的预测、响应、抵抗、恢复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治理水平。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治理,提升企业与产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能力,有利于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王超  余典范 《当代财经》2023,(11):133-144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中间品的质量,还对分散企业供应链风险、实现强链补链有重要的作用。利用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企业数字化对企业跨区域的供应链布局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可促进企业在省外布局供应链。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降低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从而可促进企业在省外布局供应链。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企业供应链越集中、研发强度越大,越能增强企业数字化对企业跨区域供应链布局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企业,企业数字化对企业跨区域供应链布局的促进作用在高科技企业中更显著。为此,要发挥数字技术在促进企业跨区域供应链布局中的积极作用,总结和推广供应链数字化的典型案例,培育和打造个性化的数字化服务商。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点,以缓解企业税负为目标的政府减税激励能否助力数字化转型值得研究。精准识别减税激励政策作用对象是在政府财力有限情况下积极发挥减税激励效果的现实选择,也是全面提升财政政策效能的内在要求。本文从供应链溢出的视角研究了如何实现减税效果最大化并带动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借助2008—2016年全国企业税收调查数据与企业供应链数据,研究发现下游企业的减税激励显著促进了中游企业数字化转型,而上游企业减税激励对中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果不明显,这主要与上下游企业垄断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有关。下游企业的减税激励不仅导致对其自身经营绩效的优化,而且通过供应链传导带动中游企业现金流优化与规模扩张,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内部数据共享,使中游企业拥有充裕的资金进行数字化相关的人力资本升级与投资。上游企业由于垄断能力较强导致传导效果受阻,无法实现类似下游企业减税激励溢出的效果。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为更好选取减税激励政策的作用对象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专利以刻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赋能了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创新发挥了管理赋能、投资赋能、营运赋能与劳动赋能功能,有助于企业降低内部管控成本,提高投资决策质量与资产营运效率,改善劳动力资源结构,从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数字基础设施将会增大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底层技术与实践应用层面的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均有提升作用。本研究验证了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为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制定以及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