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精神基本内涵和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灵魂,中国大学应当铸就凸显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独立自由、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大学精神。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重要作用,阐述我国大学精神的基本定位,增强我国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以反思"五四"时代蔡元培倡导与坚持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历史性贡献,与陈寅恪提示的王国维自尽所体现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精神意义,来铺陈在中文学术界论证学术自由的脉络。在进行论证学术自由之前,对于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意义及其局限予以简要分析,以便解释为什么学术自由是结合那两项自由的自由,而没有它们的缺失。然后,根据博兰尼对于学术自由的精微而深刻的洞见并加以推演,以及笔者的观察与思考所得,说明学术自由的理论基础及其实际含意。学术自由最有力量的理据建立在学术自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认识上:学术自由产生学术秩序,学术秩序增进学术成果,学术成果肯定学术自由。最后,对于学术自由的实际含意进行扼要的说明:在具有能够遴选一流的、不投机取巧、诚实、负责任的学术人才的条件下,学术自由实际上蕴含着要求学术官僚系统"尽量少管学者们"的戒谕;如此,学者们才能自动自发地根据学术自由的原则,组成一个相互切磋、交流的秩序,只有在这个秩序之中,学术才能持续地发展与积累。  相似文献   

3.
学术精神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表现在学术研究中即“为学术而学术”的原则。如何在现有社会经济环境下,重拾学术精神,提高学术创造力是学术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学术管理制度功利化,学术目的功利化,以及学术研究能力的弱化是当下学术精神缺失的主要致因,而扭转这一局面就需要从学术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变革入手。  相似文献   

4.
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动力。通常学术界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为: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等等。大学精神应关注人的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乃至对一所学校、对传承人类文化和精神发展的关怀和使命感。因此,现代大学精神更应加关注培养学生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医学院校作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更要注重医学人文学科的建设,因为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在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医学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的同时,注重医学院校的大学精神建设,将医学与人文融合,使医学生和谐发展,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医学生德智体诸方面进行全面培养,使之形成健全人格,把体现着"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发挥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社会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敏  柳亚 《当代经济》2007,(11):129-130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7.
按照黑格尔的理解,法哲学的对象是法的理念,法的理念就是自由,在<法哲学原理>书中,"自由"贯穿始终:序言讲自由的思维,导论讲自由的三个层次,抽象法部分讲法如何规范任性的自由,再到道德和伦理部分讲自由的更高级阶段,全书可说是关于自由的哲学.在当代,自由仍然让人心向往之,但自由是什么,应当实现何种自由,却仍是一个问题,黑格尔关于自由的论述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华南农业大学在9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以首任校长丁颖教授为代表的华农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在治校办学、立身处世中躬行践履的许多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是学校一脉相传的宝贵财富,也是学校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在新世纪,为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倡导和发扬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9.
凯恩斯的"动物精神"是预期理论的原初思想。预期成为一种正式理论始于理性预期假说的提出。理性预期要求主体拥有完全理性,并且相互在认识上具有一致性,因此预期是同质的。正在兴起的新预期理论,即异质预期假说认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体系,它立足于有限理性,在社会不确定性下,信心(动物精神)是经济活动一个独立的决定因素;由于主体在预期形成中的内生学习、动物精神和相互作用等,商业周期是内生的;预期的异质性会导致多重均衡、预期陷阱等经济问题;就货币政策而言,其本质是进行预期管理。  相似文献   

10.
毛丽冰 《经济》2013,(8):26-28
十五六岁少年时期,赵忠秀就树立要做"经济学家"的理想,大学如愿以偿,从本科到博士甚至到工作,都未离开经济学;年纪轻轻31岁就做到国内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的副院长;参加国际学术论坛,不怵权威提出质疑,却也博得主讲人和与会者的赞赏。他说,这些都是从小习惯独立,以及后来在北京大学自由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关于人本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点[1],以及最近完成的中国人本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供的实证研究线索[2],从"大历史"视界来看,结合当今"绿色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未来走势,提出"人本绿色发展"观点,即认为人类文明进步,是以自由为轴心、不断提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本发展过程,是不断摆脱物质外在束缚、逐渐回归精神自由家园的绿色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斌 《经济师》2003,(10):90-91
先进文化是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提升的文化 ,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先进文化指导和融入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才有其应有的先导性和全局性。在目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等教育迎来大发展的良好背景下 ,体现大学神韵和意义的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建设 ,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并采取有力措施 ,这样大学精神才不致于在高教快速发展中失落自身品格 ,才能显示其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韩军 《时代经贸》2014,(6):299-299,302
科学巨匠钱学森老人临终前曾追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我国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人才强国的今天,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关键在于通过高校的。去行政化”改革,实现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独立自主性。但“去行政化”改革必须同时结合高校师德建设。在高校办学自主性提升和对教学科研资源的真正掌控后,只有通过长期的师德建设,提升大学教师的道德情操、学术品格,才能重树“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精神,进行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培养具有敏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的创新特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第一枪精神”是齐齐哈尔城市精神的真切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精神是城市品格的外显特征,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它具有激励、凝聚、吸引和辐射作用。黑龙江省委对黑龙江省各地培育城市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城市精神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各个城市打造城市文化的重要课题。齐齐哈尔市有提炼城市精神的丰富素材,历史上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第一枪精神"有理由作为齐齐哈尔人精神追求的真切表达,去表现齐齐哈尔市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将历史空间作为哲学反思的对象,提出了哲学意义上世界历史理论.他完成了对历史方法的哲学提升,明确探讨了世界历史理论作为一种理性、精神的世界历史进程.它是内在联系的统一整性,又是有着自由意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资本主义精神思想。马克思从三种意义上对这一问题作了论述,一是对一般商品经济社会的市场经济精神进行了分析,二是对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批判,三是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贪欲精神、剥削精神、利己精神和拜物教精神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生产方式、资本逻辑、批判意识、辨证方法、历史观点等是马克思分析的不同视角。随着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资本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普遍现象,研究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精神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为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8.
契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以诚信为核心,包含平等、民主、自由等原则的契约精神是构建优良法治环境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契约净胜的角度,分析了"流量清零"房闹"等热点事件,简要阐明了契约遵守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且认为应该依靠政府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以及个人心理契约的认同三个纬度来构建基于契约精神的优良市场法治环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锡平 《经济师》1998,(7):27-29
中国儒商思想与现代企业精神●朱锡平一“儒商”一般是指具有相应文化和道德修养的商人。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先秦儒商即儒商的形成阶段,其典型代表有三位:陶朱、子贡、白圭。我们在旧时代或现今港台地区或国外华人店铺的门面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作为社会法人机构,能够独立地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付诸实施.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数量不断增多,大学层次与类型的分野日渐清晰.但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大学本质、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相悖的现象与做法,诸如学风浮躁,追逐名利、学术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等.建议现代大学理念为指导的大学治理应做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建立一种服务性、开放性的大学制度、敞开胸襟,开放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