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比较与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面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问题,既不应夸大其实,也不应视而不见,必须在正视的基础上采取果断和有力的干预措施来减少和避免大学生心理危机出现及严重化。本文以心理危机干预为切入点,通过论述心理危机干预必要性,对干预基本理论模式和国内外危机干预模式进行初步比较,探讨了一种可行性好、操作性强以“预防为主、内外并重”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以期达到防范心理危机和及时化解危机,重塑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高校、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文章基于抑郁的素质-压力理论与生物生态学理论拟构建心理危机“危险(Risk)-机遇(Opportunity)”模型(R-O模型),为高校制定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心理危机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辩证统一体,及时把握住危机中的潜在机遇因素更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也能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是与学生成长与发展密不可分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实际调查把握当前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研究总结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能够切实为增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需要.本文基于当前高校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出现的现实情况,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是危机干预工作的基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构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至关重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成长成才的需要以及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现状,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后干预体系,力求使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稳定。当前,大数据技术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质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高校应基于大数据技术,结合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通过发挥大数据的预警作用、构建心理危机干预平台、完善心理危机治疗与救助体系路径,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归因理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型应考虑行为主体、刺激客体、环境等因素。高校应加强心理教育,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甚至酿成恶性事件,了解心理危机的表现,挖掘心理危机的根源,提供全面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途径,以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进行探讨,以期能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呈现较为严重的发展态势。准确及时地对心理受困大学生进行干预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重点给出了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对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论述了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经济危机,两者的经济危机理论在危机根源以及应对政策上存在根本区别。重温这两种理论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应对和预防经济危机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构建以提升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以心理危机的诱因分析与防控、心理危机表征的识别与预警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构建以确定心理危机干预对象,启动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实施心理干预等为主要步骤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原因是劳动群众有限的消费,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凯恩斯认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造成非自愿失业,政府需要干预经济来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两种经济危机理论在经济危机的成因、理论基础、危机的实质、研究方法、阶级立场、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区别。我国要克服和避免经济危机需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舆论和高校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风险评估和心理危机干预,有利于维护高校稳定,对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紧急程度评估、身体和生理评估、心理测验评估、心理危机水平评估等内容。在评估基础上,以预防为重点,挖掘生命教育内涵,构建并运行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科学采用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技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促进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 ,对比分析了经济学中这两种主义的区别 ,指出了经济学中这两种主义的比较、分析对中国经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过百年发展,现代管理学理论体系日益繁多和复杂,内部出现诸多竞争性范式,未能向人们展现出统一的理论范式和清晰的理论框架。后现代管理的出现对现代管理学的基础假设和研究方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这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范式对立加剧了管理学的范式危机。剖析这种范式危机,并不是要摒弃一切现代管理理论,而应该寻求各种理论范式之间的整合路径以进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7.
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司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将会使投资者、金融机构蒙受较大损失,甚至会发生金融危机,由于财务危机不是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从而使财务危机预警成为可能。而成功地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可以为各方赢得时间,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笔者认为过度负债等六种情况是财务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等四个子项目。  相似文献   

18.
普鲁东、通货学派及奥地利学派等认为经济危机源于政府信贷过度膨胀,马克思则把经济危机归因于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在错误。20世纪以来依次流行着饱受各种批评的三个危机理论都片面地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某些方面,其致命缺陷在于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不足以支撑作为危机理论所需要的解释力。马克思扬弃了前人孤立考察危机的局限性,始终把上述各种因素作为一个互相之间不可割裂的整体,从资本主义生产现实运动的整体过程去把握危机成因秘密。马克思虽然判定资本主义达到了它的极限,但这个极限应该是逻辑性的,存在着周期,存在着危机,但没有特定的历史限期。因此,危机应当在逻辑上理解为一个经济运行系统寿命的最后终结和资本主义存在的内在极限。  相似文献   

19.
Crises in business markets: implications for interfirm linkag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global economy, firms link with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through a complex nexus of strategically critical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environments and networks involved, these linkages are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catastrophic disruptions, also referred to as “crises.” The authors offer an advanced conceptualization of crises and explicate the interplay of crises and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d qualitative data from 27 interviews with executives in 13 firms, the authors develop a process model of crisis that consists of five phases: (1) awareness and acknowledgment, (2) sensemaking, (3) response design, (4) response implementation, and (5) reconciliation in the aftermath. In discussing the model, the authors emphasize the influence of crisis on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and conversely highlight the role of the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in crisis management. Th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and are listed alphabetically.  相似文献   

20.
RHO模型整合国际经济学两大基石理论:Ricardian理论与HO理论,全面揭示比较优势来源,更为合理、准确、令人信服地解释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本文在分析RHO出现的必然性、剖析相关研究之后,推导出适合解释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产业层次贸易流动的RHO模型。我们认为源于多种因素(包括制度因素)作用的生产率与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分工基础及贸易流动.并据此探析了我国开放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