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问题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化水平低、土地沙漠化、盐碱化较为严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白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规模都在趋缓。本文通过对白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和制约因素分析,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浩  于丽敏 《经济纵横》1997,(2):60-62,36
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李浩于丽敏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历来是吉林省经济发展中倍受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促进和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很好地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和解决农民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分析吉林...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探讨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的调查,把农村劳动力分为未转移出去的、转移出去又回来的以及已转移出去的3种典型类型。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试图发现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含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城市短缺和产业发展不足现象,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加快中等城市的扩展,通过产业聚集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渐近式转移。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据湖北省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1992~2001年,湖北共(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78万人,年均递增5.9%。其中,1998~2001年平均每年净转移35万人,年均递增6.4%。2002年前三季度转移人数又比上年同期增加6.75%。由此可见,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转移的流向出现了新的变化,且平原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数比山区、贫困地区要多,转移的地域和产业领域也有所不同。如何进一步促进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尽快提高农…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与跨区流动度的估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尝试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区位商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比较研究,创立了劳动力吸纳移出比指标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区转移的流动度进行测算,归纳出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峻  张华 《经济论坛》2006,(23):24-27
成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摆脱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而民族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其特殊性。2006年5月,我们对湘西自治州的7县1市,1000个农村住户,8个行政村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对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一、湘西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现辖7县1市。2005年全州总人口268.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1.07万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张家口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张家口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更好的促进张家口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约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人,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有序流动。”这几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加速流动,已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就如何开发利用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条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和稳定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在一些问题上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新疆的农村劳动力存在其特殊性,因此在转移过程中相对增添了更多的困难。通过描述新疆哈密地区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对哈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继续进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应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组织实施劳务输出,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万青 《经济师》2005,(7):264-264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际上指的是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上,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地处皖西地区的六安市。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技能培训看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云南经济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经济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核心。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真正转移出去,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素质持续、整体地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教育的普及与职业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云南经济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经济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核心。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和西部大开发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将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农家乐“旅游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农家乐”旅游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如何利用“农家乐”旅游业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策略和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立铭  周玉梅  郜秀菊  贾圣武 《时代经贸》2012,(12):108-108,1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农家乐”旅游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农家乐”旅游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如何利用“农家乐”旅游业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策略和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韩星焕,佟国光,郭作北,程焉平一、吉林省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建国以来,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大致经历了“相对短缺-趋于饱和-隐蔽性的总量过剩-显现性的总量过剩”的变化过程。1.相对短缺阶段(1949-1957)。这一...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等因素制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提供,很大程度克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力,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稳定程度。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与否的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和阻碍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同时,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归纳和比较的定性分析方法,运用二元经济结构和传统农业理论,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理论界定及转移特征、转移的制约因素、转移的措施及政策进行研究。研究显示:(1)河南省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速度加快及总量加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学历越高转移越充分;移地域上以省外为主,乡内为辅等特征。(2)制约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效的因素是农村自然资源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排斥力;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的城乡吸纳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机会成本(经济、心理成本、制度摩擦)的转移摩擦力。(3)促进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深化配套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