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大约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人,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有序流动。”这几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加速流动,已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就如何开发利用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条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和稳定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一、对江苏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实证描述1、江苏劳动力市场关系(劳动力市场的软件)的培育进程(1)在传统体制外部迅速生长的劳动力市场部分首先,城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非公有制经济的劳动用工主要为雇佣劳动形式.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的省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据统计,全省个体工商户从1978年的2.3万户、3万从业者,发展到1991年的83.4万户、125.8万从业者.1991年全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4480户,雇工60649人.1991年全省“三资”企业发展到2200户,从业者7.5万多人.这三者人数约占全省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3.87%.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潮,催生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人民公社的解体、农民支配自身劳动力转让权的复得、以及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启动了江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潮: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转移”(劳动力在农村内部三次产业之间流动)的规模大、速度快,就业结构变化显著.据统计,1979年到1991年全省农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劳动力达710万人,平均每年转移近60万人,非农劳动力年均递增9.5%.劳动力快速转移引起就业结构的显著变化,1978年到1990年,一次产业劳动力比重由83.9%快速下降为61.5%,二、三次产业由10.7%和5.4%提高到25.7%和12.8%.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劳  相似文献   

3.
周峻  张华 《经济论坛》2006,(23):24-27
成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摆脱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而民族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其特殊性。2006年5月,我们对湘西自治州的7县1市,1000个农村住户,8个行政村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对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一、湘西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现辖7县1市。2005年全州总人口268.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1.07万人,…  相似文献   

4.
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张家口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张家口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更好的促进张家口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序转移,是关系到农业、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跨世纪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无法回避的现象,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世界性规律,然而我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却使这一进程受阻。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遭遇就业机会、就业待遇以及就业保障歧视的根源。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必须加大户籍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万青 《经济师》2005,(7):264-264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际上指的是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上,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地处皖西地区的六安市。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伴随一个国家工业深化、产业结构演变升级过程的必然现象。在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除市场体制建设的滞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及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客观因素外,现实仍存在着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人为干扰。要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实施综合性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制约农民工就业有序流动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0.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制度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制于多重因素,但最为关键的是制度层面的因素,根本原因是制度性制约.本文主要阐述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供制度保障,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作.如何适时、合理、有序地转移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这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问题.通过对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给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冯先宁 《生产力研究》2004,(7):37-38,60
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当前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形成 ,劳动力歧视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消除劳动力歧视 ,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及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13.
刘宗劳 《经济论坛》2003,(22):60-61
一、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条件1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是开放竞争的经济且要经受经济全球化的洗礼和考验,也就是通过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看不见的手,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因为在社会经济的各类资源中,劳动力无疑是其最关键和最活跃的要素,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又试图约束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那只能与市场经济的初衷相悖。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不仅城市劳动力资源需要重新流动和配置,而且农村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实现多数乡村人口的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这就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自由、有序地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诱因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绕不开的关键环节。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高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进而使其有序、稳定、高层次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对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概念的界定,进一步分析加强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深入分析郑州市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耕地面积的相对减少使得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剩余。目前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外出打工,在此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也是保障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因此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国情特点,阐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协调两者矛盾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进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农村劳动力理性选择的结果。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发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客观地制定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建立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户籍政策,才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积极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统筹城乡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技能培训看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云南经济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经济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核心。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真正转移出去,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素质持续、整体地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教育的普及与职业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探讨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的调查,把农村劳动力分为未转移出去的、转移出去又回来的以及已转移出去的3种典型类型。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试图发现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含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已逐步成为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内蒙古武川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作用和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