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  孙鲲鹏  高皓 《金融研究》2015,485(11):188-206
本文研究了投资者 “股吧”讨论这种“用嘴投票”机制能否发挥治理作用进而促进管理层进行自愿性业绩预告。用上市公司股吧中的发帖量、阅读量和评论量来衡量投资者“用嘴投票”的参与程度,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参与度越高,管理层进行盈余预测自愿性披露的概率越大,且更愿意及时披露业绩下滑等坏消息。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是通过对股价产生影响、引发监管层关注和招致媒体报道这三个渠道对管理层产生预警进而发挥治理作用。且这一治理机制在管理层受到互联网信息影响可能性越大、公司中小股东户数越多以及论坛的讨论内容越负面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会计策略的综合运用视角,探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在投资者情绪影响业绩快报披露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公司年报中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披露业绩快报的可能性越大;对于盈利公司而言,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对业绩快报披露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盈余管理策略中介,但对于亏损公司而言,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对业绩快报披露产生直接抑制作用,投资者情绪高涨经由盈余管理策略对业绩快报披露所产生的间接正向影响,会被直接的抑制作用所遮掩。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了解上市公司不同信息披露策略之间的交互影响,并进一步理清投资者情绪对公司不同信息披露策略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3—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显著降低了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具体表现为业绩预告准确性和精确度的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通过提高企业业绩波动、增强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两种渠道恶化业绩预告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未采用“四大”事务所审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规范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加强监管部门及外部力量对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以及引导投资者辩证看待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管理层语调操纵为研究视角,检验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有效抑制了管理层语调操纵。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改善信息环境和优化公司治理进而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此外,拓展性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语调操纵的抑制作用在国有性质、分析师跟踪人数多以及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共同机构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资本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重视文本信息的使用。为更好发挥外部监督治理功能,审计师也会利用和解读公司披露的文本信息。文章以2001-2018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文本作为研究样本,对管理层语调影响审计收费的机制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管理层语调是审计师判断公司风险信息的重要依据。管理层语调越正面,公司审计收费越低。进一步地,当公司为国有公司或属于周期性行业时,由于定量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定性信息可以更好地为审计师决策发挥补充作用,管理层语调与审计收费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另外,文章还发现管理层语调影响审计意见的出具,年报中的管理层语调越正面,审计师越倾向于发表标准审计意见。最后,对于偏离公司正常业绩范围的管理层异常语调,审计师可以识别并相应调整审计收费。  相似文献   

6.
分行业信息披露是注册制下高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沪深交易所分批次颁布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行业信息披露义务是否改变了公司的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研究发现,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行业经营性信息能够提高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且信息透明度、分析师关注度、法制环境、业绩预告属性和经营风险在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中发挥着调节作用。会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是潜在机制。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以行业为属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的影响,同时对完善我国业绩预告制度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东方财富股吧等股票论坛日渐活跃,反映了投资者对获得上市公司真实、完整、及时信息的强烈需求。尽管股吧有助于促进信息传播,但仍是非正式的信息发布平台,股吧评论本质上是一种模糊信息。为探明股吧评论的信息含量,本文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股吧评论对股价崩溃风险的影响,以及同样属于模糊信息的分析师跟踪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股吧评论分歧越小,股价崩溃风险越大,并且分析师跟踪人数和研报数量在上述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股吧评论影响股价崩溃风险的路径和机理,既丰富了股价崩溃风险成因的研究,也揭示了股吧评论、分析师跟踪等模糊信息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8.
实证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越多,对于企业的监督管理作用就越明显,企业业绩越好.而对不同类别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发现,基金类机构投资者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其他类机构投资者作用不明显.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制衡度与企业业绩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应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市场结构,让机构投资者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当中.同时,应在根本上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使机构投资者从“价值的发现者”转变为“价值的创造者”,成为企业业绩提升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企业在披露业绩数据和文本数据的多元信息环境下,管理层借助语调偏离业绩策略进行信息操控是否会误导投资者决策,进而提升企业股价和收益率。通过构建反映语调偏离业绩程度的量化指标、引入投资者的交叉验证策略,本文检验了偏离策略对投资者决策和股票价格的影响。主要发现有三点:(1)多元信息环境下,散户投资者会借助交叉验证机制进行理性投资决策,语调偏离策略会造成股票价格下跌;(2)当业绩数据可信度下降时,机构投资者也将采用交叉验证机制,此时语调偏离策略将引致更为显著的股价下跌;(3)整体而言,语调偏离程度的扩大会导致短期股票收益的显著下降。上述发现表明,面对管理层语调偏离策略,投资者决策整体上仍然是理性的,该策略实际上会对短期股价收益造成消极影响,多元信息环境下资本市场有效性仍成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动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业绩预告制度的实施和演进,我国资本市场上逐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这对于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是什么因素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业绩预告?通过借鉴西方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的三类动机:资本市场交易、管理层股票收益和管理层能力信号传递,并以2001-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融资需求高、管理者利益协同程度高、会计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并且国有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机更弱。  相似文献   

11.
韩海文 《会计师》2011,(11):109-112
本文以深圳A股市场17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05——2007年为研究年度,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规模、审计委员会与自愿性信息披露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此,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降低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自由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公司治理结构和自愿性信息披露理论分析的研究框架下,以环保信息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是影响环保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而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对信息披露没有显著影响,但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国情,并不能单从实证结果来判断其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对此应倡导并保护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适当减少经理人员单方面承担责任的顾虑;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信息披露中积极作用;实现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真正分设,促进公司独立化运作;逐步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推进自愿性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3.
谢德仁  林乐 《会计研究》2015,(2):20-27,93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年度业绩说明会的文本数据来研究公司管理层语调是否有助于预测公司未来业绩。我们基于上市公司2005-2012年在全景网召开年度业绩说明会的相关文本数据研究发现,管理层净正面语调与公司T+1年业绩显著正相关,以及管理层正(负)面语调与公司T+1年业绩显著正(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在控制了T年公司业绩等因素之后,业绩说明会上的管理层语调仍能够提供关于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量信息,也从事后验证的角度表明管理层语调具有较好的可信度。本文的研究发现意味着,管理层披露的文本信息有信息含量且有一定可信度,这对在中国高度依赖语境的文化背景下加强研究了解投资者等是如何挖掘和解读文本信息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信息披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虽然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监督能体现在许多公司决策上,但是这种作用大部分是不能观测到的,而管理层薪酬却是公司决策中能直观观测的部分,因此适宜于用来对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考察这两者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股东与经理之间代理问题的实质。因此,通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关系的实证研究,可以检验现阶段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考察机构股东可否承担优化我国公司治理的重任。Adres等(2005)研究管理层薪酬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发现,机构投资者能…  相似文献   

15.
积极治理主义兴起使得机构投资者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所投资公司的结构治理中,改变以往“用脚投票”方式而采用“用手投票”。我国证券市场正经历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变革,随着这一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机构投资者也有可能主动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去。本文通过对美国积极治理主义的兴起、参与治理方式、作用等的研究借鉴,结合我国目前机构投资者及整个资本市场的现状,对如何推动我国机构投资者积极治理主义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高管对个人社会关系的依赖是否对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产生冲击;具体的,本文系统论证了高管校友关系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管理层业绩预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公司与其供应商的高管之间存在校友关系或校友关系更广泛时,公司发布管理层业绩预测的概率和频数均显著下降,即高管校友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业绩预测,成为了供应链上的信息流通渠道.进一步分析显示,当公司的私有信息成本较高或经营环境更不确定时,校友关系对业绩预测的替代作用更强;而当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时,这种替代作用显著下降.此外,本文发现高管校友关系也显著降低了业绩预测发布的自愿性和及时性.最后,本文发现校友关系引起的业绩预测披露减少,削弱了外部信息使用者获取公司层面信息的程度,表现为股价同步性和分析师预测分歧度加大.本文结果表明,高管对个人社会关系的依赖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质量,可能使中小投资者处于更弱势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市场公平性.本文将个人社会关系的经济影响拓展到信息环境领域,为社会关系如何影响公开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5~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探讨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自愿发布业绩预告负相关,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发布乐观但精确性低的业绩预告。鉴于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业绩预告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分析师跟踪数量作为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回归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发布自愿性业绩预告降低了公司的投资收益敏感性。结论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影响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行为,且这种过度自信也会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8.
李春涛  刘贝贝  周鹏  张璇 《金融研究》2018,462(12):138-156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来自境外的特殊且专业的监督力量。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采用Kim and Verrecchia(2001)的方法测度信息披露质量,发现QFII持股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在使用PSM-DID、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法和反向因果识别来缓解内生性后,本文证明了QFII持股与公司信息披露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说明QFII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力量。分样本研究发现,QFII持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作用对内部治理较好和被“四大”审计的公司更加明显。最后,机制检验发现QFII可以通过增加持股公司的分析师跟踪人数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来改善信息披露质量。因此,增加QFII的数量和逐渐放松资本项目管制有助于改善信息环境和保护中小股东权益,进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动因,以2010年沪深两市132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自愿性选择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外部声誉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可以促进自愿性审计需求。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外部声誉越好,如入围主流媒体声誉榜单、未被 ST、未曾被处罚、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资产负债率较低;以及内部治理机制较好,如国家控股、股权集中、董事会规模越大、开会次数越多、CEO 稳定等,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国外的管理层盈余预测,还是我国的业绩预告,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来源.深入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对于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都十分重要.传统代理理论将管理者视为同质的,忽略了管理者个人对决策的影响.本文突破传统代理理论研究的缺陷,以高阶梯队理论为基础,从高管背景特征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自愿披露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