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界探讨中国经济学研究路径问题由来已久,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讨论中就形成了调整、替代、整合、独创等观点。改革开放30余年后,立足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且坚持中华民族复兴诉求而展望未来,就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路径选择,学界或许应以一种"横向整合的宏观世界历史"的整体视野,再次直面如何植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如何区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以及货币主权有无必要等问题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本刊创始人傅衣凌教授诞辰 90周年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国明史学会联合举办“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 ,以纪念这位为明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前辈学人。本刊自今年第 4期开始 ,将陆续刊登在这次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我们愿以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献祭给傅衣凌教授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3.
萧延中 《开放时代》2003,108(4):47-59
中国著名哲学家张东荪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已提出,应当把"中国思想"当成一个特殊的思维类型看待.他认为应从"比较中、西不同的思想范畴"和"考察中国文化内在需要"两个角度,建构"中国思想"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从而凸显"中国思想"的特质.本文是对张东荪先生上述思想的进一步解读,以期对目前"中国思想"的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东亚经济高增长的争论,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本文指出关于东亚经济高增长争论很重要的在于经济高增长的"持续性",通过考察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1985-2008年经济增长的实绩来验证争论各方的观点,最后指出中国从这场争论中可能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泽厚与80年代中国思想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月3日至4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在北京大学临湖轩召开"80年代中国思想的创造性:以李泽厚哲学为例"国际研讨会,三十余名国内外学者与会,李泽厚先生提交了书面发言。本刊以"李泽厚与80年代中国思想界"为题,择要刊发此次研讨会部分内容。顺序及标题为编者另拟。以下内容已经过大部分发言者审订,高建平、李公明、钱理群、黄子平先生未审阅其发言内容。  相似文献   

6.
冯帅 《经济导刊》2023,(10):63-69
创建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中国学派,是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重要学术议题和研究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国内学界的共识,也是中国学派的重任。英国学派讨论了国际关系理论中有关中国学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学术对话等问题。借鉴英国学派观点中的有益成分,中国学派应着重加强知识对话,倡导多元方法,强化自身认同。  相似文献   

7.
海洋史学是历史研究中一种以海洋为本位的研究范式。20世纪九十年代,杨国桢先生开辟了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新学科,提出"海洋本位"和"科际整合"的新方向与新路径,推动海洋史从涉海历史向海洋整体史研究转型,为历史学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中国海洋史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21世纪以来杨国桢先生率先提出"海洋史学"和"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深化海洋文明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引领中国海洋史从边缘走入主流。近年来杨国桢先生开始反思西方的"海洋文明论"和"海洋国家论",努力构建中国海洋文明的话语权,中国海洋史学进入了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蒋庆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复兴的观点进行了分析.一是蒋庆先生将读经与经典教育等而视之值得推敲.事实上,中华经典不仅仅有儒经,其范围要大得多,宽泛的多.二是蒋庆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儒教"趋于灭亡.而我认为中国文化不会灭亡,只是在涅槃重生.三是蒋庆先生大力倡导的少儿读经制度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2013,(13)
论坛中,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电子商务处副处长王勤波先生首先为大家分析了包括农行在内的各家银行进军电子商务的设想与实践.接下来,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先生、易宝支付总裁唐斌先生以及支付宝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袁雷鸣先生,于峰会特别策划的"第三方支付十周年"专场,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与讨论.三位嘉宾以专业犀利的观点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将峰会气氛推向高潮.从随后进行的火爆专场互动环节不难看出,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经历了十年的曲折发展后,已经成为业界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并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前几年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中国股市,目前中国的股市真可谓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一如习惯在黑暗中为拯救苦难的同胞而振臂呐喊的鲁迅先生那样,有"中国股市鲁迅"之称的水皮先生,在<谁在鱼肉中国股市>中,对造成中国股市的如此悲惨景象进行了生动形象、入木三分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调整与中国的选择:一个历史演进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看,中国曾经遗憾地错过了融入并主导16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机遇,作为其直接结果,晚明以来中国的经济贸易在外部因素的撞击下由盛而衰。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合理的政策选择是走出传统的"天下主义"窠臼,确立平等而积极的角色,在全球经济竞争的新平台上,促使国家利益与民族经济利益的有机结合,以推动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究竟呈现怎样的趋势,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主要文献,从众多研究成果中整理出有关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在对大量文献和众多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界对不同收敛类型的划分,对基于不同收敛类型的文献研究进行总结,并根据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一、"世界工厂"的主角更替 去年,也就是人类步入信息社会的第一年,西方的经济学家、媒体、还有企业家们,真正意识到了世界经济正在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基地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向中国转移,西方的媒体和学界开始把中国称之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4.
刘恩嘉先生系香港韵利发展集团总裁,广东省政协委员,国家体改委与管理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刘先生对中国改革大业有深刻研究。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世界财政学界关于中央与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观点,以及各国政府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主要做法。试图通过介绍有关理论与实践,提供中国政府在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时可资借鉴的理论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1年我国政治经济学界研究的若干热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综述了关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发展国有企业的不同观点;对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争论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学术界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新见解和新观点;对学界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建构以"发展"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放在"全球化"潮流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可知,正是通过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本和资源",注意处理好中国因素与世界潮流的关系,有力地驱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读懂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发现理论发展的新元素,进而推进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虐童行为"是否入刑、如何入刑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学界有不同的观点,笔者将从主要的三种观点出发,分别进行说明,然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并就此观点提出具体的可适用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于2006年发起,旨在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研究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自2007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四届,在我国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周期研究领域的年度学术盛宴。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暨中国经济史研究再出发"学术讨论会在厦门举行。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40余位学界同仁共聚一堂,畅所欲言,结合自己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下文简称"本刊")的学术情缘,回顾了本刊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