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部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水平,是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市化的表面特征表现为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城市数量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的测定,目前国内外最为通用的指标是”城市化水平“指数,即城市人口(或非农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在我国通常有三个标准:(1)非农业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2)市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3)市镇非农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国际通用的提法,最初于由西班牙人于1867年提出。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一般衡量城市化水平通常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主要指标,但并不全面。因此,我国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城市化水平的测量标准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不断从农村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过程。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城市化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如何促进增长已经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现代产业向城市聚集的一个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地区转移、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扩大的一个过程.它以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为典型表现,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高低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对浙江省11个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实用、简捷等原则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以湖北省为例,对其36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郑佳 《经济视角》2010,(4):10-12
以往以人口指标来测度某一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只是从人口方面反映该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综合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法和灰色关联度衡量法,本文对北京市1978-2008年综合城市化水平及人口城市化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1年来北京市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明显高于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所要求的程度,北京市城市文明和人口城市化两者之间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往以人口指标来测度某一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只是从人口方面反映该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综合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法和灰色关联度衡量法,本文对北京市1978-2008年综合城市化水平及人口城市化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1年来北京市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明显高于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所要求的程度,北京市城市文明和人口城市化两者之间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至2000年已达到36.09%。它反映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日益增长,城市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口城市化又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人口城市化水平加快,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形成了城市发展中无限膨胀的城市人口与城市有限土地、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缓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本文提供了几种意见以供参考。人是城市的主…  相似文献   

10.
裘建娜  赵秀云  钱晓群 《经济师》2006,(12):67-67,69
合理的城市规模创造出最大的规模效益。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经济规模的基本指标之一,城市位序—规模Zipf理论是研究城市系统的重要基础,可以较好地刻画城市的规模分布。在当前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文章拟利用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对Zipf定律进行统计性实证检验,从而对中国城市化水平进行定量描述,并考察各城市规模分布的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城市现代化前提和基础,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口城市化。本文分析了苏北、鲁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及滞后的原因,抛砖引玉,以探析我国新亚欧大陆桥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刘艳军  李诚固  孙迪 《经济地理》2006,26(2):225-229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单一的指标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或区域的城市化发展状况。文章强调对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应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①为例,对各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的反映各城市及所在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优劣势,提出了各城市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卉颖  苏义坤 《经济师》2014,(11):282-28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中出现超高层是必然趋势,超高层建筑的质量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文章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发展概况,并以重庆市环球金融中心为例介绍了现代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的探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库兹涅茨将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即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将城市化定义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总体来看,“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历史过程,它不仅包括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还包括产业的不断聚集,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的不断优化。城市化水平通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本文也采用这一统计口径。  相似文献   

15.
卢花 《大陆桥视野》2012,(14):157-157,15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说来,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种城市化称之为“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实际上,城市化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其复杂程度远非可以用人口转移程度来反映的,这就出现了另一种城市化——“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即将跨入对世纪。回顾过去100年的城市化进程,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城市化进行跨世纪的思考,是完全有必要的。1当代城市化状况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人口获得了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由1950年的115座增至19k)年的342座,所占城市人口比重由24.2%上升到40名见。联合国人口学家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将达到400座。目前全球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5%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为对见。城市化发展的结果,出现了现代城市。现代城市是一个国家或一…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素有"城市世纪"之称,城市化是衡量一个民族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必须以分工与协作的理念去经营城市层次,这一动力因子才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在古代,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现代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城市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其中,卫星城就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一、卫星城的产生经典的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城市化过程是一个人口和  相似文献   

19.
影响城市人口规模的机制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人口规模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决定了城市人口规模的决定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理模型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实证。由数理模型可得:城市化的技术积聚效应、城市地租、农村人口规模、城市与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农村迁移的冲击等影响着城市人口规模。由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可得,城市土地和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为了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使用城市土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13年26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扩张、财政分权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城市人口密度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建成区面积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加重了环境污染;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不断增强,但是空间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仍表现较强的持续性;随着人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财政分权由加剧环境污染向遏制环境污染方向转变,而在空间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均保持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