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经营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维持和加强生物多样性。美国林学会把期望的森林景观状况作为主要目标。这一目标显然包含社会对森林的价值判定和选择。总目标是维持生态完整性,具体目标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物种和生态系统的进化潜力以及在以上限制内协调人类利用这样一个目标体系。然而有人认为,生态系统经营在维持生态完整性方面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土地的生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追溯了奥德姆“妥协环境”概念原型、莱尔的“人文生态系统”妥协景观思想雏形以及中国语境的“天人不相胜”思想,认为妥协景观既是一种自然-人工生态系统类型,也是一种人与自然交互型的土地利用类型,还是一种指导风景园林规划实践的思想方法。基于此认识,进一步探讨了“妥协景观”思想对当代中国国土空间区划以及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实践范式的启迪,最终通过案例分析“妥协景观”思想的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柳清  陆明 《技术经济》2019,35(10):83
研究城乡生态源地空间分布自相关性,耦合生态源地空间集聚效应进行市(县)域生态空间规划研究,能有效契合生态空间建设与保护的均衡性、连续性和完整性要旨,促进区域景观生态功能的改善。从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自相关性角度出发,结合空间统计分析工具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不同等级生态源地空间分布整体和局部集聚特征以及趋向特征,并探析其空间自相关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差异性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东部“热点”区呈大规模集聚、集中连片式的格局特征,西部“冷点”区呈小规模集聚、零星分散式的格局特征;东部“热点”区趋于居中趋向,西部“冷点”区趋于北偏西58°定向趋向;生态源地“冷点”区和“热点”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作用强度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区域整体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方向和不同时序的生态空间功能优化方法,拓展了风景园林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探讨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在浮躁社会环境下园林设计的一些不良倾向提出应保持清醒的设计理念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作路线.  相似文献   

5.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森林资源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它试图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复杂的过程、路径及朴素依赖关系,并长期地保持它们的功能良好,从而为短期压力提供恢复能力,为长期变化提供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经济视角》2008,(8):I0004-I0004
吉林省万捷经贸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实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先后创办了“吉林省紫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世捷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和“迈克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秉承“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的经营理念,以良好的信誉,在建筑智能化、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技术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 ,我和教研室的其他同志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及具体实践 ,在我系较大范围内推广模拟实践教学。所谓模拟实践教学就是把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模拟成为教学案例 ,然后用案例来组织教学环节 ,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作法的总称。我们用了八年的时间在大庆石油管理局共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实际案例 4 8个 ,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把这些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模拟为五个专业方向的技术经济教学案例 ,并把这些教学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作业、课程考核、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由于教学案例真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西学东渐的发展给中国传统造园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园艺学、建筑学和林学等相关专业学者在这样新旧交替的变局中开始研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课程与教育,并积极投身于风景园林实践中,为风景园林学的孕育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大批留学归国的学者接触到先进的风景园林专业知识与教育,将国外的风景园林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造园理念相融合,出现了一批早期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推动了20世纪初中国风景园林学的发端。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及空间艺术和技术上的营建智慧。“知”“行”关系建立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使得中国风景园林的价值与特征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延绵不断,历久弥新。以独立一级学科发展的视野认识和梳理,对我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价值观和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持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平衡、保存物种、减免自然灾害及为人类提供多种自然资源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保护环境和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要想保证森林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完成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即以生产木材为主、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低下为特征的传统林业向以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合理配置资源、高劳动生产率和高商品率为特征的现代林业的转变。而完成这个转变的关键措施就是森林实行分类经营。  相似文献   

11.
: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展现为 题,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之路。以歌曲“草原之夜”原生地 新疆可克达拉地域为背景,以“可克达拉市伊犁河滨水景观带 规划设计”建成项目为例,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的阐述、分析、 探讨:项目的自然山水城市背景分析;项目作为城市纪念地、 发生地、交流地的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定位;项目作为中国固有 领土的历史表现与文化传承;保家卫国、屯垦戍边的景观纪 念;以及项目体现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的现代价 值。阐述了该项目的理论及应用:人居环境三元论;景观“旷 奥三性”理论应用;生态绿色支撑与风景园林小气候营造,以 及具体方案规划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在山地区域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山地城镇在地景观的研究逐渐兴起,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回顾了山地城镇在地景观研究的缘起,强调了“人-地”关系的协调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出发点。通过文献计量与传统综述分析,梳理了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归纳该领域研究呈现出从静态向动态、从现象到原理、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综合、越来越强调“人-地”互动等趋势;并分析了规划设计领域的历史景观特征图谱及现代转译、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和公共空间适应性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山地城镇景观,风景园林人应积极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协同并举,以期为山地城镇建设作出风景园林学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提出的背景 一直以来,社会、科学、经济的影响改变着森林经营的环境,其变化的趋势形成了森林经营观念和模式的更替。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最早是美国提出的。这一森林经营范式的转变,是世界林业发展变化总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总结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的管理学者纷纷远渡重洋探讨和研究日本企业为什么能有这样高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对日本企业发展的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很多技术装备都是从美国引进的,也没有什么诀窍。最终美国学者发现日本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仅高度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的”经营资源以及战略、结构、制度等“硬性”管理,而且更为重视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5.
产权制度作为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规范,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森林资源产权与森林生态保护之间存在比较紧密的相关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发生了数次变革,对森林生态保护产生了较大影响。进入21世纪,国土生态安全成为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森林生态保护与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重新引起社会的重视。森林资源经营权利民有化作为林区林业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产权设置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森林资源分类经营为基础,按照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不同的森林经营类型,构建有区别的森林资源产权结构模式,以取得生态和经济双赢的产权格局。本文围绕着上述问题,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予以论证和分析,以期为林区林权改革研究充实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王芳柏 《环境经济》2005,(12):51-53
祁阳是一个“七分山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丘陵县,素有“湘南亚森”、“锦绣潇湘”的美誉,生态资源十分丰富。自1996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州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以来,祁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城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森林经营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和《关于加快发展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发布,使得当今中国林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赋予中国林业新的要求和任务,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亟待规范和指导森林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的提高、公众参与、森林经营效果评价、森林可持续经营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等行为。因此,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已经成为中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剑锋 《经济月刊》2014,(9):150-152
上海市崇明岛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区位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作为大都市圈内的特殊生态系统,也是上海市仅存的低城市化区域,崇明的发展建设受到上海市政府乃至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成为中国探索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案例。崇明生态岛的生态建设理念,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区域转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生态实践被称为“崇明模式”。同时,崇明生态岛的核心价值反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理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人该组织的绿色经济教材。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过程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乡村的景观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种植业的衰退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随着社区营造的发展,乡村景观营造的方式也开始有所改变。除了对于环境本身进行干预,反思与重建乡村景观生产方式可能更有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高城镇化的广东顺德地区,反映了我国乡村城镇化过程中面对的一些社区困境。通过对顺德霞石村2018—2019年间的社区营造活动的实践性研究,发现“种植”对于当下乡村社区营造具有积极作用。结合霞石社区花园及自主花园营造2个项目的活动组织过程及意见反馈,以种植为契机的社区营造需要结合不同参与者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种植目标,共同挖掘“种植”在现代乡村社区中的价值意义;以种植活动对于乡村社区的资源分享,促进社区居民的协作;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区不同群体对于种植需求的“表达”以及种植经验的“交流分享”。而在霞石村的实践中,风景园林专业人员亦需要不断调整介入社区的方法。在辅助设计环境的同时,风景园林专业的介入更需要结合文化景观、环境教育、可持续理念重构“种植”的现代价值,赋能社区居民,推进乡村景观及社区的可持续营建。  相似文献   

20.
森林经营制度是《森林法》的基础性制度,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制度化则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森林法》修改中,森林经营理念、森林分类经营、森林采伐限额、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森林生态补偿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要求来看,森林可持续经营是谱写"美丽中国"的森林篇章,其制度设计应当服从生态文明制度的整体设计。因此,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应当成为《森林法》修改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