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绿色发展指数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量化,公众满意度反映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感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和绿色发展指数的排序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公众满意度和绿色发展指数的排序相互背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公众满意度和绿色发展指标是各省份空间样本数据,空间样本数据之间存在的空间效应,文章在各省份公众满意度和绿色发展指标空间自相关特征基础上,以绿色发展指标为解释变量,以公众满意度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空间回归模型,从空间效应的角度探讨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与绿色发展指数出现的背离现象,从而更加客观地评价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公园建设的背景下,文章以游客体验感知测量为基础,采用网络文本挖掘方法,搜索关键词"大熊猫",以公众在3个旅游网站上的点评内容作为样本数据,并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分析其在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公众体验活动中的满意度、空间分布、活动内容、服务与设施及情感倾向,结果表明:目前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公众体验活动方式多表现为观光教育旅游,且集水区不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公众期待度较高,但服务、设施、内容都不符合以"教育、游憩、社区参与功能"为基础的国家公园公众体验性质。同时,公众体验感知作为建设公众体验功能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更好地解决大熊猫国家公园公众体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作为邻里可达性较高且免费的场所,是体力活动发生比较频繁的空间载体。以哈尔滨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初冬季节(2017年11月25日—12月2日)共7天、每天6个时间段的无雨雪晴朗时间,采用无人机(UAV)观测手段,基于SOPARC(体力活动观察系统)观测框架,4名观察员同时对每个公园进行观测。首先,依据公园形态、面积、活动场地布局特征规划无人机航线,获取空间特征和使用者数量、属性、活动类型及空间位置数据;其次,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将无人机与同步地面观察数据进行核对;再次,对使用者、活动时间、活动类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最后,结合GIS进行体力活动人群空间密度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冬季体力活动及空间分布情况,指导中国寒地城市公园体力活动空间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与其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且严重依赖绿地自身及周边建成环境。针对既有研究多集中于可达性分析的局限性,从可达性和吸引力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大连市老年人绿地活动调查数据,深入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的统计学关联性。研究发现:与空间临近性相比,绿地实际可达性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绿地类型影响老年人的使用频率,社区公园和游园是高频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高品质的绿地环境、与居住用地相混合、临近生活性街道,以及周边多样化网点布局,均可正向调节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为营造老年友好型绿地,从空间配置、场所塑造、路径可达和功能诱发4个方面,提出结构化的建成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2013—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条件变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及各环境规制工具绿色创新激励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型规制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命令型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提升,而对质量无显著影响,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尚不显著;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赋能市场激励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激励作用,强化命令型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抑制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激励作用,而对命令型规制的绿色创新质量激励作用无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工具对不同规模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存在差异,大规模企业具有创新战略刚性。  相似文献   

6.
唐丁丁 《经济》2012,(3):118-119
绿色供应链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为重要的是,绿色供应链是通过市场微观活动促进我国绿色转型的发展.如果说绿色转型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那么绿色供应链就是为了从政府、企业、市场、公众四个角度共同实现这种绿色发展. 什么是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由供应链管理衍生而来.传统的供应链是一个从原料取得到加工成最终产品,然后配送到消费者的整合性制造流程.而在这一供应链中,环境因素是很少被考虑入内的.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政府、公众以及部分企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在供应链中,对所有产品和供应链流程对整体环境影响的考虑越来越重要,绿色供应链概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如何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激发市民休闲体力活动意愿,成为提高寒地城市公园公共健康效能的重要课题。在探讨休闲体力活动水平与微气候热舒适关联性、关联特征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揭示各因子关联机理,并结合散点图划定微气候因子适宜值区间。研究结果表明:1)休闲体力活动时长、代谢量与热舒适呈线性关联,活动人次及强度类型与热舒适呈时段性、滞后性和非线性关联;2)非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下,主观意愿及社交需求提高活动主体7.5℃的对抗强度;3)太阳辐射、风速与休闲体力活动水平存在显著关联机理;4)低温、通风的微气候特征可有效增加低、中等强度活动人次,延长活动时长,低风、低湿、高日照有利于诱发中等以上强度活动发生,旨在为营造微气候适宜性的休闲体力活动空间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健康中国”国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绿色技术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之计,公众参与作为一种“软约束”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公众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独特优势,系统探讨了公众参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并立足于创新对象的不同,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公众参与能够显著地提升绿色工艺创新,而对绿色产品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2)公众参与依赖于政府环境规制迫使企业污染成本内部化,进而间接影响绿色工艺创新;(3)区域异质性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公众参与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政府环境规制在公众参与度较高的地区对绿色工艺创新或产品创新的正向促进效果更为明显;(4)空间效应方面,本地公众参与不仅会提升本地绿色工艺创新,同时这种正向效应也会辐射到经济差距较小的周边地区。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厘清公众参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明确其作用路径,为“三方共治”治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民间投资作为政府投资的重要补充,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以环境规制为中介变量,运用Stata15.0软件和Matlab2016软件,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1999-2016年民间投资和绿色技术创新相关数据,在K阶近邻空间权重矩阵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效应;单一的民间投资对技术创新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因民间投资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低端,与环境规制结合时并未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为此,应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民间投资有效供给;建立环境倒逼机制,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发挥区域协同效应,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间投资作为政府投资的重要补充,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以环境规制为中介变量,运用Stata15.0软件和Matlab2016软件,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1999-2016年民间投资和绿色技术创新相关数据,在K阶近邻空间权重矩阵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效应;单一的民间投资对技术创新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因民间投资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低端,与环境规制结合时并未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为此,应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民间投资有效供给;建立环境倒逼机制,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发挥区域协同效应,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城市公园绿地作 为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 空间环境,对疫情防控和维持公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从 疫情期间公园绿地的功能作用分析入手,结合新冠肺炎病毒传 播特点、防控要求和国内典型城市应对疫情管理实践,提出了 疫期公园绿地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构建公园绿地防疫体系、 建立内外联防联动机制、实施分级分类分区域管控、综合确定 疫期游人规模、施行管控与疏导相结合等系列策略,以及启动 应急管理、安全评估与分级管控、园内环境卫生消毒、疫期优 质管养、员工健康维护、正向科普宣传等对策措施,以期提升 城市公园绿地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运行管理水 平,为做好疫情期间公园绿地的科学管理和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高强度的城市建设和公共活动影响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问题日趋严重,创建高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也随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对风环境、热环境和声环境的数据综合分析以及城市物理环境与空间形态的耦合优化研究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之一。以物理环境的单一维度转向以多元要素综合研究为基础,并与城市设计实践相结合,阐述了多源物理环境数据的综合分析方法。通过对古荥大运河的实证探索,研究城市物理环境数据分析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深度介入,据此可建立基于城市物理环境优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布局,通过物理环境优化对城市空间环境品质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提升与设计引导。  相似文献   

13.
绿地空间具有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 减轻噪声、改善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等诸多 优点。城市绿地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能仅依靠 “自上而下”的上层规划来进行,同时应关注社会公平性、 经济效益、市民意愿等因素,从精细化尺度贯彻公众参与制 度,真正实现市民共建的“人民城市”。对公众参与政策的 起源与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不 同阶段的公众参与方式。以柏林、伦敦的“植树计划”政策 为例,从资金来源、公众参与方式、参与形式、参与层次、 计划成效几方面,比较分析2个城市植树计划的公众参与模式 与深度及优点与不足,以对中国绿地建设提供借鉴。最后, 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细化构建制 度法规保障体系、精细化资金来源途径,以及搭建精细化参 与渠道三方面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 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 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 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 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 园绿地区域空气负离子空间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园绿 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复层>双层> 单层、乔草>乔灌>灌草;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区域的空气负离 子浓度:落叶阔叶型>常绿针叶型>草本地被型>针阔叶混交 型>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滨水植物 群落>复层/单层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 浓度与郁闭度、叶面积指数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 基于循证设计的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及更新优化提供基础 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的生境 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构建城市范围内的多物 种综合生境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促进生物 多样性保护与发育。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面向生物多样性保 护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InVEST-MCR复合模型的 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方法体系:即以生境类型为导 向选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通过大数据选取焦 点物种的栖息源地,基于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选取潜在 栖息地(汇)并生成生境网络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 模型(MCR)构建丰台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研究结果明 确了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生境网络发展脉络,为城市 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丰台区绿地空间格局 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不仅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生态服务功能,更对居民健康和福祉提供诸多物质和非物质服务。通过梳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对健康影响的服务功能,提出城市绿地ESs健康影响内涵,基于服务量-暴露水平-接触体验-效益的现实理论路径提出城市绿地ESs之于健康影响的机制解析框架与分析模型,以期为推动城市绿地ESs的健康影响研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对于消减城市空间真菌、细菌的种类和数 量,进而提高城市人居物理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 重要意义。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试验 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结果,分析该公园绿地区域 的空气真菌和细菌粒度数据。结果表明,常绿针叶林植物群落 类型具有最低的空气真菌及细菌粒度;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 构具有最高的真菌粒度和较低的空气细菌粒度。研究结果可为 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沿海城市人工湖沿岸带绿地土壤质量特征及影 响因素,对沿海城市沿岸带绿地建设和管理技术提升具有重要 意义。以上海滴水湖沿岸带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 查,分析沿岸带绿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不同剖面土壤特性,并 选取滴水湖沿岸带裸地和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为对照,分析 植被以及不同地理环境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水湖 沿岸带绿地土壤偏碱,EC值和有机质较低,土壤容重较大, 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较低,土壤质地以粉砂壤土和粉(砂)质 黏壤土为主。表层土壤理化性质明显优于中层和深层土壤;沿 岸带绿地土壤理化性质较裸地土壤好,较中心城区绿地土壤 差。沿岸带绿地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显著,但受沿海地理环 境影响,沿岸带绿地土壤质量易退化。  相似文献   

19.
由政府主导的近代南京城市绿地建设始于清末,在 民国时期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特色,值得深入剖析。结合社会 史、城市史研究方法,在由封建帝国晚期向近代都市化转变背 景下,分析当时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内生动 力。自清末至民国,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变了城市绿地属性及形 态。规划上受到定量空间标准与公园系统模式等西方规划思想 的引导,城市绿地建设除了利用原有自然山水资源外,还有计 划地开展了改建与新建城市绿地。由于受到城市人口增长、交 通发展、私有土地收归国有等因素影响,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出 现新类型,且绿地空间之间联结加强,同时具有绿地总量与空 间分布变化较少、绿地类型转变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公园在满足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游憩活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以深圳湾滨海公园为例,对植物景观空间特征和使用者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与使用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使用者的植物景观空间行为偏好,为建设适宜城市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高质量城市公园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