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狭义劳动价值论与广义劳动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价值范畴特指商品价值,只有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抽象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必须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论点。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是在马克思商品价值框架内,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创造价值的活劳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是扩展商品价值范畴,使狭义的商品价值向广义的产品价值或经济价值乃至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发展。  相似文献   

2.
邹江英 《时代经贸》2012,(4):69-69,72
本文在对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与实现过程进行探讨时,发现第三产业在劳动价值论的大前提下是创造价值的,并且其所创造的价值是通过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形成的比较优势体现在物质商品中,并通过物质商品价值的实现而实现的。因此说明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理论,并且是适应伴随市场发展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国际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对一国内部的商品价值问题是适用的,对国际上的商品价值也是适用的。马克思对国际价值的论述并不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如国际价值量的决定问题。我们要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发展,不断加深对国际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于劳动价值理论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科学的,又是狭义的;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是庸俗的,又是宽泛的。价值范畴从广义到狭义可分为观念价值、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产品价值和商品价值。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科学性,并借鉴西方经济学价值论的宽泛性,使劳动价值论由狭义向广义发展。其发展的途径是:先由狭义的商品价值向较狭义的产品价值或经济价值发展,然后再由产品或经济价值向更广义的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发展。根据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这种广义的价值范畴,就可以从劳动价值论角度说明MPS与SNA两种不同核算体系并轨问题,但这时的价值范畴已经超出经济范畴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应当把深化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方向放在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上,正确认识商品价值表达的双重信息,深入探讨现实提出的新问题,全面拓展劳动价值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化现象引人注目,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引发许多“全球性问题”,全球化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值得深思。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看影响商品价值的因素,把握中国现状,认清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抓住主要矛盾,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把劳动价值论运用到中国的实践中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广义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有伦 《当代经济科学》1995,17(2):58-59,57
广义劳动价值论许有伦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来的。经过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发展,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古典劳动价值论者肯定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行劳动价值论体系将价值仅理解为抽象个人的生理消耗,而不是对人类生命、人与人关系的创造,因而不能反映抽象劳动的历史发展,无法解释人均GDP的巨大增长.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确认劳动价值的两大存在形态:物质生产中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价值"形态,"人的生产"中由物化价值转化于人的生命中的"人化价值"形态.由此可建立与现实一致的"商品价值趋势指数模型"与国际产品价格的"价值比指数模型".这不仅消除了现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危机,而且开辟了劳动价值论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提供了西方经济学所未能提供的符合现实的理论模型,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独特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9.
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对传统上理解单部门(同类商品)劳动生产率和价值的关系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同一时间创造的社会价值总量”的观点进行了发展,证明了在新的解释框架下理解劳动价值论,才能系统地保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的完整性,才能保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的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含义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也可以概括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问题的提出劳动价值论就必然会发展创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从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出发解决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但却解决不了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面对新的社会问题必须把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说明“劳动具有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指导,研究和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商品价值的形成机制及其量的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物化劳动(生产资料)来自其他企业的活劳动,而且是本期的活劳动,这说明社会活劳动是价值形成的唯一源泉。讲企业物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是完完全全的劳动价值论的一元论。既然是劳动价值论的一元论,一切商品和劳务都是人们的劳动成果。所以按资分配虽重要,但资本决不能制造产品,创造价值,所以“分取”的数量有一个界限,超过四化建设不称为剥削。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中的价值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两年来,围绕知识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已经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从知识与劳动、知识与资本的角度分析了知识商品的价值,并讨论了知识商品的价值构成和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是非关系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面临着严峻挑战 ,只有发展才有出路。在各种发展思路中 ,彻底反思劳动和价值这些基本范畴的内涵和外延 ,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劳动扩展到非物质生产劳动 ,从第一、二产业劳动扩展到第三产业劳动乃至全部人类劳动 ,把狭义的商品劳动价值论发展为广义的产品劳动价值论 ,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思路。沿着这条思路发展 ,可以使劳动价值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解释力 ,展现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戴天宇  吴栋 《生产力研究》2006,23(1):18-21,27
当前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其经济学说,而劳动价值论又是所谓的“众矢之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务之急不是对劳动价值论质疑、非难,或曲解,而是对劳动价值论囿于历史条件尚未完全展开的部分进行再推导和新拓展。价值必然是商品中同质的、可测度的和社会所共同认可的东西。物质产品价值和精神文化产品价值是内涵和外延截然不同的两个范畴,不能混同。物质产品价值是对商品从其原始材料形态脱离自然界开始,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中形成和存续期间的全部物质运动和变化过程的动态考察,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有效经济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精神文化产品价值是一种拟价值,只能通过其外在表现即人们对该产品的边际引致需要与边际供给间的比例关系来测度。现代商品社会,多数商品兼具物质产品性和精神文化性双重因素,因而其价格变化基础是包含价值和拟价值在内的社会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6.
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的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推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需要充分发挥生产力中人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科技和经营管理人员这样的人力资本的作用,建立激励价值创造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没有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显现出它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我们只有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价值范畴、价值源泉、价值决定、价值本质和价值适用性等理论问题,才能促进其发展,而不能以“发展”为由来曲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就是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所应有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晏智杰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不存在所谓三个暗含的前提条件。1、商品价值是在交换中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自发地形成的。没有价格波动就没有价值;价值只能形成于价格波动中。所以实际交换的条件不可能分析商品价值,只有发展了商品经济才是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2、创造价值的前提是创造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先进的生产设备不过提高人生产使用价值时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生产资料因此也会创造使用价值。由于生产资料不会创造使用价值,所以它不可能创造价值和利润,从而不存在马克思对生产资料所谓“不必付出代价“的假定;3、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它只是量的差别,不存在质的差别,所以抽象劳动本来就没有科技含量。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价值论无关,但劳动价值论可以正确说明这个改革。  相似文献   

19.
论商品价值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是任何抽象劳动都形成商品的价值,而是具有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的抽象劳动才形成商品的价值。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同时存在,三者互为前提,相互联系。抽象劳动的社会性、补偿性和交换性在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形成商品价值性质。商品价值性质的核心是生产者的劳动时间与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关系。价值性质范畴有助于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为判断劳动是否生产商品和形成价值提供新的视角。依据商品价值性质有助于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使劳动价值论更有说服力,从而增强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需要在生产中被重新创造出来,而不是像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生产资料的价值同样是投入生产中的旧价值,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我国理论界的一般说法都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与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相矛盾的。在这一问题上,希法亭和罗松等人的观点具有启发性。文章的结论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资料的价值一样也是通过转移的方式凝结到新产品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