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新时期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结合起来,广开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多元化转移。(一)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生产者向非农生产者转变乡镇企业既是推进乡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又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良好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后,受自身条件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陷入…  相似文献   

2.
田飞  王超 《魅力中国》2010,(20):7-8
伊宁县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所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诸多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桂梅 《发展》2007,(12):138-139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都强调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效措施,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农村的现实是人多地少,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成为必然,有效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喀什市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与转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城乡一体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喀什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2%。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些富余劳动力怎样转移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喀什市进行的实地调查资料,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与转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刊》2004,(15):15-16
4月7日,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表示,目前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1.6亿人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3.2亿为农业劳动力。据测算,目前种植业实际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有1.5亿富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如此多的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际上“就业结构偏离度”方法测算,目前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约1000万人,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为575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57.5%;未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25万人,占42.5%。另据32个市、县231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到2003年底,广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中,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人数占26.0%。  相似文献   

7.
杨肃昌 《发展》2005,(4):15-16
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农村有4.8亿劳动力,按照目前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水平测算,种植业实际只需要约1.5亿,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而4.8亿劳动力中只有约1.6亿进入当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这就意味着现在我国农村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尽管农村储有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但劳动力素质却比较低。这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8.5%,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占11.7%,大专及以上文化…  相似文献   

8.
胡华文 《重庆经济》2004,(4):16-17,24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健康有序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黄冈市总人口726万,其中农业人口555万,占76.4%。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260万,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3.9%;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16.9%。  相似文献   

10.
崔传义 《科学决策》2007,(10):14-16
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被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压低的人力资源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而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Since 2003, China's labor market has been facing two coexisting crises: a rural labor surplus and a severe shortage of migrant labor Using data from the 2000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questionnaire, which covers 288 villages in 36 coun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is dilemma. Specifically, a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a Mincer- type model and a probit model a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level on the employment choices for rural laborers, and on the wages and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migran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is, we propo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aimed at increasing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rural dweller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policies to eliminate all artificial barriers, to facilitate the migration of rural laborers.  相似文献   

12.
采取直接观察的方法,通过细分和观察江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及年龄结构现状,结合江西农村住户调查中未外出劳动力的相关数据,对江西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年龄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采用农业劳动力使用相对紧凑的假设奈件,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为527万人,且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中年为主。  相似文献   

13.
卢珂  张智勇  周云 《改革与战略》2012,28(6):93-95,206
基于湖北省保康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保康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建议,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舒燕  黎东生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34-13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增长极理论具体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劳务品牌的理念,顺畅农民工进城务工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阻滞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和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没有完善的农村社保制度,使农民很难下决心彻底放弃对土地的依附。农民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和缺乏职业技术使劳动力市场呈现结构性失业。文章认为,改革的深入使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滞影响逐渐减弱。改革教育制度和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是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78—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到2030年农村劳动力将完成转移,但在2030年之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潜力可挖。因此,需要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农业现代化、发挥好政府指导帮扶作用4个方面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张宏 《乡镇经济》2009,25(4):95-98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民工潮”,这种劳动力流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流。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这种“进城离乡”的流动路径发生梗阻,大量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民由于城市企业的破产、倒闭,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在何方?文章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青 《乡镇经济》2009,25(11):45-48
当前,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的研究较多,大多是从财政政策和政府职能角度论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运用公共品相关理论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品,应该由政府提供,市场生产,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人力资本,可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回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早容  邓义 《乡镇经济》2009,25(7):66-68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几乎受到致命性打击。而这些企业是吸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阵地。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遭遇空前困难,出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失业和回流现象,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和城市化的进程,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回流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李蓬 《乡镇经济》2008,24(11):8-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计划,合理采取措施,才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应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从建立公平自由的劳动就业制度、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土地制度和城乡衔接的福利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入手,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顺畅转移提供良好的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