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有农场发展的步伐加快,因此,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的增加。很多人因此走入了国有农场进行工作,对于进入国有农场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不足,但是对于工作还不能够完全适应,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艳娇 《经济问题》2007,(5):109-111
目前,在我国农垦企业中存在着大批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农场,这种状况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不利于我国农垦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对国有农场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以2002~2004年的国有农场财务数据为依据,运用SPSS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构建了适合国有农场的财务实力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国有农场的财务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国有农场系统是我国农业的组成部分,从产权关系上看,是国有国营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它的产权组织不同于原来的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人民公社产权制度,是公有化程度更高的农业企业。现行的国营农场体制是国有国营的经营管理体制,与其他国有国营企业一样,具有产权虚置、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政企不分、行政干预严重、以及缺乏财产的增殖机制和流转机制等共同的基本特征。因此,在传统体制下,农垦区的农场、工厂、公司既无生产经营自主权,也  相似文献   

4.
郑远霞 《当代经济》2009,(16):32-33
农垦企业(又称国营农场或国有农场)是以农业为主,工、商、建为辅的综合性企业.我国农垦事业是建国初期,国家面临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安置复员等问题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挥了多方面的特殊功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变迁,农垦企业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成建制地保留下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建设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特殊行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典型单位———国有农场所固有的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的单位管理体制,已经严重制约了农场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农场所属地区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农场实行属地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文章由揭示农场单位制日益显性化、深层次的矛盾入手,归纳总结了我国各地农场属地化的经验模式,并以上海市郊部分农场为例,在上海市郊农场政企分设、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行政区划调整入手,对新世纪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农场属地化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业经济发展体制是我国在建设经济产业模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社会发展技术不断优化变革的今天,农业作为我国传统的支柱型产业结构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依旧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有效的推动我国农场经济的发展,运用先进的数字化农业技术管理手段,优化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大量使用先进科学的管理设备,培养素质过硬的农业技术管理人才。将有效的推动我国农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与数字化农业技术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变革的实现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农户制下的小农生产.我国农村经济已逐步步入以专业化、分工合作、竞争为标志的现代经济运作机制,小农生产的农户制生产组织制度框架与现代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不论是农户制下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还是当前大力推广的农户制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农场制是取代农户制的最佳方式.以农场制为基础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国有农场对分场及生产队的财务管理原则上实行了“分灶吃饭 ,包干上交”的管理模式。实践证明这是能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有效增强各分场的经营意识 ,为农场的经济增添活力的好办法。目前 ,在国有农场深化改革实行土地租赁经营这种经济体制下 ,分场作为农场二级管理机构 ,既要代表农场行使管理权力 ,又要全面完成农场下达的利润和粮食上交任务等硬性指标 ,还要完成其他社会服务性工作 ;既要构思长远发展计划 ,又面临着在实行土地租赁承包这种新形势下 ,如何加强国有农场和生产队财务管理这一新课题。应该看到企业一切经营活…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及其组织方式,学界倾向于批判性地将"小农经济(小农场)"等同于落后且效率低下,而又强制性地将现代且高效的农业生产等同于"大农场",从而认为"大农场"代表着农业变革的基本方向。这种理论逻辑是值得商榷的,更经不起经验验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作为我国农业主导生产方式的家庭农场,其内涵、外延及其变革必须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张力,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具有这种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本文将其概念化为"中国式家庭农场"。"中国式家庭农场"不仅能够继续发挥体制性小农经济的"制度溢出职能",而且能够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农场作为我国农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场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小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作为农垦系统重要生产单位的农场,则需要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的进程,充分挖掘和发挥各农场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加快产业化建设的进程。文中对当前农场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农场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一些农业农场的增长带动了相关部门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对这些地区而言,农业农场的发展为这些地方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农业的特殊性,风险的多样性,使得农业农场在面临市场中,所遇到的风险和损失会更大,针对农业农场面临的风险和损失,提出了农业农场更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和全面的风险管理,从而降低农场经营风险,增加农场收益。正是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本文将通过对内部控制框架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与COSO报告时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黑龙江垦区农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应用,以期达到进一步提高农场管理水平,增强农场竞争能力,促进垦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上构建民营农场制度,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效应。1·构建民营农场制度可以解决现行土地分散经营产生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走规模经济道路。在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生产形式下,土地被分割细化,浪费严重。分散经营的边际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是国有农牧场的立场之本。怎么整合和利用这一资源是我们农垦企业一贯探索的重要课题,农场的土地机制过去曾几度调整和改革,在特定的阶段都发挥了成效。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场土地管理机制再次出现了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土地再次流转改革聚焦职工的关注,事关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是以黑龙江垦区为例,探讨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条件下,黑龙江垦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垦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是,由于国有农场是一个集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或者说企业与政府职能为一体的区域性、社会性农业企业,不同于农村集体经济、城镇工商企业,具有商品生产和行政管理等综合功能。长期以来,政企不分、企业办社会、管理体制不顺、负担过重等问题困扰着国有农场,影响了农垦经济的发展。在农垦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如何减轻国有农场的负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宁夏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农场界定模糊、政策支持缺乏、生产规模较小、经营优势乏力等实践困境进行梳理,从加快土地流转、完善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提高农场主素质和培育新型农民、健全社会服务化体系等方面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21,(1)
在当前阶段,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平稳的时期,只需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就能够实现经济的不断提高。因此,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对乡镇企业进行全面的振兴发展。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经济是我国整体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关键因素就在于对乡镇企业的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只有有效地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才能够促使其整体经济的不断提高。但是,在当前阶段,我国对于乡镇企业的农业经济管理还有着一定的制约因素,这就需要通过全面的分析来了解当前制约农业财务管理当中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够根据措施的有效应用来实现对其整体经济发展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7.
如何能够通过全新的会计准则更好的帮助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加快农场经营都是我们所要不断的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发展。目前,土地流转不畅、资金供给乏力、经营主体缺位且文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今后,政府应提供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形成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提高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多方面支持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土地经营的规模研究--小块农地经营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施蒂格勒的生存检验法,研究了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问题。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经营并没有确切的最优规模界限和最优生产模式,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行为当事人将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经济组织形式。中国农民在可兼业的条件下,小规模的个体农户的经营方式是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通过对我国农村要素市场的研究,验证了克莱因、克劳福德和阿尔钦假说,在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农用机械可以拆分、进行跨区作业的条件下,大的机械化农场就不是规模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强调走单纯的大机械化农场的农业发展道路的主张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和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农场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从土地制度变革、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优势、家庭农场经营优势、诱致性制度变迁优势、适度规模优势和产权优势。提出了工业化发展、社会保障体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是家庭农场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