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适应高校培养创新人才需求,构建了全科研生命周期创新性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从创新本科生信息素养课程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合作模式,建设研究生培养创新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性实践活动、创新性实践成果总结的全科研周期中科学研究活动与信息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多层次、分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及科研意识的树立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本科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相较于基础教学实验室,化学科研实验室因其优质的科研师资、完备的仪器设备等条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综合考研录取、论文发表及科创成果获奖等成绩考核,表明科研团队结合自身科研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科研实验室为载体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不仅向学生传授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还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普通高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工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满足现代化工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文章就结合现阶段化工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的现状情况分析了化工专业本科生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对化工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贸易类课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远不能适应西部地区对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从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入手,根据本科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与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内先进高校的办学经验基础上,提出该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方案,以期培养出适应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懂外语又懂外贸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培养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作者从强化教学改革、增强实践教学和注重科技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完成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及专业加强课程三个层次的教学培养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实践平台的培养环节,进一步通过科研能力再提高的培养环节。注重教学、实践、科研多方面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高产高效矿井生产要求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化工原理"课程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技术专业课,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及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基础普遍较薄弱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打破学科教育的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印刷设备制造工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只有加强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训练,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以及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提出加强印刷机械专业大学生科研实践训练的几点措施,其中包括重视大学生科协的建设;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加强大学生科研实践训练平台的建设;鼓励开放研究生课题,吸引本科生的加入,从而实现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进行科研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当前印刷包装工程专业在学生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印刷色彩学相关课程,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综合实验.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为学生获得创新学分提供途径的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改革实践,研究了课程实验在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介绍了《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改革前、后的教学内容和改革措施,总结了课程实验改革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0.
自电子商务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原先简单、粗放的运营模式越来越难以立足,电子商务企业对网站数据分析更加重视,实现数据化运营、数据化营销才是电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些的基础就是数据分析。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分析实践能力较强的电商数据分析本科人才。培养以数据价值为导向的数据分析人员首先应培养学生立足于数据本身的追本溯源,着眼于数据应用价值的学习。同时借助校企业合作,打通课程、项目与实践之间的阻隔,构建"课程-项目-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较好地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数据分析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实验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是独立学院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本文着重介绍了纺织材料实验在注重基础实验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课程学以致用的角度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考核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实践环节系列课程的设置与体系,并将之与本科生培养计划紧密结合,加以深入应用,精心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个性化课程定制,构建卓越培养课程链,对目前中国应用研究型高校中如何培养面向创意产业的艺工复合型工程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重视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的形成,最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当前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文章主就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骏  施敏杰 《化工管理》2023,(17):33-36
材料化学基础是研究材料结构、制备、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高校材料、化学和化工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具有基础性、交叉型和综合性的课程。近年来,一流专业建设理念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等多个方面。文章结合省属本科高校一流专业申报,以材料化学基础课程性质为切入点,阐述“混合式”为主的教学设计对课程学习和讲授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强调了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组织性,结合材料化学基础的相关知识重点和学生的专业课程文化水平,细化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最终提高一流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赵戈 《化工管理》2022,(35):14-16
新工科的建设表明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创新能力,对高校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高校都应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养,改革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将基于新工科背景,分析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并提出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智能制造背景下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高职院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现代测控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匠心引领、育训并举、德技并修、知行合一”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提出了“岗课并轨、虚实结合、训赛融合、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采用项目化、模块化、精细化方式设计了基础验证实训、虚拟仿真实训、综合创新实训内容,确立了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实践教学表明,改革优化后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高职院校本科层次实践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优化顶岗实习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的教学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也应随之改革。在课程开发方面,应从以学校为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行业、企业成为教学的重要主体之一。还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传统药学培养模式存在课程结构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观念过于守旧,科研和教学不能有效互动等问题,因此,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沈阳医学院以药学院为例,从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药学课程体系、完善科研实践、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开阔实习活动五个层次,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融合“理论、实践、思政”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新时代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纺纱工程》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基础性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只懂理论,而是更要有实践基础的现代工程师,而实践动手能力与工程技术的综合素质一直是用人单位反映的弱项。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谢春萍坦言:“受制于各种因素,目前学校到企业去实践教学越来越难。”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成为纺织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作为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解决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实际“痛点”,推动科研、科技、产业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环境创设、考核方法评价四个维度出发,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