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文章从中国官员腐败现象的实际出发,通过构建短期博弈模型和长期博弈模型,说明现行体制中民众对官员监督权缺失,依靠上级评价下级使得腐败被发现的概率较低,官员在短期和长期都可以通过腐败行为使得自身收益最大化。模型还对中国腐败官员具有"晚节不保"的特征作出了解释。随后,我们进一步解释了民众对官员的监督权利对消除腐败现象的重要作用。提出赋予民众监督官员的权利,并努力打造政务公开的制度环境是消除腐败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发现地方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根源来自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和行政集权体制之间的矛盾,在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的体制设计下,地方政府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而地方官员由中央或上级任免,承受上级政府以经济增长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压力,这导致地方政府重视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忽视公共服务提供。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路径及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媒介时代政府官员的形象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朝着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官员在行政过程中,越来越将民意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在民意彰显的时代,政府官员形象直接影响民众对官员的认同度和支持率.  相似文献   

4.
一、选拔方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错位调查结果显示,采取“行政委任”来选拔国企经营者几乎成了惟一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最明显特征就是行政官员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角色互换。许多国企经营者摇身一变而成为政府官员,或政府官员摇身一变而成为国企经营者。这种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和延续下来的选拔方式同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要求严重错位。从知识结构的要求看,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府官员,其工作环境对他的要求是领会上级政策精神,并率领部属完成既定的任务,因此,对他们来说,最实用的是程序化的办事经验,最重要的是体会政策法规的能力和人际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官员的选用标准呈现出丰富多变性的特点,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标准大都是统治集团自身制定的标准,很少成为大多数民众认可的公开标准。原因在于,中国官员选拔从来都是单方面的,主动权和决定权都掌握在上级官员手中。客观地看,有些标准部分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尽管没能获得全民认可,但仍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信用缺失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努力加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的同时,政府信用的构建与完善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政府信用就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信用,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为民众自愿地配合政府行政,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 从总体上讲,中国当前政府信用行为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中国体制方面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偏  相似文献   

7.
1·在实现经济集约型增长上,一是要完善和提高国家标准,包括生产标准、技术标准、资源开采和利用标准、环境标准和安全标准等,使之与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并符合经济集约型增长的需要;二是改进官员业绩考核办法,完善官员的选任、提拔和升迁的体制和机制,使他们把民众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公共服务领域上来;四是完善立法、执法和司法环境,构建法治社会,有效避免和消除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机会主义行为。2·在缩小贫富差距上,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初次分配制度(税收制度)和再分配…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的实施,改变了县级政权的财源结构.一方面,上级转移支付地位提升,在整个财政收入中,上级转移支付所占份额很大,取代税收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县财政本级收入地位下降,财政自给率降低,县级财政开始高度依赖于中央政府财政,县级财政开始国家化;另一方面,县预算外收入也因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统筹自筹的取消而大幅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预算内对预算外的替代,县级财政进一步国家化.  相似文献   

9.
现有治理理论多聚焦在正式的机构制度上,在国家与社会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框架中,把正式制度等同于国家,区别于社会。然而,最近的档案研究表明,中国地方行政实践广泛地使用了半正式的行政方法,依赖由社区自身提名的准官员来进行县级以下的治理。与正式部门的官僚不同,这些准官员任职不带薪酬,在工作中也极少产生正式文书。一旦被县令批准任命,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自行其是;县衙门只在发生控诉或纠纷的时候才会介入。这种行政实践诞生于一个高度集权却又试图尽可能保持简约的中央政府,在伴随人口增长而扩张统治的需要下,所作出的适应。这个来自中华帝国的简约治理遗产,有一定部分持续存在于民国时期、毛泽东时期和现今的改革时代。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看作为中国政治的“传统”、“前现代”和“近现代”中特别执着的特性。它很可能会在塑造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性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独立审计原则是世界各国审计都遵守的一项基本准则。我国审计体制实行的是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的体制,这种体制在改革开放初期与我国的计划经济和国家管理体制是相适应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体制存在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一是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地方审计机关带有较强的政府内部审计性质,尤其在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较为明显,是否能发挥作用取决于一些地方领导者自身素质和对审计的重视程度,因此在一些重大的审计决策上难以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二是现行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驱于形式化。除了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行业审计外,地方审计机关有很大一部分审计业务受地方政府的左右。三是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经费不能得到保证。为了保障审计机关的经费,审计法第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财政困难的地区,县级审计机关经费要得到保证一直是个较难的问题,因此依法审计的力度、审计工作的效率、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以及廉政建设等都受到影响。四是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基本上由地方政府掌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利用职业生涯考虑模型,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在职业生涯的前期会选择努力工作,树立工作能力强的声誉;而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已经被上级政府了解,晋升无望的地方政府官员没有了工作的动力。领导干部终身制会产生激励不足,而官员的任期制解决了地方政府官员努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因SARS风暴引起的政府问责事件以来,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对政府问责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渐趋成形,但由于以造成严重损害后果为导向的、党政系统内的同体问责制度设计不当,从而限制了政府问责制度应有的功能。这种狭义上的政府问责制度,同样规范和制约着乡镇政府问责,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政府层级体系中的最基层组织,与农民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其主要职责是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乡镇政府问责制度,不仅为乡镇政府职权的规范行使,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提供切实保障;同时也为与此相关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乡镇企业地理环境的自身脆弱性,相关利益者的不作为以及乡镇企业的环境产权不明晰等原因,为此应该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等各种措施来加大对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社会流动是影响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变迁方向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社会里,科举教育和捐官制度均是人才选拔与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文章以晚清官员履历档案的微观数据为基础,考察了科举教育与捐官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科举教育和捐官制度并不是完全排斥的两种入仕途径,它们相互交织,成为清代官制不可缺失的部分。其中,入仕的难易程度是不同教育出身的候选官员考虑是否捐纳以及如何捐纳的重要因素。捐纳对官员的晋升作用主要集中在政府对中层官员的选拔上,但要进入官僚等级的高层,官员的个人才能、家族的政治背景、政治上的裙带关系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为理解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考试选拔制度和官僚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垂直管理是我国上下级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作为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这个现象在中国有不断被强化的趋势。文章认为,为规范垂直管理工作,一要合理划分上下级权限,调动两个积极性。二要设置合理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对垂直部门的管理。三要转变政府职能,实施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四要推行扁平化治理,扩大下级、基层政府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考察中国政府绩效考核对县乡领导干部行为产生的影响。在介绍中国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依据作者的实地调研和所收集的文献资料重点分析了地方干部对考核的行为反应。文章发现,尽管不同的干部群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目标显然已经成为影响地方干部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挥棒。最后,文章为研究中国农村地区的政府绩效考核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一方面,考核对地方干部行为起到了引导作用,建立了一种激励机制,并由此成为政治沟通的特殊渠道;另一方面,考核激发了地方领导干部的社会反应,尤其是激发了他们的群体性动力,而群体性动力对激励机制的影响也许要大于考核本身所体现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市场分割问题比较突出,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以及增多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为什么有些省区选择市场分割,而有些却致力于区域一体化?地方政府在处理区际关系上的迥异行为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解释?我们从中央政府按照经济绩效晋升地方政府官员的假设出发,构造一个地方官员晋升博弈模型,证明了,为了政治晋升最大化,地方官员选择地方市场分割还是区域一体化因条件而异.实证分析支持模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乡镇企业面向未来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战略选择。为了搞好技术创新,乡镇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强化技术创新主体意识,独立或联合创办技术创新机构,创建高素质的技术创新队伍,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技术创新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和产权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镇域和村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地域,试对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空间集聚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调整、改制,素以“苏南模式”而著称的苏南乡镇企业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革。通过村办企业的总体衰退、镇办企业的规模扩大,实现镇域企业的空间集聚,是目前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这也就为苏南地区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Expenditure Competi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iven the temptation by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use some of their budget for "perks," residents face the problem of inducing officials to reduce such "waste." The threat to vote out of office officials who perform poorly is one possible response.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how the competition for residents induced by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ffects "waste" in government. We find that such competition reduces waste, raises the utility of residents, and increases the desired supplies of public goods (potentially above the levels that jurisdictions would choose if they could coordinate). These results are in sharp contrast to the presumed effects from "tax competition," and suggest an additional advantag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