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产值倍数法测算征地补偿费,存在着考虑因素单一、补偿偏低等问题,并引发了许多纠纷事件.2005年全国开始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的制订工作,与传统的产值倍数法相比较,在征地补偿构成、制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以及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时间上均有所不同,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并没有突破传统,而是在传统测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因素的考虑,使征地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从辽宁省三类公益J生项目实例的测算和比较结果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因此新征地补偿标准并非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它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要从根本上解决征地的问题,需要在完善征地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征地的"市价补偿".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地征转用的价格增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农地征转用过程中的土地价格变化及其对农民利益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利用1990年以来的国家建设征地数据和农地产值、城市基准地价等数据,测算出1990—2003年间,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贡献值约2.5万亿元;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更为严重。研究结论: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应推进征地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改革。  相似文献   

3.
赵瑞娟 《南方农村》2009,25(5):14-18
本文首先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学角度提出征地补偿价值的两个核算函数。然后,根据这两个核算函数对我国现行的三种征地补偿标准—产值倍数法、片区综合地价法和统一年产值法各自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资源环境经济学出发,为我国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取消征地补偿上限对于提高征地补偿标;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入手,运用数学模型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取消征地补偿上限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满足征地补偿上限要求的人均耕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征地补偿上限的存在会促使征地者以《土地管理法》中不能超限的规定来进行低标准补偿,从而直接导致了征地补偿偏低,修改《土地管理法》、取消征地补偿上限规定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征地补偿的多与寡:公平与效率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是当前中国转型进程中的热点,补偿普遍低下的事实引发社会冲突。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实证考察征地补偿的公平与效率。一方面,通过计算单位地租现值和、单位农地价值及单位农地产值等指标发现,征地补偿总体偏低,75%的家庭补偿不公平,中西部较东部更低。另一方面,分析单位农地面积的人均收入等指标得出征地补偿的空间差别又总体符合农地利用效率机理。综合对照不同地区补偿的公平和效率发现征地补偿总体有失公平,东部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事实还显示有失效率。因此,征地补偿应注重社会公平,更要兼顾土地市场效率,转变农地补偿评估思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让市场法则说话--征地补偿标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补偿办法,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日前,国土资源部适时发布了《关于开展制订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工作的通知》,预示着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即将浮出水面,也标志着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新的征地补偿标准一旦付诸实施,沿用多年的征地补偿标准将从片面、单一的“前三年主要农产品的平均产值”的若干倍数切换到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或区片综合地价”。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认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它的出台有什么来龙去脉?它对我国的土地市场化建设有什么积极作用?各地在探索过程中有哪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当然也是本期特别策划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现行征地补偿的不完全性和非公平性,加剧了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构建征地市场补偿制度,有利于保护农民权益、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维护社会稳定. 现行征地补偿制度设计成本大于效率 从法律规定和各地实践来看,现行以产值标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度,实际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补偿,属于不完全补偿制度设计,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不能匹配,与被征地因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土地收益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没有明确标准阶段、规定年产值标准阶段和辅助参考区片综合价阶段。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源于计划经济时期,存在诸多缺陷:产值倍数法不科学、补偿范围过窄且分配方式欠妥以及补偿原则模糊。经过几年的创新探索,2001年确立的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今后应不断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补偿方式采用“公平补偿”、扩大补偿范围、建立合理的补偿费分配机制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重构中国水电开发中的征地补偿技术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构建适合中国大西南地区水电建设征地补偿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确立“公平补偿”的标准,从保证移民福利水平不降低出发,进行移民搬迁前后的现金流分析,构造新的补偿函数,并借助资产评估的方法测算征地补偿费。研究结果:(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沿用的“产值倍数法”不适应中国大西南水电开发中的实际情况;(2)收益法测算的征地补偿费不足以弥补农业安置方式中的耕地开发成本。研究结论:(1)补偿费用中应包含新耕地开发成本;(2)依据成本法和收益法结合重构的征地补偿函数,提高了征地补偿测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从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人手,运用数学模型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取消征地补偿上限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满足征地补偿上限要求的人均耕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征地补偿上限的存在会促使征地者以<土地管理法>中不能超限的规定来进行低标准补偿,从而直接导致了征地补偿偏低,因此修改<土地管理法>、取消征地补偿上限规定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AHP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开发区内的失地农民具有相对高的生活质量水平;(2)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征地年份、失地农民的个体婚姻状况、职业状况、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失地农民生活质量问题是土地征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可为土地征收中相关的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珠三角地区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失地农民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以及非农就业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收入以及集体经济分红收入等非劳动收入较高是失地农民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非自愿性失业的失地农民,年龄、健康和非农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低下是他们未能就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Land acquisition and the subsequent issues incurred have recently become a prominent social issue in China. Aiming to proffer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is unique land-use procedure (in comparison to that in European nations such as 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evolvement of land acquisition policie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pen-Door Policy in the late 1970s, and assesses the impact of these policies on land-lost 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xclusion. The major findings are: (1) although existing policies on land acquisition,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compensation, have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in nominal terms, land-lost farmers are still subjected to various forms of exclusion in the society; (2)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revising the existing measures regarding social security, and introduce other supplementary policies that help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labour market (such as occupational training) and discourage the cultur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network exclusions, in the backdrop of rural–urban disparity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social issues caused by the influx of land-lost farmers in the cities.  相似文献   

14.
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为制定差别化的征地补偿政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东西湖区、新洲区和洪山区为研究区域,将失地农民分为小于45岁、45—65岁、大于65岁三个年龄阶段,然后以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依据,利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存在差异。45—65岁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最大,其福利水平下降了18.69%;其次是小于4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6.62%;大于6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2.74%。(2)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各功能性活动指标在农地城市流转后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存在不同。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健康、社会参与功能均有所下降,社会保障和住房条件功能得到了改善,但变化程度不同,而发展机遇和交往与闲暇功能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失地农民中变化方向不同。研究结论:根据失地农民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细致的征地补偿政策,是提高失地农民福利水平、减小福利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构建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科学、客观地评价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研究方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析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建立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并对辽宁省昌图县部分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生活水平变化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昌图县调查的18户失地农民中,有83%的失地农民在失地后生活水平有所改善,17%的失地农民生活水平持平或略有降低。研究结论:本文建立的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与社会和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推动下,城市建设用地、外商投资开发用地、乡镇企业用地数量日益增加,因土地被征用而导致的失地农民的数量迅速增加。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因此,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妥善处理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留地安置制度的做法及存在问题,为改革和完善中国农村征地制度提供参考建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政策分析、案例分析。研究结果:留地安置的实质是在法律规定的补偿费用之外增加了一部分实物补偿,其实质是农民分享了一部分土地增值收益。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留用地的多种实现途径,经历了从实地到货币化的转变。虽然留地安置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方向正确,应从细节入手解决弊端。研究结论:对留地问题宜及早进行规范并明确规定留地安置的法律地位;从源头入手,在规划上预留农民征地后的留用地;虚化区位、固化权益,因地因时探索留用地的多种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了解国内学者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介绍和评述解决该问题的思路。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对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相关性强的文献进行梳理,国内学者主要对7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改进获取数据的方法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设想。研究结论:国内学者界定了可持续生计的定义,概括了其特征,建立了分析框架,提出了评价体系和量化标准,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多种解决思路,但其研究方法和工具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论的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目的:测算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水平。研究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失去土地后,农民的福利水平略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342上升到0.373,居住条件和发展空间的改善是失地农民福利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和居住环境则呈现出恶化趋势。研究结论:应该通过提升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心理调适机制,从而提高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构建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博弈模型,找出促使均衡结果合理化的因素变化关系。研究方法:博弈论。研究结果:减小失地农民的维权成本,增加失地农民的征地收益,加大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可以促使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博弈均衡更合理化,可以有效抑制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冲动,减少失地农民上访维权的现象,避免征地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