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为我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搭建了有利的环境。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环境和全面推行清单制度的内涵、实践和困境;接着从省级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评价出发,构建指标对省级政府权力清单的推行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环境下权力清单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晓娇  余冰洁 《商展经济》2023,(17):120-123
发展电子政务是打造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为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贯彻国家及河南省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部署要求,信阳市近几年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不断优化数字政府建设。本文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角度,立足信阳市政务服务数字化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对信阳市数字营商环境进行调研与分析,力求为信阳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工作的完善、可持续性和扩展性提供理论支撑,并提出优化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政务"是我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我国塑造公开民主、高效智能、廉洁法治的政府形象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政府的舆论引导力、回应力、网络监管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中所存在公务人员公众形象意识淡薄、网络公关能力不佳、政务新媒体融合不足等问题.应提升公务人员的公众形象意识,加强公务人员的网络公关能力培训,推动政务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发展以及建立健全网络监管体制机制及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政务公开是现代行政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建设阳光、服务、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互联网+"时代,面对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网络化、数字化、平等性、信息化等新特点,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任重道远,努力搭建智能化、便民化的政务公开平台,积极探索科学路径,完善政务公开法制化、常态化的公开环境,是"互联网+"政务公开迎接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其根本出发点是解决社会公众最关心的焦点问题。本文提出将公众满意度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与政民互动平台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开展政务舆情大数据分析以及探索推广"大众点评"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打造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烟草专卖零售许可是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烟草市场管理、维护烟草专卖制度的重要举措。据此,主要就"互联网+政务服务"在烟草专卖零售许可办理工作中如何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舆情预警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对互联网传播具有影响力的热点内容进行检测分析,帮助政府部门提前获得信息找到解决办法,以此化解和应对危机。在政务大数据支撑下,利用政务大数据智能脱敏技术和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的开放共享技术等技术,建立政务大数据集,对政府舆情预警进行研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应用基于区块链的开放服务平台,服务一切有数据舆情预警需求的领域,提高政府决策的前瞻性,扭转政策滞后的难题,提高政府决策效率,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目标是把政务服务以便捷的方式交付给公众,让公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这与国际上电子政务服务的交付目标一致。文章分析了《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近年来在线服务排名靠前的国家在线服务模式,并与当前我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交付模式进行比较,提出从挖掘关联信息、实现跨层级服务、关注公众需求等方面把公众为中心落到实处,从而提升公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接受度和使用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放管服"改革中的"不见面审批改革"与"最多跑一次"等改革项目促使我国政务服务得到了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增强政府服务能力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发展成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本文根据大数据分享平台百度指数所提供的近半年来疫情影响下,人们对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和能体现获得感的幸福感及满足感的网络关注度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其特征及变化趋势反映出随着疫情传播的影响发展,"政务服务"和"获得感"的网络关注度呈正相关关系发生变化,且都在2月中旬达到低谷值后到3月中旬时间段内显著上升,说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改革为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和办公的群众带来了更多便利,有助于群众获得感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革命催生新技术,方兴未艾的区块链技术正深刻影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将从根本上为各领域带来颠覆性发展与变革。本文从区块链技术的崛起出发,结合其在政务服务中的可行应用,探讨其如何为政务监管领域赋能。本文认为,发展"区块链+政务监管",要注重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立法革新与监管机制创新,通过联盟链的完善实现穿透式监管,提升数据共享、智能合约与舆情监管的标准化、技术化水平,以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政务"是政府利用电子政务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范式和改善民生服务质量的重要路径。在"互联网+"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合法、法治、透明、效率、连贯的评估准则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政府网站在向"在线服务2.0"转变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将对于我国建设智慧型政府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以及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快讯     
《中国品牌》2020,(2):18-18
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开通2020年1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行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以下简称文书网)开通仪式,总局副局长甘霖出席仪式并开通网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重要部署,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现了市场监管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市场监管",开发建设了文书网。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我国当下社会环境中的政务工作内容,针对改革后的政府服务工作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满足实际的社会管理工作需求,构建科学的社会管理模式,实现在互联网络支持下的政务工作质量升级,并提升实际的政务服务工作质量.提出互联网+的服务工作模式,也是促进社会体系完善的重要工作途径,是满足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体政务大厅受到了来自"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挑战。文章在国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一些实体政务大厅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的政府流程再造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伴随着各地政府服务方式的转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受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现在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依然存在办公效率较低、与民众互动较少、回应能力弱等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政务服务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重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优化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顺畅信息传递和共享与提高政府的回应性为目标,可以在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上为加快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以来,延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1+10+1"行动方案,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全力推进63面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狠抓预警监测和督查考核。同时,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市之一,延安市还建成"多规合一"业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松江区通过构建“好邻居”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区”,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社区延伸,探索了一套都市村居治理新模式。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三级服务空间,在镇街层面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村居层面以“1+5+X”模式优化社区服务站,群众层面推进社区睦邻点建设。制定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志愿服务三份清单明确社区服务站的服务内容,通过推进“社区云”平台、错时工作制度、“全岗通”“首问负责制”等接待群众制度完善社区服务制度,通过村干部“下楼”办公,实现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社区媒体如何走出量小体弱的困境?转型升级路在何方?本文指出,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做好新闻+;抢滩新阵地,全面进军政务市场;做好服务,重新连接用户;构建精准渠道,深度连接商家,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就可能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9.
以宽带为特征的3G技术带来了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这为移动政务服务模式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介绍了3G技术和移动政务服务模式的概念,分析了3G技术下移动政务服务模式的特点,希望能够为移动政务服务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平台的功能和支撑作用,推进“不见面”、“非接触”的线上政务服务,最大限度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出门。申报不见面、审批在云端等应急服务在筑起疫情防线的同时,也暴露出政务APP存在的诸多不足,如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治理信息化支撑水平急需提升,工作人员应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足等,对我国政务APP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