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上海股票市场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有效市场假说和分型市场假说的基本理论做了介绍,对上海证券市场的分形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上证指数收盘价的日数据和周数据进行R/S分析并计算Hurst指数,通过对比发现,上海股票市场不属于EMH所描述的有效市场,而是具有自相似性、状态持续性、长期记忆周期等明显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R/S分析方法计算出上海股票市场不同发展时期的Hurst指数,进而对市场的分形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股票市场在不同时期其分形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自分形几何学和分形市场理论创立以来,学者通过分形结构得出了大量创新性的结论,分形市场理论已经成为研究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理论和方法。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对我国股票市场分形结构的研究就越发的必要。本文基于分形市场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分形结构进行分析,并在之后对分形理论在股票市场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股票发行核准制市场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券市场在2001年3月17日实行了公司上市资格认定的核准制制度,这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上的一次重要的制度变迁,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一级市场上发行制度改变后,上市公司对这一制度改变的市场反应,来论证证券市场上的一制度变迁的绩效行为,通过实证检验,笔者认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行方式的变迁提高了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股票市场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而传统的资本市场理论已无法圆满地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现有的发展程度、发展阶段及有效性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市场有效性理论。利用该理论,作者通过抽样统计,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层次即有效性层次。首先通过随机游程和股价自回归检验方法提出了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弱型有效的结论,然后针对目前关于有效性层次方面的争论,用事件研究方法阐述了如下观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正处于弱型有效市场层次,但并不具有半强型有效市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股票市场从建立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在股票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股票市场的有效性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投资者通过一定方法能否获得超额利润.效率市场理论根据信息的不同层次将效率市场分为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和强势有效市场.本文试从市场假说的假设条件方面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治理构想,以期对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主流的金融计量理论是以价格的随机游走和收益的正态分布假设为基础的,而分形市场研究认为价格是分形,价格遵循有偏随机游走,并用分形分布描述收益的分布规律;在分形研究的框架下,作为主流有效市场假说的替代理论,分形市场假说用不同投资期水平下的投资者对信息的不同评估来解释价格行为的分形机制,也启发我们从动态的和相对的角度去思考股票市场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3—2010年间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年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性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市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为正向;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从严货币政策的效果;股票市场的繁荣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保险市场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总体来讲,随着社会融资结构的不断变迁,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的是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了多重分形消除趋势分析方法(MFDFA)分析了上海股票市场收益率序列的的分形特性,分别选择了上海股票市场在3个长短不同的时间增量上的收益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海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在不同时间增量上的分形结构,并找出上海股票市场分形结构的时间特征,为投资者进行合理的投资和政府部门进行监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票市场在成长过程中的强外生性及其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所面临的整体经济的转轨性,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必须采取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性制度变迁。在制度变迁的模型选择上,政府引导、市场跟进的制度变迁模式是最优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1.
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邓子来  胡健 《金融论坛》2001,6(10):44-50
我国股票市场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而传统的资本市场理论已无法圆满地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现有的发展程度、发展阶段及有效性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市场有效性理论.利用该理论,作者通过抽样统计,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层次即其有效性层次.首先通过随机游程和股价自回归检验方法得出了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弱型有效的结论,然后针对目前关于有效性层次方面的争论,用事件研究法阐述了如下观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正处于弱型有效市场层次,但并不具有半强型有效市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研究着重于股票价格行为的计量分析,但潜在地忽略了制度因素尤其是法律、法规等对股价行为与信息效率的影响,同时忽略了资本市场有效性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本文应用法金融理论检验中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对股票市场效率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的股票市场也逐渐呈现出更为有效的状态,但个别法规会对市场效率的发挥产生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非线性角度研究期锌市场,运用R/S分析法对期锌市场进行分析,发现期锌市场的Hurst指数为0.6183,其价格收益率序列是分维时间序列,具有分形结构,维数为1.6174。期锌市场的平均周期长度为176天,具有强持续性和相关性。关联系数为19.47%,远远大于国外相关市场。在风险方面,期锌市场的风险比期铜市场的要小,而比股票市场的风险要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VAR-MGARCH-BEKK模型,对国际商品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的均值与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商品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均值溢出效应,国际商品市场对中美股票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同时,美国股票市场对国际商品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另外,中国应该尽快编制科学合理并适合自身国情的商品指数。  相似文献   

15.
牟永宁 《银行家》2003,(2):82-83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前进未有的痛苦煎熬.本文试图从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和政策演化的规律出发,通过分析当前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和矛盾,结合市场的实际环境,研讨未来我国股票市场进一步变革趋势和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的基础上,对现存在股票市场上的注册制和核准制两种模式的基本理论及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总结和分析。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本文明确指出: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应该向着强化市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ANP方法建立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评价模型,对15个国家2010年的资本市场开放度进行了测度,同时借助状态空间模型,对相应时期样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进行了度量。之后,本文对一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市场渐进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对发达国家而言,两者无明显相关关系,对新兴市场而言,两者呈负相关;我国保持了较低的开放程度与较高的市场有效性。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市于2010年3月正式引入信用交易制度,这是证券交易机制的重大变革,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和有效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选取上证50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作为上海市场和深圳市场的代表,运用GARCH模型对2006年6月30日至2013年9月30日的指数收益率序列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信用交易制度推出以后股票市场波动性和有效性所发生的变化。研究发现:(1)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显著降低了股票市场的波动性。(2)转融通制度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尚不明显。(3)新信息对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影响显著降低了。(4)历史信息对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中美公司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其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并使得我国资本市场严重失衡;相比之下,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公司债券市场在市场效率、市场特征、定价机制、评级制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了制约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相应提出加大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规范市场主体、完善公司债券评级制度和定价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徐辉  廖士光  王浣尘 《上海金融》2007,(11):54-56,18
股票交易制度变更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实现其基本目标,即市场的流动性、透明性、有效性和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及交易的低成本。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相关交易制度的变更进行梳理,并利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交易制度变更对市场流动性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变更显著影响市场流动性水平,宽松的交易制度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