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进餐是老师较难组织的一个环节,他们在进餐环节中存在着一些比较显著的问题.为了幼儿更科学合理地进餐,笔者通过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来探究小班幼儿进餐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家庭、幼儿园和教师所引起的.所以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出发找出有效的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妍 《活力》2009,(22)
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为内容的教育.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增强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诱导人们养成并保持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能帮助幼儿提高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形成自己也有责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获取健康的这种初步意识,因此,幼儿健康教育不仅能为培养幼儿强健的体魄打下基础,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幼儿乐观向上、自信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场所。早期德育,不是要形成具体的道德品质,而是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早期经验,为日后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奠定基础。幼儿园通过集体活动使幼儿遵守活动的纪律,分享集体生活的乐趣,增强荣誉感,在集体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通过集体生活来发展和提高幼儿的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语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的开端时期,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搞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5.
情绪调节策略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幼儿的同伴交往以及社会交往有着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概念解析的基础上,阐释了情绪调节策略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基于此,提出有关教育建议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作出合理引导提供参考,并以此提升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帮助幼儿建立及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幼儿期是儿童性别概念形成和性角色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由于我国传统习俗观念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对幼儿提出的有关性问题不知所措,出现了幼儿期性教育的尴尬局面,要解决此问题家长和教师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性教育观念,把握幼儿性教育的内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解决幼儿关注的有关性问题,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轻易."幼儿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无害的,生活习惯好,就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良好;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成绩,教育是习惯的培养,假如我们教育的后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幼儿时期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宁静 《价值工程》2011,30(6):297-297
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闻名,影响最广泛的教育体系。音乐教育对幼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智力,而且让幼儿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观察力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获得感知能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基础."充分说明感知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对幼儿认知的形成有积极作用感知能力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要善于发现感知觉的获得源,重视幼儿感官对事物作出的反应:了解身体感知式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合理运用感知手段充分发挥感知功能的优势作用,实现幼儿优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萌芽期和关键期,自信心这一个性因素中的积极因素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是其自我意识不断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通过对幼儿缺乏自信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来探究如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观察力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获得感知能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基础。"充分说明感知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对幼儿认知的形成有积极作用.感知能力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要善于发现感知觉的获得源,重视幼儿感官对事物作出的反应;了解身体感知式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合理运用感知手段充分发挥感知功能的优势作用,实现幼儿优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父母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父亲作为教养角色经常被忽略.父亲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独特的影响力,这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而在农村多数家庭的幼儿教养中,父亲经常角色性缺失,这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特点、 现状、 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为更好的促进农村父亲参与幼儿教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幼儿在大区域游戏活动中与人保持正常社交往来关系,从而形成适应环境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目前被很多专家学者视为衡量幼儿是否具备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发展的重要标准。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同时幼儿受这些环境影响,在性格上会表现为封闭孤僻,任性霸道或者活泼好动等特点。目前很多幼儿在初期教育阶段由于缺少与人接触的机会,在家中又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所以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参加大区域游戏活动构建时往往表现出社交能力差,无法与伙伴小朋友一起处理问题。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交能力是目前幼教工作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和教师有意去培养的主题。在幼儿教育中,要不断创设幼儿与人沟通的场景,增加合作学习机会。本文在分析大区域游戏构建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作用,结合自身的幼儿社会交往培养工作经验,多角度分析了如何将大区域游戏构建融入到幼儿园社会交往培养环节,希望能对于今后全方位提升幼儿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幼儿综合素质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蛀牙”或“虫牙”,是一种通过破坏牙齿,会引起严重疼痛,并可能影响全身健康的疾病。龋齿发病率高,危害儿童乳牙健康的头号大敌,就是龋齿。龋齿已经成为危及儿童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乳牙患龋高峰约在5岁左右,恒牙患龋高峰约在15岁左右,并持续影响人们到老年。所以对幼儿龋齿进行早期干预,不仅可以降低龋齿的发病率,同时也是维护幼儿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龋齿的防治知识,切实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使幼儿成人后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蛀牙"或"虫牙",是一种通过破坏牙齿,会引起严重疼痛,并可能影响全身健康的疾病。龋齿发病率高,危害儿童乳牙健康的头号大敌,就是龋齿。龋齿已经成为危及儿童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乳牙患龋高峰约在5岁左右,恒牙患龋高峰约在15岁左右,并持续影响人们到老年。所以对幼儿龋齿进行早期干预,不仅可以降低龋齿的发病率,同时也是维护幼儿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宣传力度,暜及龋齿的防治知识,切实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使幼儿成人后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分析幼儿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院里健康体检的幼儿1000例的体检结果,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幼儿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000例幼儿中,体质健康优秀87例,良好243例,合格425例,不合格245例,其中合格率占比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情况,P0.05。人口学因素中,性别是影响体质合格的单因素(X~2=3.6352,P=0.0425),P0.05。胎龄因素是影响体质合格的单因素(X~2=6.3203,P=0.0342),P0.05。生活方式因素中上幼儿园情况是影响体质合格的单因素(X~2=8.5236,P=0.0412),P0.05。性别对幼儿体质健康的影响为正向,影响力分别0.2526,胎龄因素对幼儿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反向,影响力为0.3652。最终得出影响幼儿体质健康的独立因素是胎龄人口学特征和胎龄。  相似文献   

17.
徐平生 《活力》2014,(3):34-34
一、营养与能量的概念及他们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一)营养的概念及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的整个过程。也可用来表示食物中营养素含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合理的营养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反之营养缺乏和营养平衡失调可引发疾病。在人的一生中从膳食中摄取六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幼儿时期所需的营养素热量相对比成人多。为了保证幼儿体格的成长和功能的正常发展,防止疾病,就必须供给幼儿丰富的营养。这个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父母应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自我意识在幼儿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简要探讨了如何促进大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田艳 《价值工程》2013,(35):229-230
论文首先阐述了情感和认识的关系,讲述了在幼儿认识集体的过程中采用评价手段引导幼儿形成热爱集体的情感,最后讲了幼儿集体情感的培养方法,重点讲述了如何利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对幼儿集体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邵奇 《活力》2012,(19):62-63
环境创设成为当前幼教工作研究的热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全发展并促进其身心的成长和变化.幼儿园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是儿童参与活动、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场所,0-6岁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根据皮亚杰学说,儿童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构建他们的知识的:当现有思维水平遇到新知识的挑战,而这种新知识又与他们的智力发展存在差异的时候.这种挑战往往来源于他们与周围环境的接触.由此可以看出,优化幼儿园环境设计,是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建立一个良好的空间.对于活动于其中的儿童来说,环境有其物质功能性的一面,即能够满足心理生理的需求如,安全、庇护、活动实用等,也有精神影响的方面,即能够相互作用于儿童的心理需求如,交往、尊重、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