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金融开放能否通过投资规模增长和投资效率提升渠道来促进经济增长是颇富争议的话题。本文借助Lane&Milesi-Ferretti(2007)的综合金融开放度指标,应用82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数据,检验了金融开放影响投资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渠道。整体而言,金融开放促进了样本国家和地区整体投资效率的提升,显著地降低了不同群组经济体之间投资产出指标的离散程度。不同于发达经济体,多数发展中经济体能够从金融开放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数量效应"。金融开放与金融发展能够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发挥联合调节作用,支持金融开放促进投资产出效率的"门槛效应"假说,即只有具备一定金融发展基础的经济体方能在金融开放中分享投资效率显著提升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放推动了资本在国际间的大规模流动,大量的国际资本在促进东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经济波动的隐患。结合东亚经济体的实际特点,本文采用Aghion等(2004)提出的动态开放经济模型来分析金融开放对东亚不同类型国家(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利用东亚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差异,金融开放对于东亚不同类型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不同,金融开放缓解了东亚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但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亚的发展中国家要加快推进国内的金融体系建设,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放推动了资本在国际间的大规模流动,大量的国际资本在促进东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经济波动的隐患。结合东亚经济体的实际特点,本文采用Aghion等(2004)提出的动态开放经济模型来分析金融开放对东亚不同类型国家(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利用东亚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差异,金融开放对于东亚不同类型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不同,金融开放缓解了东亚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但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亚的发展中国家要加快推进国内的金融体系建设,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理论模型,认为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开放贸易时,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型部门增长,并且带来金融体系的完善。相反,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依赖型部门萎缩,外部融资需求减少,最终导致金融体系的退化。在实证研究中采用了47个样本国家贸易开放和金融发展的数据,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贸易开放促进发达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贸易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理论模型,认为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开放贸易时,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型部门增长,并且带来金融体系的完善。相反,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依赖型部门萎缩,外部融资需求减少,最终导致金融体系的退化。在实证研究中采用了47个样本国家贸易开放和金融发展的数据,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贸易开放促进发达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91个国家的1995-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促进了经济增长,无论是流入开放,还是流出开放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及其效应,发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集体投资市场、国际金融信贷市场、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的开放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邓敏  蓝发钦 《上海金融》2013,(3):21-25,11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度、金融体系完善程度、金融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从金融发展视角思考两者金融开放效应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东道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部门能更好利用外来资本、充分吸收流入资本溢出效应、降低开放后经济增长波动及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而其金融体系不发达又将降低开放后金融系统抗风险的能力,本国金融业落后与资本外流、流入资本结构不合理等隐患也有重要关联,另外金融监管不力会导致金融开放后银行和货币危机的高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由金融发展、资本开放、汇率制度与产出增长组成的理论模型,选取世界上118个经济体1972-2016年的宏观数据,综合运用动态面板、面板门槛与面板IV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主要结论为:第一,在汇率制度弹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中,金融发展水平呈显著为正的调节效应;第二,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汇率制度弹性在资本项目开放度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的调节效应;第三,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对外贸易开放度在汇率制度弹性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为正的中介效应。借鉴历史发展经验,本文归纳出"先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再开放浮动汇率,最后加强资本开放"的汇改最优次序,为我国克服汇率制度改革难点、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维持经济基本面稳定增长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开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按照金融开放促进金融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从理论上分析了一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在金融开放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开放通过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进而带来经济增长效应这一机制进行推演,并从全国和省际两个维度对其进行经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索洛—斯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分析证券市场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金融开放后的经济收敛速度要大于封闭时的经济收敛速度,金融发展水平会促进金融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金砖国家的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显示:用名义的AREAER指标、实际的EW指标和资本流动指标度量的证券市场开放度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证券市场开放有利于经济增长;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会促进该经济增长效应,而银行业发展水平对该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82—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引入了影响金融开放的关键因素金融发展,采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随着金融发展的程度不同呈现出非线性的转换现象,金融发展水平过高或者过低时,本期金融开放主要对经济增长呈现负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同金融开放处于较合理区间时,本期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呈现正效应。因此,我们需要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情况下,根据本国具体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金融开放政策,形成面向国际市场,具有相互补充、分层有序的金融开放市场体系,从而使得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达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资本项目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项目开放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金融深化;另一方面也使得一国经济容易受到各种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并且不慎重地开放资本项目容易带来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金融安全是开放资本项目的前提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层次上的金融安全政策是开放资本项目的重要前提,也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在金融安全、稳定基础上的资本项目开放才是真正、有效的开放。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显示: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且金融集聚增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致使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后大部分国家的公共部门债务规模大幅扩张,同时金融抑制程度有所反弹。本文以金融资产利率管制指数来衡量一国金融抑制程度,通过使用交叉项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1990—2019年间55个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私人部门跨境资本流入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存在政府债务率门槛效应,即当债务率偏高时资本流入的积极效果将会减弱。作用机制在于,政府债务率偏高会推高国内金融抑制程度,而金融抑制会削弱跨境资本流入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果。上述发现凸显了我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对于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潇 《金融论坛》2014,(5):3-12
本文基于54个国家1970~2000年的有关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大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对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趋于积极,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则有正有负,整体综合动向不十分明晰。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维持经济增长率稳定可能存在冲突。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可以考虑通过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预留政策准备期、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承受状况、防范改革中止带来的相应冲突等措施来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永刚 《金融论坛》2014,(1):36-42,79
本文以33个发达经济体、25个新兴经济体1998~2011年的数据为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金融结构调整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调整既可能促进经济增长、抑制经济波动、减轻金融压力,也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引发经济波动、增加金融压力。基于此,本文建议各国应通过控制外资银行数量和银行外汇资产规模,保持一定水平的存贷款利差和一定程度的银行垄断,确保流动资产规模稳定和公司普通股规模,严格控制其他盈利资产规模和其他计息负债规模等措施来保证金融结构调整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就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是否取决于通货膨胀的水平。基于门限效应回归模型,本文利用中国1952年至2008年的年度数据将通货膨胀作为门限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统计意义上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通货膨胀处于门限值以下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通货膨胀超过门限值金融发展则不再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这启示我们强调金融发展的增长效应时,政策制定者需要将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其发生结构性变化水平以内。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仍有“滞胀”阴影。以油价粮价上涨为标志,显示通货膨胀正在全球卷土重来。而发达经济体的金融调整仍有待时日,新兴经济体则出现新的金融动荡。这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发达国家应当对国际经济局势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尤其是美国不能放任弱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杨晓达同志在《金融研究》1986年12期《适度通货膨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以下简称杨文)中提出了这样两条观点: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必有一定的通货膨胀相伴随着;适度通货膨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2)通货膨胀的原因不仅有"某种主观的失误",而且有"其客观必然性"。如果把杨文中的观点再进一步发挥,不难得出这样两个推论;(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而在经济增长中也必然会产生通货膨胀,(2)中国的通货膨胀并不仅仅是政策失误,而且在客观上也是必然的。我认为杨文中的这些观点不仅在理论上难以成立,而且也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讨论通货膨胀问题对当前的价格改革有着现实意义,本人愿就上述观点与杨晓达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李巍  张志超 《金融研究》2009,(11):19-3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研究不同类型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及如何选择适当的时机实施开放举措是非常有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章首先研究不同开放度经济体股票和债券市场开放对金融不稳定的影响。随后,利用切换系统最优控制模型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最优时点选择。结果显示:股票市场的开放会直接导致不同经济体金融不稳定程度的降低;债券市场的开放会导致低开放度经济体金融不稳定程度的降低,而对于高开放度国家来说,债券市场的持续开放会引致其金融不稳定程度的上升;在确保国内金融稳定的前提下,中国股票市场的最优开放时点为2012年11月末;与此同时,中国应尽快推进国内债券市场的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