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住房商品化的迅猛发展,建筑物区分所有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最普遍的住房所有形态.区分所有人在对这些独立的单元享有专有所有权的同时,对楼宇的共有部分也享有共有空间利用权.当前,我国有关区分所有人之共有空间利用权的纠纷案件日益增多,由于法律依据的缺失和对区分所有法理的陌生,不少案件却被当作了相邻关系处理.因此,探讨区分所有人之共有空间及其利用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科学定性是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前提,但其定性一直是学界的重要争点之一.无论干理论还是实践.现有定性既无法涵盖和诠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特性和理论.又无法理性权衡共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且与我国实际极为不符.从其特性和我国实际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并非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准共有以及互有,实为具有交错性质的新型共有.  相似文献   

3.
于大水 《经济师》2002,(6):91-91,10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多层建筑物发展的产物 ,其概念经历了一个从一元论到二元论再到三元论的演变过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由专有权、持分权和成员权构成 ,其中专有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核心和基础 ,持分权与专有权共同构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物权因素 ,成员权则是管理权  相似文献   

4.
曹晓斌 《经济师》2006,(8):74-74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项重要的民法制度,在现代社会高层商品楼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项制度显得日益重要,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区别所有权利制度,与此相关的民事纠纷也不在法院直接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内等原因,造成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侵权纠纷案件时有发生,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我国第一部《物权法》开始施行,并在第六章中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进行了专章的规定,但其在立法中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物权法》条文,指出其中一些缺陷,并提出部分改正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物权法》中,虽然确立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但其规定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权利归属问题上。本文阐述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权法》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规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一切合法财产。我国民法通则又这样规定,所有权是一种绝对的权利,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都是所有权的一项权能,未经所有权人同意,又无法律依据.非所有人占有、使用、处分他人财物以及获得收益.都是非法的。根据民法通则,所谓资产的处分权,是指所有者依法对所有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的命运的权利。例如,财物所有人将财物出售给他人,  相似文献   

8.
张馨宇 《时代经贸》2014,(6):510-512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面积的减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顶空间权利成为我国刚刚兴起的权利,在我国成为关注的焦点。楼顶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物,赋予一项独立的物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提供的物权类型,楼顶空间权利可有多种表现形态,有的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有的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有的是建设用地使用权,或以地役权的形式存在。此外,基于当事人的约定,楼顶空间权利还可以租赁权等债权的方式出现。不同的权利类型体现了当事人之间对于楼顶空间权利的不同用途。通过文章对几种主要的楼顶空间方式进行,对楼顶空间权利的形态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我国的立法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黄某与孙某某原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2000年11月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房屋产权证登记所有人为孙某某,未登记共有人.后双方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但在协议中并未明确该房所有权的归属.后因此发生纠纷而诉讼至法院,经法院判决确认,该房由黄某与孙某某双方共有,由孙某某居住使用,但此后双方仍未对该房的权属登记进行变更.2003年3月,孙某某在黄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房屋卖给李某某,并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2003年6月,黄某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孙某某与李某某之间的房屋转让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10.
保单是一项财产,其所有权人即保单所有人可以行使保单规定的各项权利。保单所有人在很多国家保险法中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却没有此概念,因此在实务中引起诸多争议。建议我国保险法能增加对保单所有人的规定,以解决保单中诸多权利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所有权边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认为 ,企业所有权由股东及其它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 ,但如何界定企业所有权边界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入手 ,阐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下企业所有权的分配原则 ,是以股东为主导的所有权分配模式 ,股东分权策略是以分权为其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零作为所有权分配的极限  相似文献   

12.
分时度假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法律性质及带给传统物权理论的冲击,已经引起学者的广泛讨论。本文试对所有权型分时度假的所有权性质作出论证,并且分析其对一物一权原则、共有、所有权、所有权分割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时度假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法律性质及带给传统物权理论的冲击,已经引起学者的广泛讨论.本文试对所有权型分时度假的所有权性质作出论证.并且分析其对一物一权原则、共有、所有权、所有权分割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剑峰  方卫东 《经济师》2000,(1):20-21,49
一、对知识产权的简介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毋庸置疑,是当今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之一。从法律的角度看,它是指法律所赋予的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力。知识产权通常分为两部分:工业产权和版权。工业产权(IndustrialProperty),是对专利权和商标权的统称,指法律赋予产业活动中的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依照《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规定,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有“专利、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  相似文献   

15.
所有权型分时度假拥有权其备了物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各项权能.拥有人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每年的固定时段对度假房屋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并排除他人的不正当干涉;同时拥有人还对度假房屋享有转让权、赠与权、继承权、出租权和交换权.这些充分体现了其具备物权的各项权能.因此,所有权型分时度假的性质应认定为所有权纳入物权法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6.
王开国 《经济纵横》1993,(12):35-38
<正> 改革传统的国家所有权制度,使其成为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财产权利,就是要确立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制度。一、国家最终所有权的涵义及其意义国家最终所有权是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资本及其权益,但不直接拥有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在存续期间内对国家投资和企业负债构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享有以其名义独立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和权利。国家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对企业的国有资本及其权益进行所有权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依法支配和经营的法人财产。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国家以其投入的国有资本承担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中国进口铁矿石定价权缺失问题,构建了企业间部分交叉所有权下合谋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对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文中简称“两拓”)及巴西淡水河谷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拓”部分交叉所有权有利于其合谋,也有利于其与巴西淡水河谷合谋。国际铁矿石巨头企业合谋实施超高定价是导致中国进口铁矿石定价权缺失的根本原因;国际金融巨头对铁矿石巨头企业的部分交叉所有权及操纵行为应当引起反垄断当局的重视。笔者认为,中国应从完善反垄断立法、加强反垄断执法和国际反垄断合作三个方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实行了30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弊端逐步显现。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土地产权研究的意义和改革的复杂性,然后探讨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土地产权由国家所有权、农民占有权、使用经营权三部分构成。最后指出改革的实质是完善与发展,坚决反对农村土地私有化,并提出了与其关联的社会保障、税收制度、户籍管理等要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9.
所有权型分时度假拥有权具备了物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各项权能。拥有人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每年的固定时段对度假房屋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并排除他人的不正当干涉;同时拥有人还对度假房屋享有转让权、赠与权、继承权、出租权和交换权。这些充分体现了其具备物权的各项权能。因此,所有权型分时度假的性质应认定为所有权纳入物权法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现代企业理论是一个运用现代经济分析工具和经济思想的理论集群,本文将他们有关企业所有权的主要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马克思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对人力资本说颇有启发;进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与队生产学说的分析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过比较,可以从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对资本所有权的批判和对企业主收益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