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消费者网上冲动购买行为是计划性的,而非多数学者所指的“非计划性”购买行为。影响消费者网上冲动性购买的相关因素包括刺激因素、个体性质及限制因素。购买过程是一个短暂复杂的心理过程,构建冲动性购买行为过程模型可为网上店铺引导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占据产品销量30%~50%的传统冲动性购买现象同样发生在因特网上,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涉足因特网,如何利用网站来吸引消费者和刺激他们产生冲动购买欲望,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有关在线冲动性购买行为方面的研究在国外也刚刚开始起步。试图以传统冲动性购买研究为线索,对现有的冲动性购买展开分析,并重点探讨在线冲动性购买形成机理,指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该领域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近几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计划购买率减少而非计划购买上升。本文针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进行分析,以便针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1)
移动端购物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大学生群体更是移动购物消费的重要力量,受各方面的影响更容易进行冲动性购买。为此,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影响大学生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因素,分析发现移动购物平台的价格优惠与折扣、个性化推送、高效物流上门送货、真实而可靠的评论、界面及商品包装美观程度等因素,都对大学生的冲动性购买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进而提出移动电商可通过相应的营销手段,来引导大学生群体在移动购物平台上的冲动性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线互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在该研究中在线互动被分为感知控制、感知响应、感知互助和感知个性化四个维度。研究得出感知控制对消费者空间临场感和心流体验有显著影响,感知响应对空间临场感和社会临场感有显著影响,感知互助对社会临场感有显著影响,感知个性化对心流体验有显著影响。空间临场感对冲动性购买具有间接影响,社会临场感对冲动性购买既具有直接影响又具有间接影响,在两者的间接影响中,心流体验分别充当了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感知风险对网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感知风险的定义、维度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B2C网络商店形象对在线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在该研究中,将网络商店形象划分为网站形象、商品形象、服务形象、便利形象和安全形象五个维度,将消费者购买行为分为目的性购买和冲动性购买,以消费者的虚拟体验和感知价值两个衡量消费者感知的变量为中间变量,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网络商店形象的五个维度对两种购买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网站形象、商品形象和服务形象对虚拟体验有显著的影响;商品形象、服务形象、便利形象和安全形象对感知价值有显著的影响;虚拟体验可以激发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感知价值既可以促使消费者的目的性购买,又可以导致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2)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逐渐由传统的购买习惯向网上购物转变,同时消费者网购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主动性、理性化的特征,唯品会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目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剖析唯品会消费者行为是着眼于研究网络消费需求特点、内容和特征,分析影响网络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和购买过程,从而探索和研究唯品会电子商务应当如何进一步制定营销策略,来适应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以吸引和促进顾客消费,继续保持唯品会市场优势地位,获得持续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混合型消费行为的企业有效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水芬 《经济管理》2005,(17):48-51
目前许多学者对消费者网上的购买行为进行了专门的分析,有的认为会出现完全数字化的消费者,有的企业在互联网上设置了网络渠道专门为网络购买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但笔者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非表现出单纯的网上购物或传统消费,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选择的是更省时、更省力、更便捷、更好感觉(互动、体验等)的网上和网下混合的、错综复杂的购物方式。企业应当把握这一特点,进行有效营销。  相似文献   

10.
网购过程中服务接触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7,(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产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作为主要的消费方式,他们认为网上购物可以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也可以享受送货上门带来的便利。文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网购过程中的服务接触点及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服务接触点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消费者规避消费风险而且能够帮助商家更好地经营。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交易成本的消费者网络购物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网络购物中的交易成本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交易成本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假设,运用PLS—SEM模型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研获取的数据,对消费者网络购物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购买频率和不确定性显著地影响交易成本,不确定的影响作用较大,并最终对购买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会员积分制是目前零售业普遍采用的一种非价格竞争策略,其对于销售的作用也日渐受到经济学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采用大连市某一知名大型购物中心会员购买记录的扫描数据,对会员积分制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积分能够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积分弹性及交叉积分弹性表明,一种商品的积分促销不仅增加本商品的需求量,而且对其他商品的销售存在正外部性。积分促销可以起到与价格促销同样的作用;本文进一步得出积分与价格相互替代性的大小,为厂商在两种策略的权衡使用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模式的比较入手,对家庭农产品购买的主要特征、决策方式及购买行为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四川安县城镇家庭购买畜禽产品的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对影响家庭农产品购买行为的选择因素进行了验证,在对霍金斯的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家庭购买农产品的行为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农产品购买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4.
自愿的在线反馈行为是网络消费中的普遍现象,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即公共品的私人自愿供给。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消费者自愿进行在线反馈的动因,并相应探讨私人自愿提供公共品的原因,本文以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自愿在线反馈行为的效用模型,并利用网络问卷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愿在线反馈行为是消费者在效用和成本之间理性选择的结果,公共品的私人自愿供给方式具有理性基础。本文拓展了传统效用函数的内涵,深化了对公共品私人自愿供给和马斯洛动机理论的认识,也为网络消费平台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创新接受理论的基础上,从渠道特性和个体特性的角度建立我国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假设模型,并通过网上调查,运用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感知网络购物有用性、感知网络购物容易使用、消费者网络经验、收入和体验型购物导向是决定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宁连举  孙韩 《技术经济》2014,(3):54-59,96
用在线负面评论的内容相关性和专业性衡量在线评论质量,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从在线负面评论的负面程度、数量、内容相关性和专业性4个维度,研究了在线负面评论对网络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建立了在线负面评论与网络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检验了网站类型在该模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线负面评论的负面程度、数量、内容相关性和专业性正向影响网络消费者浏览网站时的感知风险,进而影响其购买意愿;网站类型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相比在团购网站上购物,消费者在非团购网站上购物时受在线负面评论影响产生的感知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结合交易成本理论与其它影响因子(如产品品质、知觉风险与知觉价值),试图发展整合型研究模式以探究网路消费者行为。实证分析方法主要运用叙述性统计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与路径分析。研究发现网路服务品质、产品品质与交易成本均对于知觉风险与知觉价值存在显着的地影响效果。其次,知觉风险与知觉价值也会对网路购买意图产生显着影响效果.此外,实证分析结果亦显示网路服务品质、产品品质与交易成本均可透过知觉风险与知觉价值,对于网路购买意图产生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强制性标签政策可能对转基因产品的消费和贸易产生很大影响,其程度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转基因标签对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超市实际销售数据分析转基因食用油强制标签政策的实施是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发现标签政策实施后转基因食用油的市场份额下降,下降幅度虽然不大但统计学上显著.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proposes an integrated forecasting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both first purchase diffusion and replacement component of sales in predicting multi-product diffusion patterns. The model consists of a two-stage procedure that customers undertake during purchase occasions according to a diffusion process or replacement process, and at each occasion, they make purchase incidence decisions and product choices according to a choice model. By incorporating various exogenous factors in the choice model, the model can identify the impact of each factor on customers' purchase incidence decisions and choice decisions among various product sub-categories. This approach enables us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process of customers' purchasing behavior and to separate total sales amount into sales to three consumer segments: first-time buyers, customers who repurchase the same product category and customers who change their previous product category. We applied the proposed model in the forecasting multi-product framework; forecasting sub-category level automobile sales and brand level mobile terminal sales in the South Korean market.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incorporating the replacement components into the multi-product diffusion framework is useful not only in understanding the demand interaction among automobile categories and among mobile handset brands, but also in producing more accurate long-term sales forecasts compared to previous multi-product diffusion models.  相似文献   

20.
借鉴国际消费者信心指数理论,首次对中国消费者信心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编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并对中国不同特征消费者关于经济发展、就业形势、物价水平、购买住房、收入增加、家庭物质生活等方面的信心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