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常发生语义重叠现象,即词汇对应关系。但是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同一动物词汇产生不同联想而赋予不同文化内涵,因此,研究和发掘动物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语言功能,在跨文化交际及翻译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采用大量的实例,探讨英汉动物类象征词的语义差异现象,指出动物类词语的内涵在不同的文化中不同之处以及不同动物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博 《中国外资》2009,(20):232-232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这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本文就归化和异化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要求译者在忠于原作者和忠于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范新 《中国外资》2013,(24):279-279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其中,商务英语作为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媒介,在商务舞台上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故在商务英语翻译之中需要注意文化转向。本文主要就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转向的原因和相关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促进商务英语的准确翻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阐述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以及经贸英语的文体特点,作者从经贸英语的词汇翻译到句子翻译详细论述了如何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到经贸英语翻译实践,使译文双方能够达到最大化地实现语义和文化上的信息对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都集中在西片的汉译上,而对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的研究却很少。随着中国电影业的蓬勃发展,不断有中国影片在各电影节受到好评并获得各种奖项。中国电影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就变的十分关键了,优秀的译名能跨越文化障碍,更好的宣传影片,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所提出的多元系统翻译理论,是西方当代翻译理论中文化学派之研究范式的理论源头和学理基础。在此理论视域下,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对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是将翻译文学视为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子系统,重视描述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化中的接受与影响,最终将翻译研究引入文化研究这一更广阔的新领域。佛典汉译之于中国文化与思想,影响巨大,而与其相关的翻译文学之于中国文学与语言,其迹亦显。故联系此二者,试以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分析佛典汉译,以期发现其翻译策略的文化原因及其翻译文学对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翻译一些有关中华文化的名词时,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的情况下追根溯源翻译出这些名词所蕴涵的文化深意。文章通过剖析如何正确翻译有关中华文化的一些名词,以实例说明了对有关中华文化名词翻译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化术语"科学"一词翻译进入中国并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被接受,对国人的思想乃至学术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文化术语"科学"在中国的接受语境下产生了新的语用内涵,语用意义进一步扩大,从意指自然科学及其分支扩大到充当价值判断的标准,一直以来无形地影响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对待"科学"的态度和追求。通过追溯"科学"一词的语义渊源以及该词翻译进入中国社会语境时发生的语用变化,还"科学"以本来面目,可以客观辩证地看待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的价值和不足,避免唯科学论。  相似文献   

9.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方式。语言是文化观念、思维模式的表现形式。毋庸置疑,英语汉语两种不同语言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不同的文化理念。通过英汉思维模式之间的对比,探讨了不同思维模式下的不同语言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对翻译的影响,提出译者应当竭尽自己所能去挖掘英语和汉语的深层意义,摆脱语言在意义及结构上的束缚,最终达到一种“最贴切的自然对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冲突在翻译中历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文化冲突表现得尤为明显。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极具艺术性和审美效果的,但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其翻译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译文读者是作品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之一,有能力采取有效的手段,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审美层面对译文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1.
花旗、汇丰及三菱东京银行文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旗、汇丰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作为当今银行业的三大巨头.之所以取得长盛不衰的奇迹,除了始终奉行开拓创新的发展战略外.还和它们卓越的银行文化所产生的“文化生产力”分不开。比较三家商业银行的文化,探讨国际先进银行文化的特点.对我国商业银行文化建设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在唐诗中出现的一些植物名称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是汉语文化负载词的一部分,译者想准确地翻译这些词汇并非易事。许渊冲是唐诗英译的成功典范,他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可供其他译者学习与效仿。本文将把由许渊冲英译的《唐诗三百首》一书中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名称作为研究对象,意在分析与总结许渊冲在英译此类词汇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田品晶 《中国外资》2013,(22):263-263
随着我国假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式下就对于翻译人才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为高校,培养现在大学生的翻译能力就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根据课堂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疏导,促使大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将文化和翻译、文学和学术等方面紧密的联系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我们高校的整体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成本既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社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许多方面对我们产生着无法回避的影响。人从本质上都是经济人。每一个人在从事社会活动的时候,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成本核算,都有一本投入产出的账。物有成本,事也有成本;经济有成本。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乃至社会生活都存在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许多事物都被深深打上成本分析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往来的日益频繁,迫切需要相互理解湘互学习.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归化"与"异化"是缓和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归化"译文出现频率往往较高,然而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适度增加"异化"翻译的运用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外来文化的接受不无裨益.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很多,但这些文章更多是停留在语言研究的层面,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相似文献   

16.
吕琴 《金卡工程》2009,13(5):20-21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西方独特文化中的产物,它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则是东学西渐的结果。宪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必然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即支持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结构。通过对西方和中国宪法的社会基础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阐明近代宪法为何最先产生于西方,探析近代宪法在中国产生的缘由,对准确把握宪法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这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本文就归化和异化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要求译者在忠于原作者和忠于读者之问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迭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汉字的词源上考证“文化”一词,最早的来源是“人文化成”,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伦理本位,因此文化的含义亦由社会伦理而来。在西方,“文化”(culture)一词产生于拉丁语,作为动词(colere)派生词,它的原意是指对大地的耕作。与古代西欧人从认识自然转而认识自身的逻辑相对应,“文化”一词也产生了转义,将培养人们参加公共生活所必需的品质和能力的意蕴,逐渐纳入文化的范畴。“文化”一词,由此又具有了培育、发展、养成的含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定义的文化概念,则包括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达 《上海保险》2012,(6):8-11
我们都知道,在国际贸易中,往往最差的国家输出原料和劳动力,三流的国家输出产品,二流的国家输出技术,最棒的国家输出文化。历史上任何一个称霸一时的国家都是以输出文化而立足于世的。从古代的希腊、罗马、波斯、埃及、中国到近代的英国、现在的美国都是如此。独特的、优势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产业甚至一个企业长久生存、发展壮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推介词 王岳川教授在当代学术界是一位富有独特造诣的学者。他在文艺本体论研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研究、文艺美学与文化研究、西方文化思潮与重建东方文化身份等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他的诸多著述思维跨度很大,又兼有充分的思想深度,我每次读来,都感为之一新。他提出的许多学术问题,例如文艺研究中的本体论意义,现代性与当代文化价值建设,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的跨文化对话,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21世纪中国文化命运等,都是当代学术的前沿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他阐发的见解,在当代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