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雷 《经济师》2015,(5):33-35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北京市集体林权改革和林地流转的现状和特点,分别用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农户参与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林农参与林地流转的意愿的主要因素:家庭林地和农地面积、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的林业收入、对林地流转的认识程度、林地流转的容易程度及对森林资产评估的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提高北京市农户林地流转意愿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权流转的多维动因分析与激励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南方集体林的绝大部分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责任制催生林地流转,小规模林地经营状况为林地流转创造条件。当前,林权流转呈加速趋势。林权流转的动因包括三个层次,劳动力城镇化转移、林业的比较效益低、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微观层次原因,林地规模经营、林区经济发展等中观层次原因,林业实现国际化、林区家庭承包制继续稳定发展、国家的政策法律等宏观层次原因。所以,可以选择以下路径激励林权流转的加速:稳定和强化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强调承包权能的独立存在;加强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设;建立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系市场;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转变农户传统经营观念。  相似文献   

3.
论林地流转中的制度失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蔡志坚 《经济与管理》2010,24(12):77-80
当前南方集体林区在林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失衡现象,如不规范的私下流转、基层政府过度干预、采伐限额制约林地流转、林地转让价格偏低以及抵押困境等。制度失衡的原因主要是林地产权制度的残缺、林地流转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及当前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不利于林地流转制度效益的发挥等。因此,亟待对林地流转方进行生态补贴,加强对基层政府的权力制约,完善林地流转制度,改善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以促进林地流转。  相似文献   

4.
在以明晰产权为主体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推动林权流转,可以加速实现林权所有人的效用和收益,促使生产要素的配置由低效率向高效率方向流动.林权流转的实质,就是产权优化配置的过程,即发挥林业产权的可分割性和可转让性,经由市场价格机制作用,来获得更大的效用和收益的动态过程.文章在充分诠释以林地使用权为代表的林权流转的内在机理后,结合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流转的实践,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权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集体林区的延伸.促进林地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制度创新.本文分析了森林资源产权的涵义、性质,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障碍,并提出了与市场化流转相适应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路径.  相似文献   

6.
陶进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45-46,204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利是:为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用地空间;为小产权房屋的解决,宅基地的流转,户籍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提供配套的法律依据,缓解目前高房价造成的住房困难,解决众多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让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减少征地纠纷和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弊是:耕地可能大量流失,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对国有土地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难以支撑其正常运作。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注意的问题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要符合“三规”要求和“三个集中”原则;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必须遵循土地用途管制规则;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通过城乡有形土地市场公开交易;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必须归集体土地所有者集体经济组织并依法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7.
采用特征价格模型,判别区位特征和产权特征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的影响程度,深入探究农村集体建设流转市场建立的障碍因素。模拟结果显示:区位因素中,繁华程度、道路通达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基础设施完善度提高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分别提高11.3%、10.1%、7.3%、5.9%;产权因素中的使用权能、处置权能、占有权能的完整,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分别提高40.8%、13.4%、8.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建立过程中,政策上要从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手,逐步改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条件,并从法律上明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赋予占有、使用和处置权能,依靠市场经济手段,激活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中集体土地市场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中,集体土地流转已势不可挡,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时机日趋成熟。为了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收益,必须维护集体土地产权权能的完整性。在城镇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一样,其使用权也可以有偿转让,流转收益在村集体、地方政府、土地承包者三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村集体获得的收益必须用于社会保障;地方政府获得的收益必须用于农业投入。要正确处理集体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关系,把集体土地流转与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从产权角度出发解决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我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繁多,其根本原因乃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残缺,产权流转不畅,农民的产权主体地位不明晰。本文提出要解决目前我国枉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明确产权主体,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从法律上强化对集体土地产权的管理,朝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多元化的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   

10.
林权流转的效率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林权流转实际上是林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和发展,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林地的规模经营,提高林地的经营效率,促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本文阐述了林权流转的现势性;分析了林权流转的现状:虽然最近两年林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但从现实的流转效果来看,林权流转的比例偏低,流转效率低下,通过对制约林权流转的因素解析,提出了提高林权流转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记者近日获悉,国家林业局将制 定出台《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开搞活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利用。在依法执行采伐限额制度的前提下,森林经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调整每年的采伐量,使其在经营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国家林业局还将制订《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条例》,通过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真正的主导作用,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有利于林业发展的方向流动,优化森林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盘活集体森林资源资产,保障国有森林资源出资人的收益权…  相似文献   

12.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政府亟需创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法,探讨了中山市调研各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省—城乡"二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和协调好"政府—农村集体—农民"三方利益关系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在新时期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本文针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的产权原因,从耕地保护和产权角度提出了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建议,奠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依然面临林权流转不规范、林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和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障碍。总体看,应在经济先发地区推广林地"均股均利"政策,在经济后发地区继续推行分林到户政策及构建林业发展和森林碳汇联合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完善林业服务体系,强化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规范林木采伐限额管理。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通过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建立林地要素市场,在发展农村土地产权市场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于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提出从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合理调处、及时化解农地产权纠纷,完善管理、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市场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培育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并探讨在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的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吴月芽 《经济地理》2005,25(3):401-405,410
在现行政策法规下,我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原则上是禁止入市流转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的趋势日益明显。文章从理论和现实基础两个方面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的可行性作了探析,并从培育市场主体、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运作制度、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流转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只有国家征收征用和集体组织内部流转两种合法形式。但实际上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城市郊区。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驱动力,认为驱动力包括三个不同主体的驱动力,即国家征收征用驱动力、农村集体组织转用流转驱动力、农户自发流转驱动力,主体不同驱动力不同。  相似文献   

18.
黄嘉义 《经济论坛》2011,(12):134-135
目前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不明确,导致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处于被动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本文从产权制度、流转主体、收益分配等方面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乱象,并从农民权益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和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刊》2013,(Z4):48-57
苏州模式:存量用地流转、乡镇企业改制驱动型苏州集体土地流转的初衷是为了配合乡镇企业的改制,主要是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1996年苏州市政府出台《苏州市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苏州市城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所在的镇以及国家、省级开发区范围外的存量建设用地可以流转。规定"对集体建设用地(不含村民建房宅基地)实行使用有偿和有限期流转制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组织和用地企业是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交易的积极推动者,地方政府是集体建设用地能否直接流转交易的关键决定者。在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行为不能根本杜绝的现实基础上,地方政府应变堵为疏,规范交易双方行为,调整市场秩序,建立中介组织,降低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