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含量高、 环境污染少的典型产业,在节能、 减排和提效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有效集聚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中国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各省份高技术产业全行业集聚水平、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集聚水平和不同集聚模式对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而言,高技术产业全行业集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从不同集聚程度来看,平均集聚水平较高的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倒U型关系,其他三大平均集聚水平较低的行业,集聚影响不明显;从不同集聚模式来看,相较于多样化集聚,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更能促进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但当专业化集聚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转移,进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尚未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这必将影响其产业集聚和竞争力。通过分析生产服务业对产业集聚和专业化的影响,提出发展生产服务业是提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集聚度与生产专业化的必然选择,并提出发展生产服务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纳入空间效应对双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改进,用于估算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制造业集聚的聚集效应、拥挤效应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净效应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聚集效应为1951%,拥挤效应为896%,净效应为1055%,即制造业集聚有利于绿色经济效率的改进;(2)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阶段,随着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U型变化,而随着制造业集聚的空间等级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趋势;(3)异质性组合分析表明,经济发展不同水平阶段下,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和空间等级水平的变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不尽相同,表明中国城市在制造业集聚的路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6-2009年江西省11地级市20个制造业构成的时间—地区—行业的三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的关系,并运用新地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拐点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追求经济增长最大化时,加工制造业较非加工制造业需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非加工制造业较加工制造业需要更高的集聚水平;要素禀赋高的鄱阳湖地区较要素禀赋低的非鄱阳湖地区可以达到更高的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水平;江西省11个地区的产业集聚、专业化水平远没有达到经济增长最大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东北城镇化进程中产业集聚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三省城镇化发展必须从量的扩张进入质的提升阶段。通过优化东北三省城镇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空间优化;发挥大城市带动作用,利用大企业、大项自带动形成产业集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制造业已显现出较高的集聚水平,东部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域;(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特征及时空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分工格局在中国基本形成;(3)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作用开始显现,部分制造业呈现由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别于广义创意产业的工业设计产业,为城市设计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实证基础。整合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计算城市工业设计产业综合竞争力,利用区位熵等指标分析其相对集聚程度的时间演化趋势。结果发现:1工业设计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当地制造业,中国设计产业有向更多省份分散集聚的趋势,但在省内则有向少数城市集聚的趋势;2城市设计产业相对集聚程度与产业综合竞争力大致相符,不存在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但相对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3国家应重点扶持区域性或省级工业设计园区发展,避免中小城市工业设计园区泛滥。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4-2013年共十年数据,对我国27个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程度、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利用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整体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但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中高技术行业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形成优势最有潜力的行业;(2)我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变化不大,但其总额提升速度迅猛;(3)我国制造业的平均产业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其大小程度及变化趋势在不同行业之间有着明显差别;(4)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FDI渗入程度越高,产业集聚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此外,FDI与产业集聚间存在交互效应继而正向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提升;(5)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也显示FDI、产业聚集、国际竞争力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以昆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推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而产业集聚是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产业转移的选择性和产业集聚的相关性,能刺激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影响到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变迁过程.本文通过对昆明市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明确指出:要推进昆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须积极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对威廉姆森假说和开放性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而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没有显著影响;(2)产业多样化集聚对跨越城市群规模门槛和处于所有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3)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效率;(4)在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中没有找到支持威廉姆森假说的经验证据,但从产业多样化集聚视角验证了开放性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修正的E-G指数和集中度模型,研究中国重工业特别是石化产业集聚演进规律,并通过SPSS回归模型对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重工业产业集聚水平出现下降,石化产业集聚变动显示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总体来看,石化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石化产业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处于高集聚;中游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处于中度集聚;下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处于极高集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则处于中度集聚。从完善石化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在促进集聚提升的同时应关注规模经济效益问题;中游的炼焦及下游的化学原料制品业应强调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加速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下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在提升产业集聚过程中应注重质的积累,规避规模不经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别于广义创意产业的工业设计产业,为城市设计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实证基础。整合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计算城市工业设计产业综合竞争力,利用区位熵等指标分析其相对集聚程度的时间演化趋势。结果发现:①工业设计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当地制造业,中国设计产业有向更多省份分散集聚的趋势,但在省内则有向少数城市集聚的趋势;②城市设计产业相对集聚程度与产业综合竞争力大致相符,不存在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但相对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③国家应重点扶持区域性或省级工业设计园区发展,避免中小城市工业设计园区泛滥。  相似文献   

13.
孙辉 《时代经贸》2011,(18):13-14
测度了医药产业区域集聚水平,结合三大判别准则进行筛选,发现医药产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且主要集中于东部省份。构建医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测度竞争力水平,总体来看,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产业竞争力递减的格局。经实证研究得出,产业集聚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且作用明显。最后提出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及集聚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05—2009年浙江省制造业3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定量分析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浙江大部分制造业的产业集聚会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但是也存在部分制造业的集聚对其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且其中多数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为此,文章提出了差异化看待和发展产业集聚,进一步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集聚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本文在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率指数等分析工具,详细研究了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集聚规模、地理集聚程度与变化动态以及空间分布水平与转移趋势,对不同类型行业的集聚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结论对于当前制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及面板门槛模型,从整体趋势、时间效应及非线性结构3个方面分析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差异与城市生态效率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及多样化集聚会在短期抑制生态效率提升,但长期促进作用显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改进效果相比单一产业集聚更为显著;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生态效率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且存在集聚最优值;城市规模对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城市生态经济规划建设中,应加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投入力度,关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根据城市基础条件制定相应的产业转移战略,且不可集聚过度,注重发挥产业集聚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催化了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演变趋势。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和空间基尼系数指标测算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根据测算结果,需要进一步诱导和推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产业梯度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均可凭借自身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入驻,并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沿海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要注意过度集聚和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演化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物流外置,促使了物流服务业的兴起。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供应链管理的实现要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制造业的发展是物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联动关系一般遵循物流环节分离、物流产业分离、两业集聚联动、两业扩散联动的演化路径。本文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所进行的协整检验表明,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物流业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国家发展第一动力,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关键途径之一,研究二者关系有利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全产业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多种空间矩阵分析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具有阶段性特征;(2)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从溢出效应来看,多样化集聚对经济水平相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应加快发展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提高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多样化集聚对相邻区域创新效率的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区位基尼系数、MHH1指数反映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总体态势,发现制造业集聚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剖析六大典型制造行业空间集聚过程中资本、劳动生产效率变化特征,发现并非所有制造行业生产效率与产业聚集程度成正相关,某些地区制造行业的过度集聚导致效率损失,故应调整生产要素配置策略,或进行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