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一些学者提出的内外经济失衡的关系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外部经济的失衡虽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但并不必定导致内部资产价格的高涨。因此在政策选择上,要避免面对外部经济失衡采取一些应对内部经济失衡的政策工具来调节内部经济增长过快问题。同时,出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产价格时间序列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考虑,政策制定极有必要考虑资产价格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旭 《银行家》2008,(5):62-64
一季度A股经历大幅度调整,而大量限售股解禁带来的市场供需失衡使调整深度超出预期.证券市场短期内由于难以承受巨大的资金供给压力,只能依靠上市公司估值中枢快速重排应对失衡的供求关系.当前的估值水平可能还未达到新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来10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变化进行了观察,注意到多国外汇储备下降。究其原因,既有外部因素如外部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有内部因素如各国的发展模式,还有估值效应等计算因素。当然,每个国家还有其独特性。外汇储备下降可能会通过货币层面带来经济紧缩的风险,更可能引起人们的预期变化,形成对该国的负面冲击。因此,本文提出了外汇储备规模上的"刚性"特征,并进而分析了如何在政策、管理等方面应对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外部均衡调节中的估值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金融一体化促进各国对外资产与负债迅速增长。资产价格的非预期变化使一国对外净资产更多地暴露于资本收益和损失风险中,因此,如何实现有利于一国外部均衡的估值效应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对估值效应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方法进行梳理,并对我国对外净资产变化中的估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存在负的估值效应,表明我国通过经常项目盈余所聚积的大量资源正在不断地向国外无偿转移,这就要求对外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开放宏观经济学认为一国的外部财富是贸易调整的结果,但是随着各国持有外部资产负债总量的迅速攀升,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所产生的估值效应对外部财富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近年来,众多学者基于估值效应发展了一个新的外部调整渠道——金融调整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一国外部失衡调整的理解和认识。本文试图系统地评述这一外部调整机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所有关注中国国际收支以及全球失衡问题的国内外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曹辉  张士云 《海南金融》2010,(11):10-14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我国连续多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央行被迫增发基础货币致使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在内外失衡时的作用受到影响。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VAR模型验证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货币冲销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杰  谢明 《济南金融》2007,(9):20-23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的原因,并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在长期内存在着内生性的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的原因,并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在长期内存在着内生性的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纪敏 《金融研究》2009,(6):31-43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外部冲击通过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货币冲击三条渠道对国内价格波动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外部冲击导致国内价格波动的背后,反应出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增长方式不合理、资源价格和汇率弹性需进一步增强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的货币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中美两国货币冲击和产出波动对本国及他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SVAR计量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经济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实际产出相互促进,一国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虽然对本国产出增长有利,但是会给他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物价水平带来不利冲击,相比之下,美国货币扩张带给中国实际产出的负面影响更持久.中美两国需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降低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合作,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是调整外部失衡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两次重大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回顾,发现在失衡持续时期,经济体内外部目标的不一致以及国际货币政策不协调是影响相关各国调节决心和调节效果的重要原因。理论模型表明,在当前的货币金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货币稳定缺乏有效保护,货币政策不得不参照发达国家并实行"相机抉择"的管理。这影响了外部调整的效果及失衡国调整的积极性。加强国际货币协调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是缓解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Log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货币供给因素、投资因素及资本市场规模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较大.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货币供给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负向冲击效应,投资因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健全银行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9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1季度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显著的产出效应,说明我国现阶段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基于需求角度对我国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三条传导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为:"投资路径"和"消费路径"有效,但在不同传导环节上的传导效果存在差异.从总体上看,"投资路径"的传导效果较"消费路径"更为显著."净出口路径"发生阻滞和逆转.基于此,本文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疏通传导路径、增强我国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ROC曲线分析银行业短期流动性风险的预警能力,选取外汇占款、年末效应、存贷比、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和货币净投放5个指标进行判别比较,发现外汇占款、年末效应、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具有比较好的预警效果,货币净投放指标与其作为一种预警指标,不如把对其的曲线分析看作是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5.
张伟锋 《时代金融》2014,(5X):60-61
本文运用ROC曲线分析银行业短期流动性风险的预警能力,选取外汇占款、年末效应、存贷比、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和货币净投放5个指标进行判别比较,发现外汇占款、年末效应、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具有比较好的预警效果,货币净投放指标与其作为一种预警指标,不如把对其的曲线分析看作是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宏观经济基本面将面临经济增长由复苏走向扩张、物价预期由通缩走向通胀、货币供给由内生走向外生的三大转变。由此,货币政策可能在适度宽松基调下有所收紧。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债市机会与风险并存,投资者需要在债券品种、期限和等级方面做出谨慎选择,以应对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潘伟 《金融与经济》2021,(7):38-46,90
根据美联储数据特征构建LT—TVP—VAR模型,从加息和缩表两个层面实证研究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将主要通过流动性供给冲击和跨境资本流动渠道导致我国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上行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有限;美联储缩表的目的是回收过剩流动性,并促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短期内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其长期外溢效应取决于缩表的速度和力度.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市场外溢影响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要积极应对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外溢效应,提升金融市场应对非预期冲击的能力,防范外部冲击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进而对人民币供给形成冲击,即产生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强度及其传递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具有比较稳定的货币供给效应,这一效应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而有所增强;从传递效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作用效力较弱,而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联性很强,说明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在人民币汇率作用于国际收支这一传递环节发生了较大减损。为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不利扰动,近期首先要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监管,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预期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其次是推进中国的外汇储备形成机制改革,切断或弱化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传递路径。从长远来看,要增强人民币汇率的调节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内外部因素冲击,监管机构和银行内部加对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流动性比例为度量指标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6年半年度财务数据和部分宏观经济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内部影响整体上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要相对大于外部影响因素,广义货币供应量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央行货币政策对大型及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王飞 《西南金融》2012,(3):10-13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财政赤字政策经常化了,那么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是不是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呢?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在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联系机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两者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运行轨迹,对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财政赤字政策与货币供给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是导致我国通胀发生的主要原因,相反"倒逼机制"引起的信贷扩张才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