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的33个牧区旗县草地退化状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综合验证气候与放牧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内蒙古草地退化总体上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一过程中,气温升高带来的干旱对草地退化有显著影响,单位草地承载牲畜数量过多也是牧区草地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不断努力下,部分牧区当前的草地退化趋势得到了很好的抑制,气温逐渐增加是这一地区的客观规律。因此,在继续探索"以草定畜"的有效政策执行路径的基础上,必须将研发、推广适宜的抗旱草种作为重大课题进行持续的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2.
乌蒙山区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区,开展植被变化相关研究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监测NDVI变化趋势及显著性,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NDVI时空变化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00—2015年乌蒙山区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变率为0.007 1/yr;植被环境改善是空间分布的主体,68%的区域发生极显著改善,28.62%的区域呈不显著或显著改善趋势,3.38%的区域发生不显著退化;NDVI空间变化与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驱动因子按作用强弱排序为气温、高程、坡度、人类活动和降水。针对NDVI变化趋势,建议坚持NDVI改善区的自然因素动态监测,在NDVI退化区因地制宜调控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3.
草地是牧民基本的生计资产,也是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然而,严重的草地退化威胁着牧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维持高度可变的、脆弱干旱环境中的自然资本是发展绿色经济的要求。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原牧区的主要牧业制度变迁,分析其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及其路径,以探讨在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下如何在不减少草地自然资本的情况下发展畜牧业。研究揭示,牧业制度变迁通过"分畜到户-牲畜增加-公地悲剧"、"分草到户/草地确权-草地细碎化-围栏陷阱"以及"三权分置/草地租赁-不完善契约/产权不安全-草地过度利用"三条路径影响草地退化。"交互规模"理论解释了草地细碎化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面上调研资料、定点观测数据以及自然试验证据支持了以上假说。研究表明,采用适合地区特点的确权方式、规范草地租赁市场以及减轻草地细碎化从而提高"交互规模",可更好地平衡牧业生产中的"劳动力-草地-牲畜-生产性资产-水资源",促进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及“镰刀弯”等生态政策实施以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探究各类驱动因子对区域植被覆盖的影响,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归纳了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地形、农村居民点分布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驱动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 19年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分区看,农区植被覆盖度最高,其次是半农半牧区,牧区植被覆盖度最低。全区植被覆盖空间变化趋势较为稳定,96.63%面积植被覆盖无明显变化,2.07%面积植被覆盖极显著改善,1.30%面积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基本无退化区域。结论 (1)植被覆盖度与降水、气温因子正向相关,降水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高于气温。(2)高程、坡度和农村居民点密度均与植被覆盖度正向相关,其中农区人类农业种植活动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生产建设活动的负向抑制作用。(3)林地和作物种植面积长势的增加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退耕还林”和“镰刀弯”生态实施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但“退牧还草”生态工程效益有待提高。应注重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与预警,充分发挥生态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优化生态工程实施结构,提高生态脆弱区抵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内蒙古草原牧区33个纯牧业旗县两次草地普查的数据资料和相应统计资料,对草地退化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牧区草地退化的严重性,分析论证了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解决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恶化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述历史因素对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影响,简介自然因素导致的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植被稀疏,气温连续上升,湖水位持续下降,湖水含盐度、矿化度不断增加,湖水碱性程度不断增加,湖底沉积物增多,鸟岛成为半岛致使鸟类大量迁徙,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沙尘暴灾害加剧,湖区周边地区沙化面积扩大。指出,人类活动又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开荒毁林、植被退化,草场退化、牲畜超载,农田质量下降、土地盐渍化,水质污染,化肥、农药污染,湟鱼资源日渐枯竭,珍稀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以及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是合理利用草原的基本制度,是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的有效措施。长期以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疆草原牧区人口不断增长,牲畜不断增多,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增强,加之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以及特定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制约,草原超载过牧,退化严重,生产力和牧草品质大幅度下降,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8.
<正>3年前,新疆可利用的7.2亿亩天然草原中,8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近40%严重退化,部分夏牧场、冬牧场因为超载过牧,草地生产力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原保护工作成了大事。而今,新疆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10257万吨,较上年增加6.9%,全疆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0%,较2012年增长4个百分点;主要牧区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为19%,较2012年下降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NOAA-AVHRR的黄河源地区草地变化与人文因素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2-2000年NOAA-AVHRR数据,研究了黄河源地区草地变化的过程和模式.同时,通过对1992-2000年社会经济数据的分析,对黄河源地区人类活动的强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结果显示,在1992-2000年间,黄河源地区的人类活动不断加剧,而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对两者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草地的变化与人口密度、非农业人口数量及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具有不同的线性相关关系.总体而言,人类活动的加剧是影响黄河源区草地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TM影像为基础,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1978~2003年大庆市盐碱地覆被的变化特征。25年来大庆市的盐碱地共增加了294.41km2,其中1988~1992年增加得最快,年变化率达到8.94%,其中多以草地退化为盐碱地,是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19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给我国农村经济和粮食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机遇,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却给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来了一些挑战;受布朗先生对中国粮食问题研究的启发,运用我国1978~2000年的相关数据以及常用的双对数线性模型,考察我国工业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工业化与粮食生产负相关,工业化对粮食生产的正效应小于其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海水养殖对全球海水产品供应的贡献持续增加,但是海水养殖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海洋、环境等领域科学家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展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对策,以期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农产品合作社一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提出了“农产品合作社”这一称谓 ,认为目前的合作社立法应为《农产品合作社促进法》而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本文还认为 ,我国农产品合作社经历了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发展农业产业化应与发展农产品合作社结合起来 ;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 ,其原则应由它的组织结构、经营机制以及成员的经济利益所决定 ,决非是一种政治理念 ;对合作社的发展应采取促进的方针 ,应把立足点放在最广泛的合作和联合上  相似文献   

14.
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对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为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提供实施思路。研究方法:经验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是国土资源信息化逐渐向协同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对土地业务全程管理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和运行模型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的方案。研究结论:提出的实施方案对于改善现状、加强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的建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基准地价评估模型的修正体系编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了以定级因素作用分和基准地价评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修正系数,并通过分析定级因素作用分其及计算方法,确定修正系数条件指标。解决了传统的人工编制方法的主观任意性问题,丰富了地价评估理论,完善了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中的相关内容,为实现在计算机中以流程化方式编制基准地价修正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管理国土资源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介绍了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和国内外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构建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大数据对遥感监测与数据挖掘的支撑作用,并从推动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地质工作现代化、辅助矿产资源管理以及创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五个方面阐述了大数据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在国土资源大数据研究和行业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以及国内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和主要措施,阐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提出三方面的对策建议:①调整城市及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执行环境政策;②加快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建设;③部署系统性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随机形式的环境影响对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回归分析的STIRPAT模型方法。研究结果:测算1997—2007年分省碳排放量,分析1997—2007年碳排放对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的弹性系数。研究结论: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扩张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建设用地扩张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直接体现,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可起到抑制或缓解碳排放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宜县土地细碎化的中观尺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借鉴土地格局领域的研究思路,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以期在研究方法、数据获取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利用2004年分宜县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对10个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化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与微观尺度研究截然不同的结论——低山区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次是平原区,而丘陵区的土地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结论: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度指标的聚类结果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Us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Farm Business Survey for England and Wale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farm dwellings to the farm business in 1983 and 1993. Despite the stagnant property market and increasing farm incomes in the early 1990s, rent revenues rose as a proportion of net farm incomes. Including a low imputed rental value for farmhouses in farm income calculations may mean that incomes are being understated. Returns from letting property and a low imputed rent for the farmhouse help to stabilise farm in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