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讨奖惩机制下制造商与回收商分担固定回收投资成本对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影响,利用博弈论建立了由制造商、回收商和消费者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及仿真得出各决策变量基于制造商分担比例及奖惩力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仅考虑制造商分担回收投资成本、奖惩机制下制造商分担回收投资成本均能有效提高回收率,降低零售价,提高产品需求量,且第二种机制作用效果更佳。适当的分担比例和奖惩力度可以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因此,在合理的奖惩力度下制造商分担一定的回收投资成本时,闭环供应链各成员能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了回收质量不确定下的竞争性闭环供应链的政府政策机制,建立了4种情形下的竞争性闭环供应链分散式决策模型,研究了3种政策机制对闭环供应链回收率、总碳排放量和制造商利润的影响,模型由两个制造商和一个第三方回收商构成。结果表明:回收率和制造商利润受到回收质量的影响,存在最佳回收质量系数使回收率最高以及制造商总利润最高,最佳回收质量系数受到碳税的影响;补贴与碳税相结合机制更能有效的引导回收、降低总碳排放量以及激励一般制造商进行再制造。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研究了零售商和制造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作者分别建立零售商回收和制造商回收两种模型,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分析不同模型对各成员利润的影响,指出成本分摊机制可以使闭环供应链达到协调。最后,选取合理的数据对结论进行验证,并就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系数及分摊比例等参数对回收率和利润值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制造商负责回收废旧产品要优于零售商负责回收;成本分摊契约可以提高回收率和各主体的利润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的趋势,本文综合考虑了碳排放与资源回收问题,研究了基于产量的碳配额分配对闭环供应链定价以及回收的影响。简化模型由两个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机构等4个主体构成。研究发现,当碳配额有偿分配时,此时满足供应链参与主体利 润最大化的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均会升高,回收率相比无碳排放限制时降低,但是当再造品 碳排放量少于新产品的碳排放量时,有偿分配碳配额会促使回收率上升;同时本文最后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碳配额分配政策,分析结果表明可以较为有效消除碳配额有偿分配对于回收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对以后政府制定碳减排环境下废旧物品回收相关政策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构建了政府补贴下,供应链上企业单独减排、供应商对制造商碳减排成本进行分担、供应商和零售商均对制造商碳减排成本进行分担3种减排模型,求解得到不同减排模式下,包括成本分担率和单位减排量在内的供应链最优决策。研究发现,政府补贴率的提升反而使成本分担率降低。通过博弈分析及算例验证得出:在供应链上三方企业联合减排下,即供应商和零售商都对制造商的碳减排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时,单位产品的减排量及各企业利润达到最大,仅供应商对制造商碳减排成本分担时次之, 供应链上企业单独减排时最小, 但仅供应商一方对制造商的碳减排成本进行分担时的成本分担率,比其与零售商同时分担时的要大。这些结论为政府确立合适的补贴方案及供应链上企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一个由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 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碳配额交易政策对供应链生产决策的影响。通过对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整体决策下供应链最优利润总是大于分散决策的结果, 且整体决策下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降低的更多, 说明整体决策更有利于企业减排成本的投入。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得出, 碳配额只与供应链总利润有关系, 呈线性正相关; 而碳交易价格则影响了产品的价格、销售量、单位产品减排量以及利润等, 其中碳交易价格的不断增加使得供应链最优总利润呈现出先不断减小而后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一个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 纳入制造商的损失厌恶行为, 以制造商 Shapley 值为参考点, 构建损失厌恶型双渠道供应链决策模型, 研究集中式、 风险中性分散式和损失厌恶分散式决策下最优定价、 减排策略和利润, 并对3 种不同情形下策略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 集中式决策下减排水平和供应链利润都高于制造商风险中性分散式决策; 制造商具有损失厌恶行为时, 减排水平和供应链利润进一步下降, 批发价格则升高; 而3 种不同情形下线上和线下零售价格大小关系取决于减排成本系数; (2) 随着线上偏好系数增大, 线上零售价格不断增大而线下零售价格不断减小;(3) 损失厌恶型分散式决策中, 随着损失厌恶程度增大, 减排水平不断减小, 批发价格不断增大, 而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则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考虑顾客比价行为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分析比价顾客的比例对于制造商与零售商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模式下供应链整体利润、销售价格的变化,并通过算例验证研究结论。结果表明,随着比价顾客比例的提高,零售商销售价格上升,顾客体验价值上升,供应链整体利润在集中决策模式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碳标签制度下,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构建了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低碳供应链。在集中决策、有/无碳减排成本分担的分散决策3种模式中,分析消费者低碳偏好、零售商碳减排成本分担比例及销售努力系数对供应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减排成本分担比例增加,制造商倾向于生产碳足迹更低的产品并会获得更高的利润;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使得产品的碳足迹降低,产品零售价格先下降后上升。研究发现:当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时,零售商应增加销售努力水平,会降低产品碳足迹,并使制造商、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润。有碳减排成本分担要优于无碳减排成本分担的模式,前者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共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制造商负责回收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中, 对新产品和再造品实行差别定价, 同时将供应链成员的利他行为纳入该模型中, 研究各种利他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对整个闭环供应链的影响。结果表明: 集中决策的总利润比分散决策高, 闭环供应链总利润与回收努力成本呈负相关。制造商单独的利他行为对自身不利, 但能大幅度增加零售商利润进而提高整个闭环供应链总利润; 零售商单独的利他行为不会改变制造商总利润; 双方同时具有利他行为时闭环供应链总利润受制造商利他行为影响更大, 供应链总利润增加。  相似文献   

11.
Cooperation is an approach of improv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a supply chain. A two-echelon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a manufacturer and a retailer for a single-period product is studied, and retail-market demand uncertainty is described b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e develop a cooperation mechanism to address the cooperatio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between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two market situations are considered: (i) the wholesale price and the order quantity are decision variables, (ii) the wholesale and the retail prices as well as the order quantity are decision variables. In both market situations,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1)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channel profits and the supply chain members’ allocated profits, (2) the described cooperation is conditional on retail-market demand uncertainty: it can be implemented if, and only if, the fluctuation of retail-market demand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retail-market demand does not exceed an upper bound. Impacts of retail-market demand uncertainty on wholesale price, order quantity and/or retail price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through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analyses. Although our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manufacturer dominates the supply chain in the non-cooperative situation, which is not the case for most retailer-driven supply chains, this research is still significant on providing guidelines for practitioners in current China mid-level car market that is similar to situation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废旧电子产品回收质量的不确定性,研究了由制造商、零售商和回收中心构成的废旧电子产品三级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定价模型。通过设定回收废旧电子产品的质量类别来分析回收质量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合作情况与非合作情况下的逆向供应链定价与利润模型,并利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得出了合作与非合作情况下的三级逆向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以及相应的利润。通过比较合作与非合作情况下的最优价格及逆向供应链系统利润,发现合作情况下三级逆向供应链系统的总利润更高,同时可分解再制造的废旧电子产品与可维修再制造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价格也更高。通过Matlab仿真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废旧电子产品中可分解再制造废旧电子产品比例的增加,在合作和非合作两种情况下,可分解再制造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价格和三级逆向供应链系统的总利润均减少,而可维修再制造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价格增加。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大多数无力自建WEEE 回收体系的生产企业选择加入PRO 是明智的选择。本文基于行业PRO 运作模式,构建了由两制造商和回收商联盟组成的供应链模型,将与市场增长挂钩的产品设计作为其中一制造商的竞争策略,研究了产品设计和回收双责任要求下供应链各主体的生产决策问题。研究发现:(1)当产品设计成本较低和市场增量较高时,以产品设计作为竞争策略的在位制造商可以淘汰竞争制造商;(2)当产品设计成本低于市场增量时,在位制造商的生产决策优于竞争制造商。一定条件下,竞争制造商存在“搭便车”行为;(3)产品设计降低了处理成本,但损害了回收商经济效益,回收商抵制过度产品设计,并通过转移价格实现供应链主体的利润配置。当经济驱动下回收商自愿回收时,更高的政府回收率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经济效益变好;(4)存在一个三方共赢局面使三者经济效益都更优,存在一个双赢局面使回收商和在位制造商更优。  相似文献   

14.
李昕  祖峰 《河北工业科技》2018,35(6):383-391
为了有效解决由于对消费者的争夺从而引发的渠道之间关于定价、服务水平、利润等方面的冲突,基于消费者渠道选择行为,构建了网络直销市场与传统零售市场需求模型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模型,运用Stackelberg模型,在制造商与零售商实施分决策时,通过制造商对零售商实施补偿激励前后的对比,分析了消费者渠道选择行为对网络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定价、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以及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并求得最优定价及制造商的最优补偿额度和零售商的最优销售努力水平,进行了不同情况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利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制造商是否实施补偿激励,都应随着网络消费者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其网络直销价格;零售商的零售渠道价格应根据网络消费者比例的增加先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再提升。当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网络直销渠道时,制造商的补偿激励水平和零售商的销售努力程度均会下降。制造商应提高其补偿水平,进而激发零售商提高销售的努力水平,并使双方利润及供应链总利润最大化。研究结果为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供应链补偿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对双渠道的供应链补偿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两层双渠道供应链中,在制造商实施直销渠道的基础上,零售商开辟电子渠道对供应链的影响。建立了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决策模型,针对零售商未开辟电子渠道和开辟电子渠道两种情形,分别求解集中决策、Stackelberg博弈分散式决策模式下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各自的最优定价及利润,并利用数值算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零售商开辟电子渠道的影响是多重的,一方面零售商的市场被拓展,竞争力增强,利润显著提高,有利于其与制造商进行抗衡。另一方面,制造商的利润有所下降,且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渠道冲突加剧。因此,面对制造商的直销渠道,零售商可以选择开辟电子渠道来增强其话语权,与制造商进行谈判,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VMCI 模式下,考虑销售努力水平对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批发价决策权由供应商转移至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效率改进问题。假定零售商决策批发价和销售努力水平,供应商决策寄售量,建立了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证明了集中决策下的最优解和分散决策下的均衡解均存在且唯一,集中决策下的寄售因子大于分散决策下的对应值。随后,引入收入共享与销售努力成本共担契约,论证了系统中寄售因子保持不变、批发价降低,且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可实现帕累托改进,实现供应链的效率改进。最后,分析了契约参数对于系统决策变量及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Nowadays effective mechanisms to coordinat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distribu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business market. In this research, we first propose two mechanisms (i.e. the offline service to the retailer and the online price coordination) for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to employ.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online price coordination does help coordinat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distribution and bring higher profits to the manufacturer-retailer supply chain and thus both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while the offline service to the retailer does not; comparing to the offline service to the retailer, the online price coordination is a better strategy to be utilized to alleviate the online to offline competition.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 if a nove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which combines the offline service to the retailer with the online price coordination, can help coordinat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distribution better and becomes the optim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Surprisingly, our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both the offline service to the retailer and the online price coordination, this combin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does show a domina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bring highest profits to all pa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