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连云港和宿迁一衣带水、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就是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板块。宿迁市所属的沭阳县直到1949年5月才从连云港地区划给淮阴地区。在台湾“,海州同乡会”仍然是“海赣沭灌”地区人相聚的同乡会。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连云港市正在全面对接中西部地区,按照争当最直接、最便捷、最畅通“海陆交汇点”的目标,构筑公铁水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如果能够回首西望,拉上昔日的盟友宿迁、兄弟县区沭阳,实现无缝对接,共同建设连云港港,使连云港与宿迁实现经济发展的互动互补、共荣共茂,将不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2.
一、连云港的历史人文资源 连云港,神奇浪漫之都,位于中国沿海中部,古称朐县、海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秦汉时起即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至此。公元前212年,他在海州的孔望山下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海外开放的门户—秦东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临海地带空间结构演化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景秋  杨吾扬 《经济地理》2002,22(5):559-563
经济空间结构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表现为在一定地域上的极化与扩散,从而引导区域经济从均衡向非均衡再向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中国临海地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经济空间结构表现为自近代工业萌芽时的双港结构演变为现在的多核心多组密集带状结构,经济发展重心经历了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的的转移。而外资流向、增长极、腹地竞争和政府行为是引导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日本跨国公司的重心转移及中国企业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心转移是当前日本跨国公司从事跨国经营的新趋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日本跨国公司重心转移的主要特点、成功模式、转移原因,及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等问题,作些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开田 《当代财经》2005,(7):97-102
近代会计是由簿记进化而来,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逐步进化。其进化内容主要为会计社会职业的成长,会计规范机制的创新、公认会计原则的形成,会计学科体系的产生,会计报表重心转移和合并会计报表的形成等。其进化的推动力是科技革命引发的经济发展,其内在动力是其内部机制的成熟。其进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进化的终极是现代会计。  相似文献   

6.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向西部转移的中转站。文章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各直辖市的经济实力状况,探讨了重庆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贵彬 《当代经济》2009,(20):98-99
连云港作为一个山海相拥的沿海开放城市,服务业发展具备良好条件.在工业化程度不高和城镇化进程落后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和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推动自身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是连云港市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清末,在相对封闭和落后的海州地区两位在籍士绅——沈云霈和许鼎霖得力于张謇的感召和鼎力相助,利用家乡的滩涂资源创立了树艺公司和海赣垦牧公司,这两大公司在围田垦荒,开发荒滩涂、耕种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大面积的收获。无疑,在近代海州经济发展史上除本地士绅外,张謇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实业足迹远非南通一县一城,其“实业救国”的思想内涵深刻而丰富,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陆桥视野》2008,(4):34-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是以点开放带动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深圳的开发开放形成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与繁荣,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给环渤海湾城市群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连云港地处沿海巾部和新亚欧大陆桥东端,具有“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战略位置。温家宝总理提出“要使连云港成为连接沿海地带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以及浙江、福建的一个中间环节,又使连云港成为陇海线经济发展与沿海经济发展相沟通的一个纽带”,并认为“搞好连云港的规划和建设.加快连云港的建设步伐”是一个可以作为中央和江苏省加以进一步论证的问题。江苏省委、省政府也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发展连云港,使连云港成为苏北振兴的龙头和第一增长极,使连云港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又一个开放创新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济重心模型,借助Arc GIS技术手段,以天津市各区县GDP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2005—2015年天津市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研究结果显示天津的经济重心演变以2009—2010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先后经历了向东、西北、南及向北的转移。在结合天津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将天津经济重心演变的原因概括为四点:一是天津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二是天津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经济功能区的建立与发展;三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四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后,指出天津经济发展空间结构上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并对天津市城市空间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提高双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是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当前双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受职前学历教育模式的影响,强调本体性专业知识,教师的综合素质、双语教育教学能力难以有效提高,难以适应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应加大双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力度,尽快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和产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民航业的地位与作用日渐凸显,航空枢纽的发展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从"统筹航线开发、科学整合机场一体化交通中心,为临空经济提供有力保障、科学规划陆侧集疏运系统,为远程值机和多式联运所带来的正面辐射效应提供保障与支持"等三个方面为大连机场航空枢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是中国国民党史上,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组织。河北省井陉县三青团组织是国民党三青团组织的基层组织之一。蒋介石成立三青团有让其辅助国民党的意图。但三青团成立后,随着其组织势力的发展壮大,与国民党的矛盾越来越大,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党团之争成为国民党与三青团关系的焦点。三青团井陉分团成立后,与井陉县国民党党部的关系也并不融洽。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地区30年来区域发展特征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其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产业结构方面,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一、二次产业比重下降,后工业化趋势明显;在空间结构上,核心城市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沿铁路经济向沿江、沿海经济转变,开发轴线由"Z"字型向反"K"字型转变;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明显增加了资源消耗和供应的压力,同时导致区域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方针指导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强国际竞争力,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东北集装箱运输内陆中转站的发展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筱鹏  韩增林 《经济地理》2001,21(4):442-446
集装箱运输不仅实现了运输的高效化,信息化,门对门,而且改变了传统的货源组织方式和运输体系。它形成了以集装箱港口,运输通道,内陆中转站为主的内陆运输网络体系。在这一运输体系中,集装箱货运站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集装箱货运站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内陆运输的集装箱水平和集装箱的运输效率,本文论述了集装箱运输网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东北集装箱货运站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内陆货运站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知识急剧膨胀,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而大学物理教学课时却不断缩减;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够适应大学物理教学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以及科学研究的有效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古典到新古典区位理论再到"新经济地理理论",运输成本成为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研究的决定性变量。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又通过改变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进一步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深入分析基于运输成本变量的大珠三角产业转移机理,指出港珠澳大桥必将成为发达地区和国家产业转移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为了促进物流和配送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作出更积极的努力,为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流和配送领域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物流与配送技术、教育、管理咨询等领域加强与国际物流领域的联系和合作。  相似文献   

19.
美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实践及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冲 《技术经济》2006,25(7):62-66
近年来,购物中心在中国发展极为迅速,购物中心的研究也相应地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美国作为现代大型购物中心的发源地,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然而,购物中心的理论研究总是略微滞后于零售发展的实践活动。在美国购物中心的形成期,Christaller(1933)和Hotelling(1929)的研究,形成了早期美国购物中心的理论研究的两大理论基石:(1)中心地理论,(2)零售商的聚合理论。随着美国购物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其从业人员越来越关注购物中心内部的经营远作,此时理论研究的重心也随之发生了转移。购物中心零售需求的外部性,以及店铺的租金评估成为了美国购物中心研究的两个较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